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687

这颗“黎明星”有何重大意义

中国青年报2021-07-06 05:38:060

原标题:这颗“黎明星”有何重大意义

7月5日,被誉为开启新征程“黎明星”的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风云卫星家族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也是世界气象卫星家族中的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填补了国际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技术空白。

世界气象组织在《2025年全球观测系统展望》中提出了建立上午、下午和晨昏轨道3颗卫星组网观测的概念。如今,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上午、下午、晨昏轨道三轨道组网气象卫星的国家。

“风云三号E星将填补全球数值天气预报6小时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通过上午星、下午星、黎明星三星组网,我国将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风云三号E星总指挥李海生说。

李海生说,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完善中国现有气象业务观测体系,同时使中国在业务上形成同欧美卫星的等价互补之势。

他告诉记者,依托风云三号E星独特的全球观测资料,我国可以同世界其他气象发达国家开展多方位双边、多边技术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在国际气象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此前,欧美业务极轨气象卫星由欧洲Metop上午轨道卫星和美国S-NPP、JPSS下午轨道卫星组成,采用双边全球资料业务交换和共享的协作组网观测模式。而我国的风云三号A星、C星卫星轨道接近欧洲的Metop卫星,风云三号B星、D星卫星轨道接近美国的S-NPP、JPSS卫星。

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杨军说,与欧美相同,我国此前的卫星观测时间均集中在上午10点、下午2点附近,每6小时观测同化时间窗内,全球总有2-3条轨道的卫星观测处于空白区,无法提供全球覆盖的初始观测。

“这就像以前只有上午、下午的班车,而没有早班车,通俗地说,如今发射的风云三号E星就是早班车。”杨军说。

他告诉记者,晨昏轨道卫星的加入,将填补上述空白的缺憾:它沿观测地方的晨昏线运行,观测地方时间总在凌晨和傍晚,在仅使用国产卫星情况下,预计可延长预报时效约12小时。

具体来看,风云卫星单星6小时可以观测全球将近45%的区域,双星6小时可观测全球85%左右的区域,三星6小时可以观测全球的全部区域。

杨军说,这将对南北半球预报和洲际尺度的区域预报产生巨大贡献,南北半球预报精度可提高2%-3%,洲际尺度的区域预报精度可提高2%-1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世界气象组织向该局发函表示:风云三号E星的发射将填补全球天基气象观测系统的空白,该局将成为全球极轨卫星观测序列的第三大支柱。

风云三号E星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杨军说,这代表着中国气象卫星科技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风云三号E星总设计师王金华说,该星将提升我国在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生态监测、空间天气预警等应用层面的能力。

他告诉记者,同上午卫星和下午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观测时太阳高度角低,地形和云顶高度的几何特征更为明显,利用这种优势,风云三号E星可以在晨雾、台风、强对流的监测和分析中开展独特的应用。

王金华举例说,此次风云三号E星装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新增大幅宽、高灵敏微光成像通道,动态范围达到7个数量级,是我国最先进的定量化全球微光探测仪器,在轨应用后可实现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大幅提高监测精度。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张鹏说,风云三号E星装载了11台(套)先进的遥感仪器,在观测通道、探测精度、光谱覆盖连续性等3方面核心能力都有所突破,实现了风云系列卫星首次主动微波遥感探测,可丰富常规气象观测匮乏的海洋观测资料,提高台风等海上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

他告诉记者,这颗卫星还大大提升了全要素的观测能力,可以观测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种要素,而大气圈的温度、湿度,陆表植被变化,海面风速,岩石圈的积雪、两极极冰变化,都是体现气候变化的要素。

“这些丰富的观测资料将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杨军说。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称,未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03批还有3颗星将陆续发射,包括一颗首发的降水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06日 03 版

责任编辑:刘德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