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304

美智库:美海军应规划新架构 现行策略对中国作用不大

军迷圈2021-08-09 11:35:550

来源: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决策中心战的新兴时代

美国目前的防御策略是通过拒止来实现威慑,这取决于降低对手成功率所制造出的不确定性。1如前文所述,美国军队通过压倒性的消耗敌人兵力,以及推翻反对派政府,有效地遏制了冷战后的对手。但这些威胁对中国或俄罗斯领导人可能作用不大,也无法威慑地理位置优越的伊朗政权或拥有核武器的朝鲜独裁者。

美军可以通过采用以决策为中心的方式,例如机动战,更有效地制造不确定性并阻止侵略。机动战试图为敌人造成一系列无法解决的困境,阻止其侵略,或迫使其从正在进行的冲突中退出。

随着国防部制定了信息环境下的作战策略,并寻求强调分布式作战的新概念,美国军方正开始向决策中心战转变。2在国防部的“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新概念中,对决策优势的强调更加明确。尽管“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概念主要侧重于建立整个部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通信连接性,但它也旨在使美军能够比对手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决策。3

“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不承认有能力对手的存在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美军将不得不应对敌人对美国和盟国网络、传感器和通信平台的攻击,这将需要新的指挥与控制概念和能力。美国应通过降低对手决策能力的行动获得优势。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马赛克战”(Mosaic Warfare)概念完全涵盖了决策中心战的这些方面,并且在许多方面都是这项研究中战略概念的基础。4

分布式兵力行动示意图

对兵力设计的影响

马赛克战和其他以决策为中心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源自机动战,而试图在局部军事劣势的情况下阻止对手取得成功的大国经常采用机动战。机动战的两个基本应用分别是:干扰——防止敌人在预定时间到达目标;以及破坏——攻击敌人的重心部位,例如可为敌人提供联接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网络和后勤节点等。5

一种由许多功能单一的小部队和几支多任务的大部队组成的分布式兵力,将比今天的美军更有能力干扰敌人的侵略。分布式兵力结构易于识别的节点更少,并且能够快速进行重组,可使敌人的感知混乱并弥补出现的缺失。因此,敌人需要攻击大部分或全部美军部队,或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美军的部署和战术。这两种状况都会使对手处于不利地位。此外,分布式作战将使美军能够建立各种可能的效应链,在进攻行动中建立灵活性并加速决策,以减缓或阻止敌人的侵略。

分布式兵力也比今天的美军更有能力破坏敌人的重心。与当今的美军相比,由大量小型部队组成的兵力组合将为指挥官提供更多选择,并且更易于根据任务进行调整。这将使指挥官能够更快地制定作战方案,并将特定的部队分散到更多同时执行的任务中。在这种情况下,美军作战的节奏和规模可能会使对手不堪重负,无法做出决策并进行防御,从而提高了美军到达敌人重心的可能性。此外,包括大量可消耗或消耗性无人系统和更小规模部队在内的分布式兵力,可以进行更有效的伪装和探测行动,而当前由于需要保护载人多任务平台,这种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决策中心战将分布式兵力与决策支持工具结合起来,以管理更大规模的部队,将使美军比对手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决策。与机动战一样,决策中心战的核心指标是给敌人制造不同困境的数量以及造成这些困境的速度。理想情况下,美军会为一个对手制造多种困境,以便在对手试图应对一种困境时,变得更容易陷入另一种困境。为了使挑战更加复杂,美军将寻求以不允许敌人重新集结或集中的速度发起战斗。

军事理论家约翰·博伊德(John Boyd)在其著作和演讲中提倡以决策中心的作战方式。他将军事决策过程分解为:对敌我两军的“观察”;评估敌人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判断”;做出制定和选择作战方案的“决策”;以及实施作战方案的“行动”四个环节。博伊德称这为“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e-orient-decide-act,OODA)循环,并建议军事行动应专注于扰乱敌人的判断,以减缓并最终破坏其决策周期。6

军用和商用机载传感器、卫星和第三方传感器的扩散和改进使得观察几乎无法避免。通过使用欺骗、诱饵、伪装和干扰器,决策中心战使美军能够在最有利的攻击目标、部队的预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上迷惑敌人。

拟议的全新海军舰队架构及效能

美国海军在其2020财年舰艇建造长期年度计划中提出的舰队架构,缺乏遵循本报告第2章所述的作战概念来实施美国国防战略所必需的分布性、杀伤力和后勤支持。由于其高度集成、人力密集型军舰的采购、运营和维护成本不断上升,计划中的海军舰队在财政上也不可持续。美国海军将需要一种新的舰队架构来应对新兴战略环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本项研究建议,为了开发新的舰队设计,美国海军将采用一种使重点从单艘舰艇的属性转移到兵力组合和作为一个整体的舰队职能的分析方法。最终,需要确定针对特定平台的开发需求。美国海军规划人员不应孤立地确定舰艇或飞机的特性,而应该围绕最终的平台组合来设计舰队,并允许使用基于整个舰队的分析来提出或完善需求。

