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学区房 真能解决成才问题吗?
· 过蝈 | 文 秦朔朋友圈
复杂的学区房
关于学区房,笔者已经写过很多篇文章。对于近期的北京西城区学区房新政,再来说道说道。
我们的学区房问题很复杂,它不只是楼市问题。它既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场因素,还有文化教育本身的问题。我们分析它,需要多个维度视角。
先来说说这个新政:
北京西城区明确,2020年7月31日后的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的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这条新政一传播,无异于这个夏天的响雷,炸响了一二线楼市的天空。
自媒体上涌现出不少观点,绝大部分都在说——“学区房,别了”。这个观点听起来无疑十分正确。但也有一派声音,以业内大咖张大伟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西城区的学区房会有短暂降温现象,但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房未来还会涨。
张大伟对自己的论断是给出数据的:西城区新政,目前真正受影响大概只有2000套。整个西城在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的是1.2万套,另外1万套购房者目前没有受到影响。
这两派观点,也是我们说的“市长”和“市场”之争,“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矛盾。前一派是政治视角,张大伟是经济视角。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张大伟的观点是很有勇气的。
而笔者认为,学区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任何单一视角都难以让我们信服。
{image=1}
学区房的三重视角
看待学区房应有三重视角,分别是政治视角、经济视角和生产力视角,这三大视角也分别对应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视角。
首先从政治的视角看,短期内,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有形之手”的调控更加强而有力。今年以来,政策对学区房的抑制是前所未有的大。今年4月初,央视新闻1+1全片讨论了学区房的话题。这已经成为了强烈的信号。
而在4月30日,这一话题被纳入了政治局会议的视野,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在会议上首提“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自2021年开年以来,宁波、合肥、深圳、厦门、上海、无锡等多个热点城市已出台相关政策,打击学区房炒作,重点涉及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建立学区二手房交易价格参考机制、学区房限购加码、加大违规信息发布惩治力度等。
在一系列严厉措施下,学区房势必短期降温。
其次学区房是市场的资源要素,也是有其经济规律的。中期,优质学区房因为稀缺性还会有上涨空间。
其实自疫情以来的学区房暴涨,根本原因在于所有的房价都在涨,学区房只是涨得最快最凶而已。
本轮房价上涨是全球化的货币现象,中国楼市反而是最不涨的那个。货币大放水,全球楼市都在涨,笔者曾写过韩国、新西兰今年楼市暴涨的文章。另据美国房地产协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美国成屋价格中值达到35.03万美元,打破了最高纪录,同比增长23.6%,增幅是1999年产生纪录以来的最高涨幅。
在我国,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控制一二线学区房的同时,三四线的普通商品房的房价却在暴涨。
根据中指研究院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1.70%,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43个百分点。但这个涨幅在五年里已经算是比较低的水平。
但楼市分化继续加剧:一线城市调控严,房价平缓;二线城市仍然保持上涨势头;而上涨最快的则是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的三四线城市。
浙江衢州下面的一个县城江山,二手房均价过2万,跟去年同比上涨了30%;而江苏盐城、徐州等地房价的涨速也很迅猛。
控制一线城市、控制学区房,但三四线相对宽松,导致货币又流向了大量的沿海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因之前房价较低,涨幅虽大,但绝对房价还是不高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本轮调控的核心思路:控一线、控学区、削峰填谷,旨在公平。
这个“公平”二字意义深远,笔者理解有两重“公平”:
1、城际间的财富公平:通过房价调控,调节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财富水平。房子目前已经是居民最大的财富,北上广深早些年买了好多套房子的人,妥妥躺赢,成为人生赢家。
但如果早些年买在东北、或者县城的人士,则没有这么幸运。当年投入可能差不多,但现在财富差距巨大。既然全球货币都在放水,那不如把水引到“房价低洼”地区,让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同样坐享“被动升值”的福利。
2、代际间的教育公平:通过学区房调控,调节代际间的财富差距和教育差距,这个问题更加宏大。
今年在控制学区房的同时,政府还在干一件事——整顿教育培训产业。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要从严治理,严肃查处。
随后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管校外培训,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整个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介入监管,共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3650万元的顶格处罚。
校外培训监管层层加码,加剧了教育中概股股价的大跌。日前教育股集体走跌,放眼今年,大部分教育股跌幅惊人,有的跌幅达70%左右。
对于校外培训的整顿,是充满争议的话题。有些人会认为,校外教培不可能完全禁止,整肃培训机构只会让富裕阶层的孩子更优秀,因为他们有实力高薪请家庭教师。
笔者倒觉得,整治是一种态度,在全民一边鸡娃,一边申讨内卷的时候,政府表达出这样的态度:不支持鸡,不支持卷。这对大多数人的引导还是好的,有一片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尤其对于收入偏低的群体,现在开放了图书馆、博物馆等众多免费公共设施,节约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公平。
那么,我们整治了教育培育产业、抑制了学区房,愈发走向公平之后,是不是学区房就“凉”了?这就是笔者要说的最后一个视角:生产力视角。这也是长期的动因。
学区房到底“凉不凉“,长期并不是政策、货币决定的。长期要回归到社会生产力、文化教育本身。其实近些年,我们的生产力、文化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image=2}
学区房真能解决成才问题吗?
