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中的郑州六院:医护人员讲述亲历8天
原标题:漩涡中的郑州六院:医护人员讲述亲历8天
打开手机,嘈杂喧嚣,指向的都是六院。
正在被隔离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职工柳文,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关了手机,没再看下去。
由于此轮疫情,有人被封控在家,有人生意停摆,有外地人被困城内。8月8日,郑州市民已经在进行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所有人都在烈日下排队待检。“大中午排队一个小时,热到中暑,想铲平六院。”乱了生活的郑州人,一肚子委屈溢到嘴边,六院人仿佛成了“罪魁祸首”。
柳文很能理解这种心情。但真正让他情绪波动的,是8月4号,有一个自媒体大V发了一篇文章,呼吁“让六院搬离郑州市区”。
“就算六院搬出市区,难道疫情就不会发生了吗?作为传染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打交道。”柳文说,他们希望群众能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让他们在心态临近崩溃的时候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 风口浪尖上,六院人的隔离生活
郑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与郑州市六院党委书记同时被免职的消息是在7月31日下午传出的。
柳文刷到这条消息也很震惊,他猜测可能出现了院感。紧接着,就有消息发布,六院将实行闭环管理,停止诊疗工作。
当天晚上,更确切地说已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半左右,六院近2000名职工接到医院的通知,要求全员返回医院。大部分人都回来了,且做好了隔离在医院的准备。
医生和护士值班室有上下床,但数额远不够所有医护人员使用。
为了防止聚集,每个办公室只能住3-5人。有人趴睡在桌子上,但桌子并没有太多。大部分人是在地上放上一层垫子,拿起往常值夜班时带来的被子,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也有人睡在仓库的架子上。这架子本来用于存放医疗用品,不拘小节的护士们把东西搬到架子最上层,垫上一个薄垫子躺下就睡了。
就这样度过了一夜。医院有长期住院的病人1200人左右,病人需要照顾,用药不能停,也就意味着医务人员白天需要工作。
此外,在医院隔离的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做核酸检测。全院需要定时消杀。这些工作也需要他们来完成。
医学检验科一位医务人员蔡蔡表示,虽然在医院隔离,但他们依然在坚守岗位,甚至24小时加班。早饭当午饭吃,午饭当晚饭吃,晚饭当夜宵吃。
他们吃的第一顿隔离饭,是一份炒白菜。一个圆圆的、直径6寸的透明饭盒里,下面是米饭,上面是白菜。后面的几顿隔离饭,也吃过炒豆芽,炒豆腐,以及饺子。
相比之下,病人的隔离饭较为丰富些。一位普通病房的隔离病人说,由于严格的隔离管控,他们不能下楼,每顿饭都是护士从楼下送上来的,他们可以吃到3个菜,一般有土豆鸡块、豆腐和一个青菜,有时是一份面。
“护士需要给我们送饭,还需要定时消杀,做核酸检测,催促用药等,有时候看他们忙到下午四五点才吃午饭。”这位病人表示。
从8月1日凌晨起至8月3日,连续3天,约2000名医护人员、约1200名病人及家属,都是这样度过的。
而在这段时间,河南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7例,无症状感染者72例。在这89名病例中,与郑州六院相关的病例至少有71例,波及郑州、开封、驻马店、商丘4地。
● 撤离之路:病人先走 全院分散隔离
对此次郑州疫情,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调查结果是,确定感染的患者与定点医院收治的一位境外输入的感染患者的基因测序高度同源,也就是德尔塔变异毒株。
从传播路径上看,出现病历的第一天,就由保洁人员传播到病人及病友,第二天,已有35人核酸检测异常,病毒扩散至医院周边。
柳文对于医院会发生如此规模的院内感染感到不解:“7月20日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医疗垃圾泡水的原因?”
