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255

深港生物科技合作研究成果发布

新浪财经综合2021-08-03 18:22:421

深圳和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引擎,在科研合作上被寄予厚望,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支持建设的粤港澳合作平台之一。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香港智库团结香港基金自去年底以来便谋划开展三方合作,确定以生物科技合作研究为切入点,就推动河套区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协同发展开展研究,以期向中央政府以及港深两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7月26日三方智库举办线上线下研究成果发布会,来自北京、香港和深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未来深港生物科技合作的前景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郑李锦芬在欢迎致辞中指出,香港应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下的多项自身优势,继续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生物科技是需要高端人才、高额投资及承受高度风险的“三高”产业,香港则在生物科技研发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果香港和深圳能够加强互补合作,实现“双剑合璧”,相信可以在“三高”之上再增添“两高”,即高收益与高回报。此次三方智库合作能够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带来更多新启发和新亮点。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致辞中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生物科技是重中之重。香港在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方面有着深厚的科研基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国际级的金融服务等优势,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务求在外循环以及内循环两方面能服务国家所需。在外循环方面,将依托“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吸引世界级生物科技科研机构落户香港,同时全力发展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和科技园;在内循环方面,香港正在与深圳共同建设由深圳科创园区和港深创科园组成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现“一区两园”,发挥港深两地优势互补,为生物科技企业提供多种资源与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而生物科技又是近年来增长迅速,深受多个国家重视的研究和产业领域。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与生命健康相关的生物医药倍加关注。港深各具优势,把生物科技作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切入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可以促进港深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通过聚焦生物科技这个小切口,有利于打开科研体制衔接的突破口,建设好科技创新的国际平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点,推动深港合作开创新局面。

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卢文鹏则强调,新一代生物技术正在当前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深港生物科技发展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也尚未形成优势互补的强大合力。本次三方智库共同开展生物科技研究,就是要加强深港之间科技政策体制机制的紧密衔接,推动生物科技要素流动畅通、基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才交流便利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携手打造政策机制先进、产业链创新链完备、服务配套一流,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科技发展高地。目前,深圳在推进智库发展上还存在智库资源不足,智库影响力有待提升,政策研究存在局限性,与工作实际契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央地之间、深港之间的智库合作,通过合作打造高端智库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今天课题的正式发布,也标志着央地、深港智库合作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指出,深港生物科技发展已取得积极的成效。在科研机构合作方面,港深互设了研究院;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科研用品跨境使用、进出口手续进一步简化,香港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限制进一步的放宽;在产业政策发展方面,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国家相关检查机构也落户合作区。目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正当时,深港生物科技合作前景广阔。生命科学是前沿科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深港两地在生物领域具有创新互补性,香港基础研究实力雄厚而深圳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因此,要找准合作着力点,推进深港生物科技合作再上新台阶。深港生物科技合作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铸造生物经济发展新标杆;以创新合作为引领,打造生物经济发展的新典范;以政策改革为引擎,探索生物经济发展新的机制。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认为,三家智库合作的研究报告具有“专业性”、“接地气”和“创新性”等特点。比如,报告中“锚机构”的落户会带来产业集聚,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链条的上中下游企业以及服务机构都会聚集而来;设立跨境的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机构,思路很开阔,涉及到深港两地资源的整合,很有价值;政策创新方面,围绕着生物医药,深港联手争取中央授权,可能性是很大。此外,他建议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科技口岸,解决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的流动;从美国最近通过的创新及竞争法案可以看到,政府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深港两地政府的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要积极有为,全力推动两地科创合作,打开新的局面。

香港科学院院长及创院院士徐立之则强调,不能单纯用经济去衡量深港合作的成功与否,可以试着用科技创新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科技创新来源于基础研究、基础发明以及基础发现。生物科技也不仅仅局限于本身,它还牵涉了其他很多学科,如材料、大数据分析以及机械方面的发明。而基础研究和知识产权则是引领该领域发展的关键。目前港深之间合作暂时不主要考虑经济回报而是更应该关注创新;合作是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港深在基础研究方面多加合作,向国际进发蓄力。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卢煜明指出,目前深港生物科技合作还存在一些障碍,比如生物组织和样本无法跨境,基因诊断技术还在内地的负面清单之中,香港注册的公司无法直接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同内地缺乏双向专利注册制度导致错失先机等。因此,希望此次三家智库合作研究的报告中提到的建议,可以有机会补落实。比如,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在河套区能直接服务于大湾区民众;让香港的知识产权处审批的标准专利可以在大湾区试行,给予生物科技公司法律保护,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等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认为,首先,三家智库合作的研究报告阐述了深港生物科技合作的条件和优势,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的政策建议。在河套地区发展过程当中,研究报告参与方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和评估。其次,深港必须建立互信互助、共商共建共享的机制,让更多高端要素和更多科研资源汇集于河套地区;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打造生物科技双循环枢纽;建立科技创新的自由区,包括自由研究区、自由研发区和新技术自由测试区等。同时也希望智库研究报告能以中英文双语对外发布,以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

香港科技园公司生物医药群组高级总监高为元认为,深港能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推动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关键。研究报告向两地政府提出了若干政策的意见,加速组建生物科技合作生态系统,在河套区打造世界级生物科技产业集群,这是我们大家努力实现的目标。香港科技园正在逐步完善园区各项配套,包括生物样本库和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核心设施帮助生物科技企业发展。此外,培育完善的生物科技生态体系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要想在大湾区打造一个世界级生物科技产业集群,需要培养具有生物科技及商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要努力探索香港与深圳合作模式,以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共同建设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高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圳的成功主要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时候要先于技术创新。监管和政策支持是很重要的资源,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他建议,应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成“科技特区”,其内涵在于“特事特办,特别的区域给特别的政策,特别的产业给特别的支持”。把生物科技作为制度创新的小切口,以此来推动深港两地的发展,带动大湾区乃至国家的发展。科技特区的建设,要探索如何促进要素的流动和规则衔接,包括科研人员的流动、国家监管分支机构的设立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因此,从中央到深港两地政府,可以以生物科技创新作为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吸引“锚机构”落户河套以建立生物科技产业集群。

会议期间,三方智库联合发布了生物科技政策研究报告,从智库视角分析未来深港两地科创合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该报告指出,深港两地应该以生物科技切入,明确重点合作领域,就推动河套区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协同发展制定全面、具体及长远的规划。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