从“奢侈品”到电子消费品 中国汽车消费已成全球车市“风向标”
记者丨孙桐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政策引领下,中国汽车工业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品牌都参与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来。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国民经济平稳有序增长,人均GDP持续提升,汽车在国民眼中已经由曾经的奢侈品逐渐演变成大众消费品,并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3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8亿辆,其中汽车2.8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6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25亿人。
当前,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我国汽车产业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汽车消费也更加偏向于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科技感十足的产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电动车时代,汽车产品将具备更多电子消费品的属性。
{image=1}
1
汽车消费实现“零”突破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引下,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但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汽车产品仍资源匮乏、品种单一、货车“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结构非常不合理。
改革开放后,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迎来高速发展。解放、跃进、黄河等品牌的老产品相继升级换代。同时,国家也加快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
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开始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这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在此之前,合资在汽车行业还没有先例。
不过,在合资模式获批之初,中国市场对世界汽车巨头的吸引力却微乎其微。通用、丰田、日产、雪铁龙等著名汽车公司都与中方有过接触,但在他们看来,中国缺少资金、技术和市场,道路设施不完善,钢铁等基础产业也十分薄弱,不愿意将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引入中国。
当时实力在全球汽车业中尚属二流的德国大众,正希望在亚洲建立一个生产基地,以对抗日系车和韩系车。在经历了6年旷日持久的谈判后,德国大众最终与上海汽车(即现在的上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正式成立。
{image=2}
尽管如此,在1978~1988年时期,自行车依然是中国消费者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买得起自行车的家庭在当时已经是经济水平不错的人家,而拥有一辆私人小轿车,对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是极大的奢侈。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家开始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并且大力支持国内车企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统计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辆。不过这一阶段,汽车并没有开始大量进入普通家庭,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汽车还是奢侈品。
2
自主、合资“百花齐放”
“第一个吃螃蟹”者探索举步维艰,首家合资车企上海大众的谈判及组建过程给中国创办合资企业带来了全新思路和参照范本。此后,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包括大众、通用、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巨头都陆续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本土化发展不断深入,这些合资车企迅速成为我国汽车市场产销的中坚力量。
从2001年开始,“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方针被写进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同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全球化浪潮。受此影响,中国车企开始通过收购国外汽车企业,消化吸收国外技术。
到2008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汽车消费开始出现井喷。自此,汽车开始成为大众消费品,走进中国亿万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
{image=3}
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约为444万辆,超过韩国排名世界第六;2006我国汽车产量为719万辆,跃居世界第三;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为935万辆,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到了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千万辆,以1379万辆的成绩排名全球第一。
合资车企遍地开花,给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汽车人才。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期,涌现出一批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例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它们站在既有的汽车工业基础上,使自主研发成为可能。
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支持下,自主品牌迎来快速发展新机遇。从逆向研发逐步转为正向开发,自主品牌整车的质量品质、一致性和可靠性快速追赶外资品牌,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奇瑞、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等一批自主车企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通道。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一度超过45%。
3
汽车消费转型升级
中国汽车消费已成为全球车市“风向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显著,高端产品、豪华车型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去年受疫情影响,国内车市整体遇冷,豪华车却率先回暖,表现出逆势增长的潜力,足以证明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向上突破即品牌高端化的发展之路。除了推出品质更好、配置更全的新车型外,不少自主品牌相继推出高端品牌,例如,吉利推出领克品牌,长城推出WEY品牌。
当前,中国汽车消费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的消费需求更多地集中在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黑科技”更被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看重。
{image=4}
在汽车“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电动汽车迎来“风口”期,除了传统车企之外,造车新势力纷纷涌现,互联网等跨界玩家也相继入场,多元化的造车者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渗透率,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较高。根据《2020德勤全球汽车消费者调研报告》,76%的中国受访者赞同车联网的发展将为驾乘带来更多便利,远高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消费者,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已经为车联网的应用生态做好了准备。
根据IHS Markit对全球不同区域市场车联网销量的预测,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速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有望成为最大的汽车智能化市场。
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革新,车企纷纷加速推出智能化汽车产品,市场对该类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逐步提升。德勤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技术付费,其中25%~30%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超过5000元。
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也为智能化技术落地创造了更多可能。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中将有36%的新车为新能源汽车,其中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将会搭载智能化硬件和相关功能。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软件升级迭代将更加迅速,对消费者用车体验也十分重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智能电动车的普及,汽车产品将具备更多电子消费品的特点。
责任编辑:张亚楠
简阳控股“互保”定融背后
来源:中国经营报本报记者石健北京报道近日,一款名为“2022成都简阳城投债权1号、2号(以下简称‘简阳城投债权’)”的产品在市场出现,融资方为简阳发展(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简阳控股”),项目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发行人流动资金。《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简阳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阳水务”)为项目的担保方。0000辉瑞申请口服新冠药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将在全球允许低价仿制
记者|原祎鸣编辑|谢欣11月16日,辉瑞官网发布消息称,其在研新冠口服抗病毒候选药物PAXLOVID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住院或有死亡风险的患者。FDA的顾问委员会计划于11月30日讨论该申请。如果获得批准或授权,PAXLOVID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款3CL蛋白酶抑制剂的口服抗病毒药物。0000移动通信告别“四世同堂”:2G、3G逐步退网 百元老人机待升级
来源:北京日报我国2G、3G网络将加速迁移转网,老人机用户或面临升级4G、5G手机的新选择。与此同时,地面模拟电视信号也将关停,腾退出来的700MHz等优质频率将用于5G建设。记者昨天获悉,工信部与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密集出台实质性举措,助推我国5G新基建提速。“四世同堂”运营成本沉重0000我不想感染新冠 但更怕出行轨迹被曝光
流行病学调查中哪些信息需要告知公众,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力又该如何保护?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作者:邱慧{image=1}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法律、伦理问题。没人愿意将自己的生活细节公之于众,但是疫情防控中,确诊患者的个人信息、行动轨迹被推入公众视野,随之而来的讨论、调侃乃至冷嘲热讽也屡见不鲜。0000三级医院评审新标准:增加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等指标监测
来源:北京晚报昨天(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时隔九年再次修订的新版《标准》指出,以现场检查、主观定性、集中检查为主的评审形式将转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审工作模式,《标准》同时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