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端入手 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本报记者 李国辉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一季度例会,本次会议新增“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的表述。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这体现出央行将在保留存款利率“压舱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来引导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受政策利率下降、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等政策推动,2020年年末,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下行至4.61%。专家表示,考虑到当前疫情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内经济修复基础还不牢固,金融要对实体经济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这就要求巩固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下降成果。在这背后,稳定好银行存款成本能起到根本作用。
“目前,存款竞争仍然激烈,银行存款成本刚性问题突出。要实现融资成本下降,更好为实体经济让利,存款利率改革、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尤为重要。”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说。
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宣布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由现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改为“基准利率+一定基点”。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内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明明表示,这一改革体现出“因行施策”的政策思路,存款利率的精确度更高。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将有助于打击盲目高息揽储行为,为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打开下行通道。此外,近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新规落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将有所下行,叠加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调整,也可以视作调控银行负债成本的“组合拳”。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改为“基准利率+一定基点”,有助于避免部分银行在长期存款方面的恶性竞争行为。
央行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有利于保持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合理稳定,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条件。
事实上,去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强化存款市场管理,整治和规范部分存款创新产品,主要措施包括规范结构性存款并压降规模、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等。上述业务整顿取得了积极成效,维护了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截至2020年末,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已顺利实现余额清零目标,共压降15.4万亿元。2020年末,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3万亿元,较2020年4月的最高点10.7万亿元减少4.4万亿元。
2021年1月,央行、银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性法人银行要坚守发展定位,立足于服务已设立机构所在区域客户,叫停商业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限制地方银行跨区域吸收存款,有利于避免无序竞争,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2021年2月,人民银行召开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此外,自2021年第一季度起,央行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
李超表示,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改革,与去年以来压降结构性存款、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MPA考核等政策一脉相承,有助于推动存款市场有序竞争,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进而缓解资产端贷款利率上行压力,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责任编辑:潘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