8月3日下午,许多郑州人在朋友圈、微信群中刷到同一个视频:医院楼下停的都是救护车,来来往往的都是穿着三级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甚至有谣言传出,“六院快全部感染了” 。
事实上,这是在进行院内患者的转移。转运病人也是一项重任务,住院时间长的病人,东西很多,“医生和护士需要给他们背东西。”
转移工作持续不停,直到8月4日凌晨,据郑州交运集团消息,六院1000余名医患人员被转运至航空港区某地。
据柳文所知,截至8月7日,医院还留有500名患者,“因为其他医院无法接收,这个病可能只能我们医院治疗,现在的办法就是先把患者转走,在别的医院慢慢调养。如果对方无法治疗,大夫之间就会直接加微信,两方医护人员拉群,讨论这个患者的用药,把患者交接好。”
医护人员的撤离是从8月5日凌晨开始的。第一批转运的是核检阴性的来实习的学生。200多个实习生被转运去港区。
也是在8月5日,来自省市9家医疗单位的11支医疗队伍驰援六院。六院的医护职工陆续开始撤出医院,分散至各酒店隔离。
8月6日晚上7点左右,六院医护人员的家属不约而同地接到了电话,要求家属前往不同的医院进行隔离。
家属也被通知全员隔离,这个消息在六院职工中炸开了锅。
“年幼的婴儿,年迈的老人,都被要求隔离。”柳文表示,家里有孩子有老人的同事很担心。不知道隔离条件能否得到保证,而且他们认为,家属们已经很自觉地居家隔离7天了,采样2次以上均是阴性,没有给社会添麻烦,希望家属能居家隔离,而不是被拉到陌生的酒店。
然而,在8月7日晚上召开的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新报告确诊病例,六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共进行了8次核酸检测,前7次结果均为阴性,最后一次为阳性。
这个结果,让他们妥协。家属们连夜转运,分散隔离。截至8月8日下午,六院还留有医护人员100人左右。其中,负责核酸检测的医学检验科人数最多。
医学检验科的医护人员蔡蔡说,他们会坚持到最后,直到全院清零都去隔离没有人做核酸了,才会撤离。
“我们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只希望大家能理解我们。”
● 希望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关于六院之外的世界,柳文们只能从网络上获取信息。
从7月31日起,“六院”成了郑州人民唯恐避之不及的“瘟神”。“去过六院”被歧视,“家住六院附近”被紧急封控,郑州人调侃自己“涝疫结合”的同时,六院也成了段子手可发挥的素材。“有人在群里发二维码说帮忙投票,好心帮他,结果扫了发现是六院的二维码,变红了。”类似的段子在社交平台广为传播。
此轮由传染病内部发生感染传播的疫情,着实影响巨大。有人开始思考,假如六院不在主城区,而是在人烟稀少的远郊,会不会是另一种场景?
8月4日,有自媒体大V发了一篇《郑州市六院,何时才能搬离主城区?》的文章,阅读量超过7万,引发郑州人的讨论。
文章介绍,随着城市地界的不断扩大,30多年前位于城市南郊的六院现早已成为城市中心,根据国家传染病医院选址的相关标准,传染病医院不宜设置在人口密集区域,六院现址已不符合标准,因此搬迁迫在眉睫。
许多人在文章下评论,支持这一提议。
抗议的声音也很多,他们的观点在于,郑州六院对守护郑州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州人不能过河拆桥。柳文表示,我们要解决的是病毒和病毒的传播,而不是解决感染病毒的人,更不是把解决病毒的医院给解决了。
他回忆了从新冠疫情初期开始,六院防疫的点滴。他表示,2020年六院承担了郑州市区半数以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治疗任务。此外,河南省首例患者也是在六院收治的。
“同样是医务工作者,六院承担着更多的职业暴露风险,时刻要面对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疟疾、非典、新冠等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救治工作。”柳文说,“在这次院感导致的疫情中,我们确实有失误之处,希望能做出最大努力换得大家的安全,请大家不要再骂我们。”
8月8日,最后坚守在医院的130名员工离院集中隔离。9日凌晨,5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在六院急诊科大楼前拍了一张照片,他们是最后撤离的人,来自保卫科和信息科,负责断电断网,然后转入疫情防控指挥部继续工作。
至此,六院约3000人的转运撤离顺利完成。接下来,他们将实行严格彻底的消杀,排除院区隐患,3000名医患人员一起等待六院重新焕发生机的那一刻。
文中柳文 蔡蔡均为化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张玉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首次颁发人物奖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9月10日)举行。薛其坤和胡伟武2人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摘得北京科学技术最高奖桂冠;文再文等6人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乔斯特?乔纳斯等3人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薛其坤、胡伟武摘得北京科学技术最高奖桂冠0000林郑新任命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此前判过什么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撰文|薛离新华社昨晚(24日)发文披露,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当天签署委任书,任命张举能法官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林郑月娥对张举能评价很高,她深信凭借张举能的才干和领导能力,定能带领司法机构使得法治和司法独立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行稳致远。上述任命从2021年1月11日起生效。{image=1}已在终审法院任职两年0002广州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行程公布:去过6家餐饮店
5月21日,广州荔湾区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为轻症患者。患者为75岁女性,家住荔湾区龙津街的锦龙社区。其病例行程轨迹如下:病例发病前曾到过荔湾区以下场所:汇鑫阁东座、荔湾中心医院发热门诊、龙津市场、稻香酒家(富邦中心店)、又一间茶点轩、任点全天茶市港式点心、员工餐厅(和业广场店)、卡朋西餐(城光荟店)、九龍茶记(城光荟店)。0000美报告: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高达93.1%
[环球网报道]“根据哈佛大学最新国际调查结果,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超过90%。”7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发推强硬反击美国务卿蓬佩奥污蔑中国共产党言论,并引用了一份哈佛大学最新调查报告作为力证。{image=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