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555

刘尚希: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共同富裕

财经自媒体2021-08-10 14:48:300

原标题: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共同富裕

来源:刘尚希微博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但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急不得,也等不得。急不得,在于共同富裕必须依赖于发展过程,包括物质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等不得,在于实现内需扩大、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发展等,都依赖于共同富裕的边际改进。

从现实来看,人的发展既受制于经济,即财产和收入问题,更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分治状态。

从改革来看,我国虽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但改革的进展并不全面,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共同富裕进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二元”上。

一是所有制的二元。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元结构是历史形成的,作为经济基础,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尽管在公共开支、投资上不再局限于二元所有制,但土地市场、住房市场仍是二元的,以及人的社会身份也是二元的,农民不只是户籍身份,还有集体经济成员身份。城乡分治就是以二元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宅基地、农民住房、森林等产权制度改革都在试图突破二元所有制带来的各种制约。

二是经济的二元。这是指传统落后的农业和现代先进的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通过市场化、工业化过程可以逐渐得以消除。但我国的经济二元结构,不只是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之上,还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

三是社会的二元。在所有制二元基础上形成社会成员身份、基本权利的二元结构。在市场化过程中成为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的社会因素,也在社会分配中形成了群体性差距,进而形成能力群体性差距的社会根源。群体性的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也会因此而形成。

这三个“二元”问题,从发展的底层逻辑上制约了我国共同富裕的推进,需要以改革的办法加以破解。

一方面,应通过改革来缩小群体性消费差距。私人消费与公共消费如何形成合力,以及如何既扩大短期的内需,又提升人的能力,改变社会预期,变得至关重要。其中,形成与能力、创新创业和就业相关的良好的分配预期,更是关键。社会的再分配预期需要淡化,而人人参与、人人努力的初次分配预期需要强化。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

另一方面,需要从人的平等发展出发推进各项改革。应抓住以上三个“二元”结构来完善顶层设计,把经济、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关联起来。只有形成关联,整体设计才能找出重点和分出轻重缓急。板块式改革往往会导致各自为政,使得改革协同、系统集成的要求难以落地。

责任编辑:邓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