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326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IPO背后:连年亏损 上市为续命?

财经自媒体2021-07-02 20:26:200

来源:读数一帜

在目前的生鲜电商赛道中,无论是每日优鲜还是叮咚买菜,都仍处于抢占用户与市场空间的阶段,尚未找到高效的盈利模式。

国内两大生鲜电商每日优鲜(MF.NASDAQ)和叮咚买菜(DDL.NYSE),近日先后赴美上市,其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却一波三折。

号称因认购过于火爆,提前停止认购抢先上市的每日优鲜,上市首日即破发,最终收跌25.69%,此后股价表现低迷,截至7月1日收盘,其上市后累计下跌32%,市值为21亿美元。

每日优鲜的破发,也让外界调低了之后上市的叮咚买菜期待值。

上市前夕,叮咚买菜主动“瘦身”,将募资规模降至原定计划的四分之一左右,6月29日上市首日大幅高开后近乎收平,此后股价经历过山车,继6月30日上涨62.84%后,次日股价下跌14.96%,上市后累计涨幅为38.6%,收盘市值为77亿美元。

“这就是一场比谁跑得快的游戏。”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对《读数一帜》表示:“因为疫情防控的长期化和老百姓在疫情期间养成的消费习惯,今年成为所有生鲜电商甚至是整个赛道玩家最佳的上市时期,所以出现扎堆上市的现象很正常,毕竟只有上市以后才能够从资本市场拿到足够多的弹药。”

但为何同为国内知名生鲜电商,在股价走势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投行人士向《读数一帜》表示,股价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叮咚买菜缩减了股票发行规模,降低流通盘收到了成效。从基本面来看,就收入规模和城市布局而言,叮咚买菜已后来者居上,在2020年反超每日优鲜,居前置仓电商赛道的首位。

如今,生鲜电商已是资本纷纷押注的热门赛道。根据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5万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6.8万亿元。

不过,在国内,目前传统农贸市场仍旧占据生鲜市场的主流。而2020年一场突然起来的疫情,让生鲜电商迎来迅猛发展。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在疫情期间均曾一度收窄亏损。

生鲜电商股在资本市场表现冷热不均的背后,反映的是投资人对于生鲜电商发展前景的担忧。

《读数一帜》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及专家认为,生鲜电商的发展面临两大障碍。

一方面,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最大的共同标签依旧是 “ 前置仓 ” 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把“仓库”开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从而减少生鲜商品的损耗,提高配送效率,实现周边1-3公里1小时送达。不过,前置仓属于重资产模式,在实现高效配送的同时,也抬高了成本。目前生鲜电商的盈利仍是个难题。

另一方面,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激烈,玩家众多,且较为分散,不仅有菜市场、社区生鲜店等本地玩家,更引来不少互联网巨头入局,比如阿里系的盒马生鲜、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美团的美团优选、滴滴的橙心优选等,整个行业还处于混战之中。

《读数一帜》联系了每日优鲜,对方表示,公司在静默期,尚不能接受采访。

下跌32%VS上涨38%,两大生鲜电商相继上市

国内两大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近日相继赴美上市,但其上市后的表现却不相同。

三周前的6月9日,作为前置仓生鲜电商的两大龙头,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几乎同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书。按照此前计划,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将在6月29日分别在纳斯达克、纽交所挂牌上市。此后,每日优鲜获得超额认购,于6月24日提前结束簿记,抢在竞争对手叮咚买菜之前上市。

6月25日晚,每日优鲜率先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国内“生鲜第一股”。不过,其上市当天股价即破发:开盘之后跌超18%,盘中跌幅一度超过35%,最终收盘报9.66美元/股,下跌25.69%。

其跌势并未就此而止。6月28日-29日,每日优鲜股价继续下跌,跌幅分别为8%和2%。6月30日,其收盘价与前一日持平,次日,股价有所反弹,上涨2.2%。每日优鲜发行价格为13美元/股,按照7月1日的收盘价计算,其上市后累计跌幅已达32%,总市值缩减至21亿美元。

对于生鲜电商上市后的下跌原因,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有概念没有盈利,长期亏损不赚钱;二是竞争压力大,巨头的平台都开始杀入生鲜市场,没有突出优势可言。”

在每日优鲜的持续跌势下,较晚几天上市的叮咚买菜受到波及。6月28日,叮咚买菜将其IPO的融资规模大幅削减75%左右。

根据相关文件显示,叮咚买菜调整后的IPO最高筹集资金规模为9440万美元,而此前其拟筹集资金额度目标为3.57亿美元。

6月29日晚间,叮咚买菜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报2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9.1%,盘中一度涨超25%,但此后涨幅逐渐收窄,并一度跌破发行价。当日收盘,叮咚买菜股价报23.52美元/股,较发行价基本持平,仅微涨0.09%。

