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托育政策逐步落地:公立托育亟待“补短板” 民办托育面临“大洗牌”
原标题:地方托育政策逐步落地:公立托育亟待“补短板”,民办托育面临“大洗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洁,实习生吴淑萍 广州报道
近日,关于婴幼儿托育落地的消息不断。
7月下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提出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管理制度基本完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地也在积极推动婴幼儿托育政策的落地。比如,8月4日,四川省发改委公开征求《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相关意见,该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新增托位11.3万个。
“对于我们来说,政策要更加落地和落实,也要给予我们托育一些具体的支持,比如说师资的培训。”一位安徽的托育机构投资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此前获得的当地政府政策几乎等于没有,因此现在非常关注托育政策的落地情况。
目前,托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公立托育机构短缺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从目前来看,各地政策推动托育落地的过程是比较快的,但是最关键的因素是财政资金的投入,因为我国的公立托儿所的数量非常短缺,所以需要补上这个历史的欠账。”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地方托育政策逐步落地
在7月2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介绍,下一步,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要求,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抓。
杨文庄指出,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约4200万,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需缺口还很大。
从7月中旬以来,多地的养老托育实施方案出台,除四川之外,《甘肃省“十四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办好医学、护理、社会工作、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幼儿保育等养老托育相关专业。
《广西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5个以上,0.5万-1.2万人口规模的完整居住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60%以上。
部分城市的托育建设已经走在前列。比如,漳州市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并投入运营普惠托育机构5家(其中中央预算内补助3家、省为民办实事项目2家),提供托位560个。2021年,全市将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示范点3个,新增托位300个,3家试点单位预拨补助资金240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
但是,短时间以内,我国托育机构缺乏的“短板”很难快速补足。
根据兴业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OECD(经合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0-2岁儿童入托率平均值在33.2%,其中有10个国家超过50%。丹麦以61.8%的入托率占领首位,韩国以53.4%的入托率成为亚洲儿童入托率最高的国家。而相比之下,2021年我国的入托率仅为5.5%左右,与OECD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那么,目前托育机构发展的情况怎么样?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公立托儿所的建立,但从数量上看仍然相对较少。
董登新指出,公立托儿所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这就意味着各地建设的速度不一致,有些地方确实还没有开始建设。“首先需要解决数量上的需求,实现普惠性托育,这就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
而民办的托育机构中,不少都陷于“盈利困境”之中,因此很多民间资本对进入托育行业还非常谨慎。
上述安徽的托育机构投资人表示,他投资的托育机构有两个校区,大约180个孩子,但是目前还不盈利,因为收费是普惠性的价格。
“其实我们做托育有7、8年了,收的费用不高,基本是普惠性收费,但我们拿的证是营利性的证。我们收的价格是普惠,就应该给我们相应普惠上的政策支持,但是当地卫健委部门说你这个是营利性的证,就没有能享受到普惠性上的政策。”投资人说。
他指出,做托育的成本较高,一个班收15个小孩,收的费用比幼儿园高10%-15%,但幼儿园一个班可以收30个孩子,所以整体来说幼儿园的收费更高。“我们教师一个班还是配3个,成本支出的费用就比较大。解决办法就是提高价格,这样的话又没人来上了,所以说处于不盈利的状态,现在只能当成是做情怀,养家糊口不容易。”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后了解到,目前想将孩子送到托育机构的家长,对托育机构的收费承受力不同,有的父母愿意负担一个月1000-1500元,而有的父母愿意支付一个月3000-5000元,但是基本上要求5000元以下。
一位居住在深圳、将2岁的孩子送到托育机构的母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选择了3000多元一个月的托育机构,这个收费在深圳算是性价比中等的。“有专业性很强的托育机构,像蒙氏乐园那种差不多5000元左右一个月,还有环境特别好的也是5000元左右一个月,知名度很高全国连锁托育机构要7000-8000元一个月了,但是我觉得中等就可以。”
托育市场有多大?
