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104

低租金住房、零门槛落户,各地“抢人留人”又出新招

新京报2021-08-05 13:10:230

原标题:低租金住房、零门槛落户,各地“抢人留人”又出新招

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 实习生 王垚)8月2日,杭州发布政策解读,明确2017年后录取的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来杭可 “先落户、后就业”,无需缴纳杭州社保。这意味着,杭州针对人才的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要求通过完善土地支持政策、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7月底,厦门出台新规,将实现来厦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5年内5折租房”,促进厦门市引才、留才、聚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提供租房补贴、提供低租金住房、降低落户门槛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专家表示,人才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人才政策竞争来争夺人才,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制定政策应将重点放在工作、创业政策改进上,让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有发展空间。

多地为大学生提供低租金租赁住房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住房是最大的刚需。为了让这些“新市民”安居乐业,2019年底,住建部部署在南京、苏州、杭州等13个城市开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重点是发展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的、面向新市民的,小户型、低租金租赁住房。

除了从住房政策入手,也有城市在人才引进政策中体现了对人才住房需求的关注。

如沈阳7月底发布新政,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在沈阳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硕士400元/月,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

4月,长沙发布文件,提出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此外,福州市房管局于6月推出4项举措,保障大学生住房需求。提出“福州住房保障万人计划”,被纳入的大学生享受保障性住房租金优惠政策,未被纳入的大学生,给予6个月合计3000元一次性住房补贴。

部分城市从年龄、学历等方面放宽毕业生落户限制

去年12月以来,北京、广州、天津、杭州、重庆等十余城发布落户新政策,降低落户门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省会城市——福州推出落户“零门槛”,广州“差别化入户”则被称为“最宽松一线城市落户政策”。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政策适用对象新增“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的毕业生。同时规定,原则上毕业生本科不超过26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与2018年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相比,年龄限制大大放宽。

今年3月,青岛继续放宽中心城区落户政策,可落户范围更广,放宽学历、技能人才落户条件,主要涉及学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国内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在校大学生等人群。

去年12月,福州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不设学历、年龄、就业创业限制,外省市人员均可申请落户,同时降低集体户设立条件。

同月,广州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拟在白云区等7个行政区实施差别化入户,入户门槛放宽到大专学历。

无锡则全面取消了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技术工人等群体的落户限制。

引才之后,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从总量上看,与2010年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当前人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提高城市之间的人才政策竞争来争夺人才,总体上是个好事情,将促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长远来看,劳动力和人才并非“一引了之”,提供各类保障补贴、放宽落户政策仅是吸引人才驻足的一个因素。在引进人才后,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曾发文表示,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创新人才、掌握高技术的人才,需要让发展惠及最大多数人。这就需要激发和调动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构建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要消除阻碍劳动力公平、合理流动的障碍,构筑社会流动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如何让人才落得安心?倪鹏飞认为,在人才政策竞争中,一方面,待遇政策应与贡献的大小、时间相匹配,防止奖优过度损害社会公平,避免利用优惠政策套利。另一方面,应该将重点放在工作、创业环境政策的竞争性改进上,让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抱负梦想。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实习生 王垚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