下文描述的舰队架构反映了这种更全面的设计方法,并使用应用于整个舰队及其兵力组合的相对简单的指标进行评估。这种方法论可以说优于海军的“自下而上”规划方式,后者依赖于在特定场景下对平台进行建模与仿真,以评估计划中舰艇、飞机和其他兵力结构元素的效用。建模和仿真取决于与未来环境、威胁、美国能力有关的众多假设,这些假设可能会推动分析朝着不稳健或不灵活的点解决方案发展。

本章描述了拟议舰队的舰艇类型和兵力组合,并推进了利用现有作战模型组合部署海军部队的态势。然后,通过与决策中心战相关的指标——如分布性、进攻和防御能力等——来评估舰队。

未来的舰队单元家族

为了遵循第2章所述的新作战概念,海军将需要采用现有和拟议的平台以及有效载荷合成的兵力组合,并能够与合作伙伴和盟友开展合适的行动,以支持和训练,威慑和打击灰色地带的侵略,并通过决策中心战在冲突中获胜。下面详细介绍了第2章中描述的每种任务的拟议兵力组合。除支持新的作战方式外,兵力组合还旨在满足本研究视为限制的采购和维护成本因素。尽管每个兵力组合中的平台都是围绕主要战斗任务设计的,但它们也可以用于在和平时期的有争议环境中执行日常海上任务。

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将部署的美军作为部队中的“接敌”层,使盟友和对手处于冲突水平之下,形成抵御敌人侵略的第一道防线。“接敌”层部队由部署在本战区或其他战区作战的“滞敌”层部队提供支持,后者将采取行动延迟、削弱或阻止侵略。“接敌”层和“滞敌”层部队依靠港口或美国本土周围的突击部队来增援或替代在战斗中损失的人员。

航母打击大队

大型核动力航母及其搭载的舰载机联队将在未来的舰队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舰载机联队目前提供了海军大部分的反舰作战、打击和防空能力。然而,正如第2章所指出的,敌人威胁航母的能力不断增长,将导致更多的反舰作战和打击行动转移到水面战舰上。舰载机联队未来将更多地执行海洋控制任务,即从作战地域的外围进行操作,以保护作战区域的基地和舰艇,同时使用机载武器作为进攻性反舰作战/打击的补充。

航母打击大队由核动力航母及其舰载机联队,4艘导弹驱逐舰,3艘轻型护卫舰和7艘中型无人水面舰艇组成。这种架构使航母打击大队能够在广阔的海域实施海上控制,并从其水面战舰发起反舰作战和打击。航母打击大队的设计还允许其在更宽松的环境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用于进攻和防御行动。

在拟议的舰队架构中,航母打击大队旨在作为独立的航母打击兵力(CSF)成对协同作战。航母打击兵力将是海军“滞敌”层部队的核心,将在最可能需要航母作战的印度-太平洋沿岸作战。如果欧洲出现需要航母打击大队出击的紧急情况,将动员来自美国本土的增援部队中的核动力航母。

水面作战兵力组合

与海军目前的兵力结构相比,水面舰艇部队在拟议的舰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水面兵力组合中,导弹驱逐舰提供了大型传感器以及高容量的动能和非动能防御火力。导弹护卫舰专门从事反潜战,并可以承担局部的空中与导弹防御。濒海战斗舰和未来的小型水面战舰(FSSC)在争议较少的环境中执行反潜和海上安全任务。轻型护卫舰提供额外的导弹作战能力,并在和平时期承担海上安全和训练任务,而中型无人水面航行器提供情报、监视和侦察以及反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和反潜能力。

三支反舰/打击水面作战大队(由2艘导弹驱逐舰、6艘轻型护卫舰、5艘中型无人水面舰艇组成)部署在印度-太平洋,在有争议的区域提供迅速、高容量的进攻性火力。在战斗中,轻型护卫舰携带攻击性导弹,并轮换至遥远的补给站重新装填以维持火力。在和平时期,轻型护卫舰将作为反舰作战/打击战水面作战大队的组成部分,有些轻型护卫舰可以与盟国和伙伴海军合作,执行海上安全、训练和协同作战任务。

由2艘导弹护卫舰、5艘中型无人水面舰艇组成的反潜战编队与无人传感器网络,载人和无人陆基飞机网络合作,以在有争议和中度竞争地区侦察、追踪和压制或摧毁敌方潜艇和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2支反潜战水面作战大队部署在印度-太平洋地区,1支反潜战水面作战大队部署在大西洋地区。

反潜战巡逻编队由2艘濒海战斗舰或小型水面战舰和2艘中型无人水面舰艇组成。这些反潜战巡逻编队在概念上与反潜战水面作战大队相似,但旨在针对争议较少或无争议的地区,比如在争议较少的美国盟友或伙伴国的海岸附近,或美国大陆的海岸附近。根据计划,将在太平洋部署1支反潜战巡逻编队,在大西洋部署1支反潜战巡逻编队。

护航编队由1艘导弹驱逐舰,2艘导弹护卫舰和4艘中型无人水面舰艇组成。它们被用来保护高价值的海上部队,例如后勤编队、战略海上运输船或其他重要的无武装或轻武装的海军部队。拟议的部署态势是在印度-太平洋部署2个护航编队,在大西洋部署1个护航编队。

