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并购筹备近5年“闯关”失败 沙钢股份董事长称对主业无影响
原标题:百亿元并购筹备近5年“闯关”失败 沙钢股份董事长称对主业无影响
{image=1}
本报记者曹卫新
经历了788天超长停牌、调减并购交易价格、中止审查等一系列事件后,沙钢股份耗时近5年时间筹备的转型数据中心产业的规划最终“闯关”失败。
7月7日晚,沙钢股份对外披露称,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当日召开的2021年第16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未获得审核通过。
7月8日、9日,沙钢股份复牌后连续两日跌停。截至7月9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9.37元/股,两日市值蒸发48.62亿元。
重组一波三折
耗时近5年未获通过
沙钢股份的这场重组历时近5年。
2016年9月19日,因筹划重大资产收购事项,沙钢股份于当日起开始停牌,而这一停就是788天。直至2018年11月15日,公司对外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修订稿),宣布拟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苏州卿峰100%股权,交易作价为237.83亿元。次日,公司股票复牌交易。
沙钢股份得以复牌,与中国证监会2018年11月6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密切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压缩股票停牌期限,增强市场流动性。上市公司股票超过规定期限仍不复牌的,证券交易所应当强制复牌。
复牌后的沙钢股份,重组进程仍然缓慢。在2018年11月15日披露重组预案后,公司便着手组织各中介机构落实对标的公司最近两年及最近一期财务数据进行审计、评估、补充尽调等。
但到了2020年11月24日,公司宣布,对前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作出调整。与2018年的重组预案相比,新方案中,沙钢股份收购苏州卿峰100%股权的交易对价减少近50亿元。2021年2月24日晚,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于获中国证监会受理。
当投资者以为这场“马拉松式”重组终于步入正轨、即将进入冲刺阶段时,沙钢股份随后宣布,由于标的公司财务数据超过有效期,需要对标的公司进行加期审计并更新财务数据后进行审查,公司决定申请中止审查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021年4月12日,公司再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恢复审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申请文件。当月,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恢复审查通知书》。
直至2021年7月7日,熬了近5年时间的沙钢股份重大资产重组最终还是“落空”了。
《证券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沙钢股份董事长何春生。在谈及重组被否后公司的双主业转型战略是否会继续推进时,何春生表示,“目前还不确定要怎么做,我们要在研究以后再决定。重组一事对公司钢铁主业没有任何影响。”
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存疑
双主业转型战略前途未卜
据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公告,对沙钢股份此次并购的审核意见为:申请人未能充分披露标的资产海外政策风险和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卿峰为持股型公司,本部未经营业务,其核心资产为Global Switch(简称“GS”)51%股权。GS总部位于伦敦,是欧洲和亚太地区领先的数据中心业主、运营商和开发商,现有13个数据中心,分布在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中国香港、伦敦、马德里、巴黎、新加坡、悉尼等8个区域核心城市,总建筑面积达到42.81万平方米、总电力容量为427兆伏安。按照此前公告,交易完成后,沙钢股份主营业务将由特钢业务转为“特钢+数据中心”双主业共同发展。
依据最新披露的重组草案,标的公司近年来主要财务数据并不理想。数据显示,苏州卿峰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69亿元、31.27亿元和32.47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6.19亿元、-44.84亿元和13.50亿元。
“在‘双碳’目标下,未来国内粗钢产量一定会呈下降趋势,在存量市场竞争格局中,沙钢想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沙钢看到了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市场,想通过收购一家知名数据运营开发商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一是满足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二是利用自身行业背景,为钢铁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增值服务。但这个并购案旷日持久,多年来数据中心市场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谈及沙钢股份重组一事,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新基建浪潮中,国内已经建设起很多数据中心,国内数据服务商也成长起来了,此时再收购国外资产,标的估值、盈利前景是否有较大变化、是否是资源浪费,都是监管层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而要考虑的。”胡麒牧告诉记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行业,也就是如今的云计算行业中的IaaS,底层基础设施是IDC的机房托管行业。作为第三方,基本上业务存在重叠,且具有一个统一的特征——规模效应决定成败。很多传统企业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因为自身没有产生需求,没有入口。钢铁公司和IDC八竿子打不着,不能实现业务互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沙钢股份转型IDC产业的战略并不妥当。钢铁行业应该从现有业务出发,向精钢材料、下游的精密钢制部件等领域延伸。”
责任编辑:王珊珊
西藏2020年农牧业产业发展综述: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7亿元
来源:西藏日报本报记者杨小娟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区培育壮大高原生物产业,实施青稞增产、牦牛出栏行动。青稞产量、牦牛出栏头数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2%、25.2%,连续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连续3年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良好”。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2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65%。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0000蛋壳公寓关联公司再成被执行人 累计执行标的超2000万
11月27日,蛋壳公寓关联公司青梧桐有限责任公司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单笔被执行标的超120万元,累计执行标的超2000万。企查查信息显示,青梧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2.5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茅晓文,经营范围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保洁服务,装卸服务,会务服务等。企查查风险提示,该公司当前5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股权冻结信息5条。0000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66.1%
证券时报网讯,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共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1.8万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企业5253家,同比增长66.1%,其中四季度新注册2953家,环比暴增196.5%。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广东是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最多的省份,共有3728家,湖南、江苏分列二三名。责任编辑:邓健0000医用耗材集采风暴压境 行业生态面临重构
来源:证券时报近期,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带量采购方案频出。首批冠脉支架国家层面集采落地后,中标支架从万元降至百元级别。随后,山东七市联盟开展骨科领域集采,骨科相关单品砍出“骨折价”,降幅最高超过90%。自2018年“4+7城市带量采购”开始,医药行业已历经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等领域的多轮带量采购。对药企来说,带量采购的影响并非一两次中标与否所能完全体现,市场各方对集采的“杀伤力”仍心有余悸。0001瑞幸咖啡迎来新生?陆正耀出局,最早投资人大钲资本成实控人
陆正耀出局,大钲资本成为瑞幸咖啡控股股东。1月27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告称,1月21日,公司收到来自大钲资本牵头的买方财团的收购要约,从特定卖方(瑞幸咖啡)处购买总计约3.83亿股A类普通股票。同日,大钲资本宣布完成了对瑞幸咖啡部分股东股权的收购。此次交易完成后,大钲资本成为瑞幸咖啡控股股东,持有公司超过50%投票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