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893

南财快评:师范教育如何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8-04 20:53:160

原标题:南财快评:师范教育如何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等九部门日前决定,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

师范教育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扮演过重要角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基层人民教师,其中一些人人才借助体制的上升通道,教而优则仕,成长为知识型、专业型的官员。在那个知识匮乏、教育资源紧缺的年代,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就业红利。对于想要跳出农门的年轻人而言,免学费、发补贴还包就业的师范选项,当然是“香饽饽”。然而,最近十年,高等师范教育系统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便是生源质量的退化,以及优秀师范毕业生在面临多元职业方向时并不优先选择成为一线教师。

师范教育究竟该怎么做,尤其是如何真正缓解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一直是教育圈内和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话题。

首先,师范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尤其是对标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果一些师范毕业生不愿意甚至也不够格成为讲台上和校园里的“传道受业解惑”者,那么欠发达地区的校内教育水平还会进一步退化。“双减”新政下,“小镇做题家”们的刷题优势不再显著,唯分数论的时代烙印正在缓缓褪去,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老师,需要能够在学业发展和兴趣拓展上均成为孩子的引路人,才能真正匹配“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师范院校需要在底层逻辑上夯实教育的基石,培养出有师德、有持续学习能力、有教育热情并且能够成为学生“人生楷模”的青年老师。同时,师范院校培养的未来教师要有跨学科融合思考的能力,才能把通识和思辨的前瞻性要求贯彻到一线的教学中。

其次,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场景不仅仅局限在校园里,教育的手段也不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丰富的社会生态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笔者在教育一线实践的经历中,常常发现让大人们看不懂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比如学习不错但是无法管理自己情绪、动不动就无厘头嚎啕大哭的孩子,比如家庭条件优越但是始终无法跟家人和谐相处、敞开心扉的孩子,再比如能连续数个小时沉浸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但是不愿意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中开口说话的孩子。今天的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比上一代人更广阔,而他们所面临的变化、诱惑和挑战也是几何级数的倍增,他们在纷繁世界中需要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坚持人性本身善良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师范教育培养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具备人文关怀和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带领孩子从容地长大。身处脱贫县和边境县的孩子们,面临经济困境、隔代养育等现实困难时,更需要定向培养回到家乡的师范毕业生们扛起抚慰他们心灵的责任。

第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下一个资本风口,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白领越来越卷,技术工人却愈发受欢迎。师范教育,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更应该把握住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回到四线、五线城镇或是农村开展教育工作的师范毕业生们,不以考大学和达线率作为培养当地孩子们的唯一目标,而是真正帮助这些普通背景的孩子找到合适的成长路径和职业方向。没有技术特长也没有人脉累积的寒门子弟,即便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专科院校,毕业后的职业通道依然是非常局限的。与其挤上一条考大学的独木桥,不如真的学会一门技术,拥有职业发展中的可持续竞争力。工地上能搬砖也能砌墙的技术工人月入过万的难度,早已经远低于那些城市普通白领。

师范教育需要进一步培养出能够带领学生从品德、学业、兴趣和心理同时成长的新时代老师群体,定向培养的师范毕业生们更要考量到地区特征和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路径。

(作者:陈尔东 系缪思教育创始人)

责任编辑:王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