事实上,托育机构的市场非常广阔。
兴业证券指出,托育行业的服务对象为 0-3岁的婴幼儿,即2021年托育适龄人口为2021年、2020年、2019年三年的新出生人口。虽然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无法逆转,但我国托育适龄人口基数仍然庞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达600亿元。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渐恢复,2021年我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将达1739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后发现,确实有很多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托育机构,这里面的因素很多:育儿责任的分配难题、保姆带孩子的市场不规范、职业发展需求、孩子的教育等等。
上述位于深圳的母亲表示,天天带孩子自己的情绪“很崩溃”,需要自己的空间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我的老公不管,一开始我提托育的事情,他随便听听就过去了,最后是看我情绪极差,对孩子也不耐心,觉得我不适合带孩子了,最后就默认让我放手去找,孩子上托育都是我一手操办的,他爸爸也就上学第一天跟我去看孩子入托。”
一位居住在昆明的母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认为保姆带孩子的市场不规范,同时隔代带娃有不少问题。
“我们是昆明市区,托育机构大概收费2700-3600元一个月,一个班8-12个孩子,从1岁到3岁的都有。这个价格可以承受,因为昆明市的育儿嫂、阿姨、保姆市场非常混乱,没什么经验的人都可以上岗,收费都可以到4500-6500元,我宁愿交到托班也不愿意请这种阿姨。希望国家部门可以整顿一下保姆、月嫂中介公司,提高阿姨服务素质门槛。”上述位于昆明的母亲指出。
不少母亲都表示,托育机构确实对她们育儿的帮助很大。
“很多行为习惯真的是越早教越好,我在家除了带孩子,就是洗衣、做饭和打扫卫生,很难能全部时间给到他。但是送到托育机构,一日五餐的营养都很齐全,另外有各种学习类的启蒙游戏课程,很充实。现在,孩子睡觉也是准时准点,没去之前孩子都是凌晨一两点睡,十一二点起床,作息很不规律。”上述深圳的妈妈表示。
但是,孩子还小就送到托育,也必然面对一些问题,比如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对于托育机构来说,需要面对父母比幼儿园更为严苛的考核。
“家长们愿意把孩子托育过来,是需要取得他们的信任的,这方面需要沟通。他们会担心孩子在园内一日的学习安排和看护养育的安排,还有教师的师资水平。”上述安徽的托育机构投资人表示。
可以看到的将来是,随着更多托育机构进入市场,很多父母的托育要求能够得到满足,托育市场也将面临更为充分的竞争。
董登新认为,私立托育机构更多是满足有支付能力度相对高端人群的需求,现在的问题不是私立的多了,而是公立的太少了。所以我国要补齐短板,大力建设公立的托儿所。对于私立的托育机构来说,行业的评级较为缺乏,政府的监管也需要跟进。
“不能光靠政府财政投入来建设公立托儿所,这对财政来说压力太大,因此可以采取公建民营的形式,或者采取向私营托育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或者服务外包的方式,此外还要动员用人单位自建托儿所,尤其是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用人单位,应该主动为员工提供托育的服务设施。”董登新说。
上述安徽托育投资人认为,托育行业从大的方向来说会变好,但从民营情况来说,这个市场有可能会变得更混乱,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洗牌。“民营托育机构毕竟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实力去建造太大的托育场地,国营单位或者公立托育园的成立,对我们也是一个冲击,未来会优胜劣汰。”
(作者:陈洁,实习生吴淑萍 编辑:周上祺)
责任编辑:尹悦
外媒:中国准备对美国谷歌安卓系统发起反垄断调查
外媒:中国准备对美国谷歌安卓系统发起反垄断调查据路透社报道,两名拒绝具名的知情人士称,中国准备对美国Alphabet(字母表)公司旗下的谷歌公司发起反垄断调查,调查有关谷歌利用其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的主导地位扼杀其竞争对手的指控。{image=1}0000推特首席财务官:对特朗普账号的封禁是永久性的
推特公司首席财务官西格尔在当地时间2月1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推特对特朗普账号的封禁是永久性的,即使特朗普再次竞选并获胜,他也不会被允许重新注册推特。西格尔说,“我们的政策是这样的,当你从平台上被移除,你就被(永久)移除了,无论你是评论员、CFO还是前任或现任公职人员。请记住,我们的政策是为了确保人们不煽动暴力。如果有人这样做,我们必须将他们从服务器中移除,且不再被允许回来。”责任编辑:尹悦0000原百度员工胡喆:我与李彦宏之间的几件小事
来源:互联网江湖{image=1}文/原百度员工胡喆离开百度10年了,有些记忆却越来越清晰,没有比在百度20周年的时候写下来更好的了,它们似乎也验证了李彦宏的某种“生而不同”。0001积极退市、差评遍地,狗不理这样的老字号,到底在想什么?
{video=1}来源:狗腿财经积极退市、差评遍地,狗不理这样的老字号,到底在想什么?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责任编辑:刘玄逸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