从生产力视角来看,我对学区房长期是悲观的。学区房是过渡阶段的产物,一旦高考面临改革,学区房价值就会下降。
伴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全覆盖,学校的应试系统很难跟上社会的发展。而所谓名校路径培养出来的孩子,到未来也未必是有用之才。
为什么?我们的生产方式正在面临强大的变革,对人才的要求也和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再加上全球政治局势紧张、疫情影响,我国受各种卡脖子技术制约,我们目前的应试教育,并不能完全匹配对于人才的需要。
当然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但对于人口稠密的中日韩东亚国家更加如此。像韩国,其严苛的考试院文化已经是成为了“恐怖传说”,很多韩剧、韩国电影、黑色漫画都出自考试院。我们国家在考试文化上也是半斤八两。
这是由于我们东亚的应试教育是一套传统儒家科举+现代普鲁士教育制度的“东西方考试综合体”。跟欧美比起来,这套制度更加容易“内卷”。
儒家科举制度,让我们崇尚“领导者策略”,在某个领域里拼命要做到头部和顶流。于是题目越出越难,越出越刁钻,大家很容易陷入“红海竞争”。虽然也有创新,但更多是要素上的创新,而很少有系统性的创新。
所谓的普鲁士教育制度,是18世纪普鲁士人创立起来的一套标准化的课程体系,让原本古希腊所崇尚的强调素质的“博雅教育”转变为单元课程。
这套教育强调纪律,让学生易于管理。这套系统为社会大分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无数个专业领域里的白领、蓝领工人。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塑造了很多“专才”,但却少了像牛顿、达芬奇这样的“通才”。
教育制度的改革漫长曲折,但生产技术发展太快。20年前,我们需要的是规范的管理、高效的效率、极速的扩张。但计算机、AI已经把效率极大提高了。现代生产方式不再需要这么多温顺、守纪的劳动者。
相反它对劳动者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网红经济、粉丝经济就是个人魅力化为生产力的巨大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有创造力、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生学习者。需要能实现从0到1的创造者,而不是从1到N的复制者。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最高领导人很喜欢用的关键词就是“好奇心”。他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地提出“好奇心”的重要性,点明好奇心之于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且他自己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心”,不论是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一起专门就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等进行集体学习,还是做事上敢试敢为,都为青年树立了榜样。
好奇心、创造力并不完全是学校培养的,至少现行制度下的学校很难培养出来。现在的教育选拔更多是强调逻辑能力,这是智商的选择。但创造力并不完全是智商,有研究创造力的专家提出了——创商的概念, “智商”测的是人类的聚敛性思维,“创商”测的是发散性思维。创商是反逻辑的。所以创造力强的人思维往往处在“液态”混沌状态中,行为思维都比较散漫,不善考试,甚至智商也不高。但很可能极具创造性的潜力。
对好奇心、创造力的要求,甚至可能会引发未来高考的改革(虽然一直都在改)。未来的高考重大改革,需要让我们再次重视“博雅”,而不是“专业”;强调素质,而不是分数。那么学校都会改革,我们要这老破小学区房干嘛呢?
我相信会迎来高考改革的这一天,尤其是在老龄化、少子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也越来越相信那句鸡汤:你家的书房才是最好的学区房。
责任编辑:王翔
长城WEY在焦虑什么?
{image=1}文|新眸志偉编辑|栖木进入2021年后,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普遍患上了焦虑症,行业间的焦虑行为,传导性又非常强,当一个品牌在行业内开始针对性地有所行动后,其它的品牌,很快会被影响到。跟随和模仿,往往是他们解决这种焦虑行为的常用手段。0001熹茶被喜茶起诉侵权判赔10万
【#熹茶被喜茶起诉侵权判赔10万#】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喜茶关联公司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果唯伊水果店侵害商标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公开。000226岁亚马逊的未来:创始人贝索斯的卸任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的落败
创办亚马逊26载贝索斯走向星辰大海国外的互联网大佬,“逃离”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走向星辰大海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传承。辞任后的大佬们,做公益、造火箭,投资未来主义项目。这些往日的互联网巨头掌舵者给世界带来了不少新惊喜。作者:任晓宁导读0000首仿之王变成行贿之王?正大天晴4款药品送回扣再遭举报
{image=1}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崔笑天北京报道9月7日,一封检举信张贴在三甲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的墙上,直接点名该医院的书记和院长,指出医院肿瘤科、放疗科的医生收受回扣。检举信中称,目前临汾市人民医院使用的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福可维),是正大天晴生产的抗肿瘤药物,零售价3409元/盒。“医院的肿瘤科医生、放疗科医生,竟然拿每盒400的回扣。”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