不过,6月30日,叮咚买菜股价开盘一路上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90%,截至收盘,其当日涨幅仍有62.84%。上市两日累计涨幅约63%,总市值为90亿美元。其上市后表现明显强于早几天上市的每日优鲜。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评论称,这很可能是美国的机构操盘手搞错了代码,误把叮咚买菜(代码:DDL)当做是同一天上市的滴滴(代码:DIDI)了。

在经历大涨之后,7月1日,叮咚买菜回调近15%,上市后累计涨幅缩窄至38%。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上市仪式上强调“上市目的并不是圈钱”,并表示从上市当日开始,忘记股价,去做时间的朋友,创造长期价值。

每日优鲜vs叮咚买菜,谁会胜出?

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基本面上来。先后赴美上市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很难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张孝荣告诉《读数一帜》:“如果要对比这两家生鲜电商,需要从用户增长、客单量、用户转化率、收入增速、市场覆盖率等多方面比较。”

公开资料显示,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一年后首创生鲜领域的“前置仓”模式。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有效用户达到790万人。

而叮咚买菜2017年5月创立于上海张江,截至2021年3月底,叮咚买菜已经覆盖全国29座城市,拥有40个区域处理中心和超950个前置仓,有效用户为690万人。

由此可见,从前置仓的布局上看,叮咚买菜后来者居上;从用户数量上看,每日优鲜更胜一筹。不过,在张孝荣看来,“用户量不过亿,那是很难站起来的。”目前这两大生鲜电商的用户数量距离这一级别,还有很大差距。

从业绩上看,根据招股书,2018年- 2020年,每日优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5亿元、60亿元和61.3亿元,2019年实现69%的高速增长,但2020年涨幅仅为2.15%。2019年、2020年,叮咚买菜的营收分别为38.80亿元、113.36亿元。转折发生在2020年,叮咚买菜借助疫情拉开差距,总收入大幅赶超每日优鲜。

从GMV(平台总交易额)看,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GMV分别为47.3亿元、75.9亿元和76.1亿元,这意味着,每日优鲜2020年的平台订单量几乎处于停滞增长状态。而叮咚买菜的GMV从2019年的47.10亿元增至2020年130.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9.2%,远高于每日优鲜26.9%的年复合增长率。

此外,每日优鲜的客单价显著高于叮咚买菜,2020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两个平台的客单价分别为94.6元、57元。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2020年的毛利率均为19%左右。

不过,两家公司目前均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额分别高达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3年累计亏损近68亿元。2019年-2020年,叮咚买菜净亏损达18.73亿元和31.77亿元,两年累计亏损50.5亿元。

是赚钱还是扩大规模?生鲜电商选择了后者。梁昌霖曾表示“我觉得要服务更多人的话,必须要先在规模上扩张”、“盈利是会发生的结果,而不是我们的终级目的”。

两家公司的持续亏损,引发业内对“前置仓”模式的热议。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是生鲜电商中“前置仓”模式的代表。

叮咚买菜的投资人弘毅创投向《读数一帜》表示,前置仓建立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辐射周边3公里区域,根据消费者需求,生鲜商品在总仓加工后配货至前置仓,用户手机下单后最快29分钟即时送货到家。这种模式有三个优势:一是极致便利,消费者不需要花过多时间等待;二是不依赖选址,这相较于传统零售商业非常依赖线下选址来说,更加灵活;三是前置仓模式可以实现全城覆盖,做到真正的普惠万众。

不过,“前置仓”模式属于重自营、重仓配的重资产模式,这种模式会带来较高的履约成本,包括仓储租金、骑手配送费用等,这也是导致生鲜电商亏损的主要原因。

张孝荣认为,“前置仓”模式的好处是省去了一些运输费用,保证一定的新鲜度,但缺点是付出了比较高的成本:越是人多的地方,仓库租金越贵,成本越高;前置仓除了建成成本外,还要聘请专人管理,安装制冷系统来储藏生鲜产品,这是一笔无法消除的硬成本。

在“前置仓”模式引发外界担忧后,寻找第二曲线增长点成为生鲜电商企业的转折点。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曾设想,若每日优鲜继续重点做前置仓到家业务,至多也只能占到生鲜和快消市场规模的6%-7%,而做平台则有机会抢占25%乃至40%的市场份额。

每日优鲜为此开始寻求转型,今年3月26日,公司宣布将不再只限于做自营生鲜电商,而是要打造成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不过这种转型能否成功,则充满未知数。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连续亏损下,前置仓行业未来或需不断寻求融资。

“他们不得不继续烧钱,继续亏损,继续靠输血活着,谋求一定用户规模;然后,依托用户规模,开展多元化经营,增加新收入。”张孝荣称。

责任编辑:彭佳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