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振荡还是拐点 7月外贸数据形势解读
原标题:南财快评:振荡还是拐点,7月外贸数据形势解读
李春顶(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了7月份外贸数据,整体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保持了连续14个月的月度进出口正增长。但在高位增长的同时,外贸总值和进口贸易出现了环比下降,且外贸顺差同比下降。美中不足的进口环比下降是今年月度外贸数据中的“首次现象”。那么,下降的形势是不规则性的偶然振荡还是趋势性的拐点,是值得关注和分析的重点。
从公布的具体外贸数据来看。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环比下降0.8%。其中出口1.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0.1%;进口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1%,环比下降1.9%;贸易顺差3626.7亿元,同比减少15.3%。显然,外贸总值和进口贸易值都呈现了环比负增长,外贸总值的负增长主要是进口环比下降导致的,进口贸易的下降和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以及农产品进口略有放缓等短期调整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趋势性转变的可能性不大。
从外贸数据中折射的增长特征来看。一是加工贸易比重下降,而一般贸易比重提升且增速更快。前7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7.6%,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7%。显然,一般贸易增速高于加工贸易,体现了外贸附加值和质量的提升。二是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高速增长。1-7月对东盟贸易增长24.6%,对欧盟贸易增长23.4%,对美国贸易增长28.9%,对日本贸易增长12.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25.5%。可见,对前几大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没有下降的趋势,而随着我国扩大开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未来生效、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的增长潜力不会下降。三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更快且比重不断提高。1-7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增长了3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7.9%,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4%。民营企业份额的提升一方面体现了一般贸易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贸易附加值,贸易的活力和潜力进一步提升。四是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增速较快。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等新的贸易模式不断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动力。综合来看,我国外贸增长的特征都透露出外贸质量的提升、竞争力的增强和贸易结构的优化。
从外贸增长的基期效应来看。去年同期由于疫情后外贸进出口呈现了反弹式增长,尤其是在2020年下半年之后,国外需求增长带来的外贸激增、抗疫物资出口以及上半年积压进出口延期,带动了进出口增速高位运行。去年基期的高位数据,将导致下半年外贸数据中同比增速的下滑。由此带来的数据变动,并不能反映真实外贸进出口形势的变化,即使出现拐点那也是名义的拐点。
由此可以判断,7月份外贸形势并没有出现逆转或者转折,微弱的进口增速环比下降仅仅是短期内的振荡。同时,7月和8月属于外贸季节性的淡季,一般9月后才会开启国外圣诞季的进出口旺期。另外,下半年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动力强劲。一方面,国外疫情形势远没有结束,对外需的依赖短期内不会下降,而世界经济在积极财政政策以及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各国需求旺盛,加上对通胀预期的担忧,将加大购买有形商品或囤货,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只会提升而不会下降。另一方面,我国不断开放的市场、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以及经贸合作的加强,都将逐步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而不断上涨的物价也会推波助澜的提升外贸进出口值。
不过,由于基期效应的存在,预计下半年外贸增速将有所放缓,呈现在数据上或将有振荡式的波动。长期来看,外贸增长速度的拐点也许就将从7月份开始,呈现缓慢而平稳的逐步下降趋势,但与速度放缓相伴而生的是外贸质量的提升,是外贸的转型与升级,是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
长期外贸增速可能自此出现拐点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外贸转型升级都将推动外贸附加值的提高,传统外贸数量增长将逐步转变为质量提升,从而增速逐步下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内部需求和内部大市场将逐步扩大,内需的拉动力量将不断超越外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任务与目标,将不断增强内需的作用,并提升外需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外贸增速的追求将不断下降。
外部因素上,中美贸易竞争和博弈将伴随着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部的环境和竞争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不断惠及世界和全球,成为各国产品的销售地和需求方,拉动世界经济的增长,逐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贸增速尤其是出口增速将不断放缓,进口增速或将稳步提升。纵然外贸增速或将下降,但无论如何,我国外贸发展的步伐只会越迈越大,从高速度向高质量不断转型和升级。
责任编辑: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