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669

被清华祝贺,这名县委书记不简单

澎湃新闻2021-07-02 14:56:540

原标题:被清华祝贺,这名县委书记不简单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7月1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官网向校友药宁送上祝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我系校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委书记药宁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另外,6月30日,微信公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也发文祝贺包括药宁在内的三位院友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image=1}

药宁,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04级本科毕业生,曾任工41班团支部书记、工4年级党支部委员,获系寒假实践一等奖、足球联赛金靴奖。2008年4月当选清华学生会主席,当年获评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清华大学本科生优秀党员。2008年9月免试进入公共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14年11月,药宁博士毕业后到新疆疏勒县任职,曾任喀什地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其后在喀什地区的巴楚县担任县委书记。

1985年出生的药宁,在公示阶段便因年龄受到关注。而在数年前,这名从北京走向边疆的清华学子,也因此遭受考验。

“孺子可欺”?

2017年4月,刊载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网站“实践志愿”栏目的文章《去一趟边城》回顾到,2014年11月,带着期许和关爱,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邱勇将一名博士生送到新疆疏勒县任职。他是药宁,2013年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毕业,曾任清华大学第37届学生会主席,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任何一个标签,都显得如此耀眼。然而,他选择褪去光芒,没有媒体的报道,没有外界的关注,一声不响地来到了疏勒,来到了南疆,这个距离北京4000公里的地方,一切从零开始。

文章称,手下的局长都与自己的父辈一个年纪,药宁的到来不免让很多人心生疑惑,这个30岁不到的副县长能做些什么。刚开始时,药宁会以长辈尊重这些干部,但有时候这种尊重反而换来了别人“孺子可欺”的臆想,甚至有人会打着他的名号吆吆喝喝。

作为协管经济的副县长,药宁发现疏勒的产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工业园中有近一半的企业停产,大量的都是荒草连天。这里的企业以水泥、钢铁等为主,而房地产业低靡后,钢筋水泥全部滞销。一家投资4亿元建设的现代化水泥厂,只开工6个月就因市场原因破产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成为当地企业发展的最大桎梏。

有一次参加完同事的婚宴后,千里之外的家人怎么也联系不上他,担心他出什么意外,后来联系他的同事去办公室、家里、酒店到处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一个同事在他宿舍的马桶旁发现了药宁,原来他吐酒后就这样抱着马桶睡着了。“我酒量小,心脏也有些不好……”谈起这事儿药宁仍心有余悸。

“赤子千里走单骑,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个朋友,药宁就这样来到了疏勒。”文章形容道。

在清华大学新闻网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谈及成长感受,药宁表示,首先培养起学习能力,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兴奋感与求知欲;二是情绪调节的能力,在学校时遇到问题大家也都比较讲情面,会给你留缓冲的空间,而走出学校会遇到很多直接的冲击,在这种状态下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和状态非常重要;三是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流和相处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人,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还要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面对别人的质疑,药宁说:“我们从大学里出来,就应该‘以才服人’,只有别人真的认可你的思路,他们才会服。”工作几个月后,药宁用思想、用成绩,逐渐得到了下属内心的敬重与同事们的认可。

《去一趟边城》一文提到,平时药宁每天早出晚归,很多时候中午都没时间回家吃饭。面对在旁人看来极为辛苦的工作,药宁却说:“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

文章称,药宁带来了崭新的工作方法。喀什地区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门户,有着“五口通八国”的天然优势,药宁将扩大出口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点。因为海关报关的手续繁琐,很多企业不愿意做外贸,他为企业减负,帮这些企业找报关公司,解决海关通关的问题。工业园区产能严重过剩,他牵头直接与海外商家联系,吸引这些商家来疏勒采购,来开拓市场。外贸物流运输成本昂贵,他利用自己工业工程的本科专业基础,规划供应链、与物流公司谈判,降低运输成本……