负责岸上目标的空中与导弹防御水面作战大队由2艘导弹驱逐舰和4艘轻型护卫舰组成。在这些兵力组合中,轻型护卫舰将提供额外的导弹能力,以增加水面作战大队可以防御的攻击次数和类型。其中的2个空中和导弹防御水面作战大队将部署在印度-太平洋地区。

水雷战编队由4艘濒海战斗舰或小型水面战舰、4艘中型无人水面舰艇以及相关的爆炸物处理人员和装备组成。其任务将包括水雷对抗以及防御性或进攻性布雷。由于海军的反水雷能力已经模块化并转移到了由濒海战斗舰搭载的无人系统,水雷战编队可以由“远征海基舰”或其他有能力携带水雷或水雷战系统的舰艇作为补充。当前一支水雷战编队正前沿部署在太平洋,另一支编队则驻扎在阿拉伯海湾。

海上安全行动(MSO)编队以1艘濒海战斗舰或小型水面战舰为单位,在竞争阶段与盟友和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并承担低强度海上安全行动,如反走私或禁毒行动。在冲突期间,海上安全行动部队可以承担以下任务:专注于更高强度的海上安全行动,例如实施封锁。一支海上安全行动编队目前正在整个美洲和西非开展行动。

远征打击大队

为了更好地与海军陆战队《司令规划纲要》、《兵力设计2030》以及“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保持一致,该架构将当今的两栖舰队重新划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一支由小型两栖战舰和后勤舰艇组成的舰队,以支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海军陆战队实施远征前进基地作战,这也是防御战略“接敌”层的一部分;另一支是具有持续续航和生存能力的大型两栖舰艇编队,可以在开阔的海洋上机动,将海军陆战队运送到沿海地区,进行突袭或小规模攻击,并支持作为防御战略“滞敌”层组成部队进行海上控制的水面部队。

在作战时,该架构中配置的两栖舰艇被编成远征打击大队,包括1艘通用型两栖突击舰/多用途两栖突击舰、4艘两栖船坞登陆舰或两栖船坞运输舰,以及4艘轻型两栖战舰。对于额外的远程射击和防空,远征打击大队将至少包括1艘导弹驱逐舰和1艘轻型护卫舰。根据威胁环境的不同,远征打击大队可以扩编,额外增加1艘导弹驱逐舰,1艘用于反潜战的导弹护卫舰,多达3艘支持导弹能力或支持海上安全的轻型护卫舰,以及7艘用于反潜战、情报,监视,侦察和瞄准以及反情报,监视,侦察和瞄准的中型无人水面舰艇。

远征打击大队通常会分组行动——轻型两栖战舰将在沿海地区开展行动,以支持岸上的陆战队濒海作战团(Marine Littoral Regiment);大型两栖舰艇将在沿海地区之间机动,以运送海军陆战队支持演习或其他行动。拟议的部署态势包括在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作战的两个远征打击大队,其中一个前沿基地在日本。

在远征打击大队内部,通用型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搭载主要由F-35B战斗机组成的空中联队,负责向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海军陆战队提供远程火力。7除了LHA-6和LHA-7型两栖舰,其他大甲板两栖舰艇将使用其井型甲板支持后勤行动,搭载水面连接器,并在远征打击大队内转移装备和部队。8两栖船坞登陆舰和两栖船坞运输舰将搭载水面连接器和MV-22倾转旋翼运输机,加强将海军陆战队派遣到广泛分布的作战区域的轻型两栖战舰,并支持更大规模的两栖作战行动,如进行突袭、建立住所、撤离非战斗人员、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响应。轻型两栖战舰将在陆战队的沿海前沿基地之间机动部队和装备。9

水下舰队

拟议的水下舰队架构将包括载人和无人水下舰艇组合。攻击型核潜艇专注于反潜战、反舰作战和打击,而超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专注于反潜战、水雷战和情报、监视与侦察。如上所述,大多数反舰作战和打击任务将由水面战舰和舰载机联队的飞机协同完成。攻击型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潜艇将在高争议区域内或需要将敌人的警戒能力降至最低时实施对陆或对海打击。

该架构与海军的计划保持了一致,在建的“弗吉尼亚”级Blocks V至Blocks VII型攻击型核潜艇,都将配备“弗吉尼亚有效载荷模块”。这使每艘攻击型核潜艇最多可以携带40枚导弹,或者24枚导弹和4艘大直径无人水下航行器(LDUUV)。在Block VII型“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之后,该架构过渡到了新的攻击型核潜艇SSN(X),它针对反潜战和反舰作战进行了优化,而非打击。随着“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潜艇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退役,水下打击任务将由攻击型核潜艇来承担,包括那些配备“弗吉尼亚有效载荷模块”的攻击型核潜艇在内。10

拟议中的水下兵力将部署在印度-太平洋和欧洲战区。除了攻击型核潜艇外,水下编队还包括将在欧洲和东亚部署的超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该舰队架构也遵循了海军的计划,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海军弹道导弹潜艇,将以美国本土的港口作为母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