为了做好他所联系乡镇的基层党组织整治工作,他每天一下班就到村里去,走家串户了解情况,与乡镇领导分析对策,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彻底找到了病根;为了能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他利用各种人脉资源争取道路建设投资,身边总是随时准备着六七个可研报告,一有新项目下来就立刻跑办;为了申请自治区级高新区,他几乎每周都到园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情况,逐字逐句修改产业规划,亲自赴乌市参加答辩;为了帮企业跑贷款,他半个月内三次往返乌市与喀什。

他所分管的领域中,2015年疏勒县进出口总量翻了一番,新建农村公路里程数较上年增长366%,南疆三地州第一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获批,疏勒县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即将出炉,他提出的“山钢改制,园区升级,昆仑创牌,抱团出海”在县委扩大会上被确定为新一年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

文章称,卸去光环,药宁用扎实的工作回答了清华博士在南疆能干些什么,他也用奋斗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清华学子投身西部建设。

夫妻一同坚守

“清华走出了很多高精端人才,在国家顶尖机构工作。同时,国家也需要一些人守边疆,我愿意为国家做这样的工作。”药宁曾说。

支撑药宁的是赤子的情怀,也是妻子的守候。

药宁的妻子,周凌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的一位蒙古族姑娘。在校时,两人靠熟人的介绍,在校内咖啡厅见了第一面,本来“相亲”性质的约会,却变成了两人对国家、社会的探讨。“第一次见面也没有特别的感觉,就是感觉这个人很踏实,也很有创见”。周凌休回忆起两人的初识,语气很平淡,但让人感到淡淡的幸福。之后两人时常在微信上保持联系,药宁去新疆前,两人又见了一面,算是别离。第三次见面时,是药宁与周凌休同时在杭州出差,此时的他们,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约会,也是结婚前唯一的一次约会。第四次见面,药宁去北京出差,顺便回去清华园携手自己的恋人,到民政局登记结婚,结婚证的照片中,两人的笑容格外灿烂。

远方的妻子继续在园子里读书科研,所有的压力压在药宁的身上。“有几次半夜他从喀什给我打电话,平日里坚强的他竟痛哭流涕。”周凌休原本打算先在北京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两年,等积累够经验和人脉再来新疆,“想到他一个人在那边没人照顾,我狠了狠心放弃了律所工作,过来跟他一起打拼。对我来说,离开内蒙哪儿都是远方,跟着药宁,哪儿都是家。”

毕业之后,周凌休来到了喀什经济开发区工作,与药宁所在的疏勒县有20多公里的路程。两人在疏勒组成了自己的家,“两个人在一起工作生活,真的很踏实。我们婚前没来得及恋爱,结婚之后发现他真的很靠谱,他虽然每天从白忙到黑,但还特别顾家,回到家里什么都做,做饭尤其好吃。”

当时的消息提到,周凌休也是一枚直爽率真的蒙古女子,虽身怀六甲,但她每天坚持独自开车往返疏勒和喀什。精通法律、外语,工作得心应手,在单位也是饱受好评的能手。当被问及别人家的孕妇都是老老少少围着“伺候”,她自己能否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她利索地说:“是啊,我经常觉得饿,所以逮着机会就特能吃。”

于是,有这样一对清华夫妻,相濡以沫,坚守在祖国的西部南疆。他们乐观地应对着工作的各种压力,共同为美好的未来打拼,同时又静静地享受着夫妻二人的平凡生活。

药宁和周凌休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些人。

2019年8月,研究生代表王展硕,在清华大学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时就提到,2014年,我们的一位师兄药宁,独自穿越4000公里来到新疆喀什建设祖国西大门——新修公路、招商引资、疏通外贸通道、筹建高新产业园。而他的妻子,法学院毕业的周凌休师姐放弃了北京律所的工作,追随师兄一起奋斗。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地道的喀什人。“祖国与你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这是清华式的浪漫。

责任编辑:刘德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