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7118

泽平宏观:流动性拐点和紧信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财经自媒体2021-08-12 00:20:450

原标题:流动性拐点和紧信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7月金融数据解读

{image=1}

文:任泽平团队

特别鸣谢:曹志楠,孙文婷、彭阳、苏泽文

对本文数据整理有贡献

事件:中国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预期15254亿元,前值3.67万亿元。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800亿元,预期10920亿元,前值21200亿元;中国7月M2同比增长8.3%,预期8.7%,前值8.6%。

7月M2和社融增速回落。我们在1月提出的“广义流动性拐点”,以及对房地产的结构性紧信用,效果开始显现,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

我们判断,大宗商品通胀的高点已现,经济将逐季放缓,拖累因素主要来自地产和出口,现在处在经济周期的滞胀后期和衰退初期,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两期转换时点,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未来财政后置发力基建。

随着经济周期运行,未来货币政策四部曲: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

1、2021年7月货币政策和金融数据呈现以下特点:

1)7月存量社融增速10.7%,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走弱。

2)结构层面,政府债券、表内外融资均形成对社融的拖累,企业发债小幅修复。

3)金融机构口径信贷增速持平,但主要依靠票据冲量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年内首现少增,居民贷款均大幅少增,信贷结构不佳。反映疫情反弹、中小企业恢复基础不牢固、消费恢复缓慢、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走弱,以及结构性紧信用带来的房地产销售放缓。

4)M2和M1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0.3、0.6个百分点,主因信用扩张放缓。

5)政策定调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合理充裕,跨周期调节,未来货币政策以稳经济、防风险、调结构为重,发挥结构性作用,定向支持中小企业、困难行业、区域协调、绿色经济等领域。

6)展望未来,货币与信用组合逐步从“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格局,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重启宽松。从量上看,下半年MLF到期量增加、政府债发行放量,防范局部领域风险,仍然依赖央行数量型宽松工具,预计将会继续沿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从价上看,短期内政策利率变动的概率不高,央行将以深化LPR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降费让利等举措,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行,碳排放支持工具等定向工具的创设和落地,定向降息有空间。

2、7月存量社融增速10.7%,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增社融同比大幅少增,广义流动性收缩,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走弱。

7月存量社融规模302.49万亿元,同比增速10.7%,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06万亿元,同比少增6362亿元。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收紧,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另一方面,7月降准为预防性、对冲性,尚未传导至实体经济。

我们判断,大宗商品通胀的高点已现,经济将逐季放缓,现在处在经济周期的滞胀后期和衰退初期,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两期转换时点。未来伴随基建发力,财政后置发力,货币宽松周期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货币政策将对资本市场逐步友好。

{image=2}

3、结构层面,政府债券、表内外融资共同拖累,企业发债修复

表内融资方面,社融口径信贷同比大幅少增。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391亿元,同比少增1830亿元,票据融资放量支撑,信贷结构不佳。

表外融资方面,非标延续压降态势。7月表外融资减少4038亿元,同比多减1389亿元。其中,未贴现票据减少2316亿元,同比多减1186亿元。7月最后一周票据利率大幅下行143bp至0.2%,反映银行“以票冲贷”动力强,收票需求大,未贴现票据规模下降明显。信托贷款减少1571亿,同比多减204亿元,压降幅度处于低位,存量风险逐步出清。委托贷款减少15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其他融资方面,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回落。7月政府债券融资1820亿元,同比大幅多减3639亿元,政府债发行不及预期,加之国债到期规模较前期增加,导致7月政府债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今年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进度较慢,仅为发行限额的42%,低于往年同期。7月政治局会议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地方也将按监管要求预留部分专项债额度在今年12月发行。预计8-12月地方债供给发力,目前8月地方债计划发行约1万亿,但考虑到去年8-9月高基数影响,政府发债将在四季度成为社融主要支撑项。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融资同比提升,股票融资同比小幅回落。7月企业债券融资2959亿元,同比增加601亿元,环比减少611亿元,企业债发行继续恢复,主因降准后狭义流动性较为充裕、政府债发行滞后造成一定“资产荒”,机构购债热情较高,市场信心逐步修复。7月新增股票融资938亿元,同比减少277亿元,环比基本持平,7月国内股市总体维持震荡调整。

{image=3}

4、信贷增速持平,票据冲量为主要支撑,信贷结构不佳

7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同比增速为12.3%,与上月持平。7月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同比多增905亿元,基本符合预期,但主要由表内票据贡献,信贷结构连续两个月呈现短期化冲量,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放缓。

5、信贷结构层面,企业中长期贷款年内首现少增,票据融资为主要支撑,居民贷款延续少增

企业贷款方面,短贷小幅少增、票据融资大幅多增,中长期贷款年内首现少增。7月新增企业贷款4334亿元,同比多增1689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少增156亿元、少增1031亿元、多增2792亿元。下半年信贷投放往往弱于上半年,7月企业短期贷款环比回落符合季节性;表内票据连续两个月大幅多增,银行以票据冲量说明企业信贷需求整体不强。中长期贷款年内首现同比少增,除了季节性因素,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形成对下游企业的利润压制,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走弱,预示经济边际放缓。

居民贷款层面,短期、中长期贷款均大幅少增。7月新增居民贷款4059亿元,同比少增351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85亿元,同比少增1425亿元。疫情反复、中小企业恢复不稳固等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形成扰动,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服务业PMI指数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降6.2%。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974亿元,同比少增2093亿元,主因地产调控加码,7月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两年复合增速环比下跌1.2%,打击“学区房”炒作、“假离婚”购房等政策发酵,房地产销售持续降温。

{image=4}

6、M2和M1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0.3、0.6个百分点,主因信用扩张增速放缓。

7月M2同比增速8.3%,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信用扩张增速放缓。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减少1.31万亿元,同比少减2400亿元。居民存款减少1.3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减6405亿元。受银行考核的季节性影响,季初商行将一般存款重新转化为理财产品。叠加7月是缴税大月,居民和企业存款向非银存款和财政存款转化。2)财政存款增加6008亿元,同比多增1136亿元,主因缴税影响。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576亿元,同比少增8424亿元。主因去年同期高基数,今年股市震荡,季初居民和企业存款搬家积极性不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意愿相对谨慎,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少增。

M1同比增速4.9%,比上月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缴税等季节性因素,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国库,货币回笼。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信用收缩,M2-M1剪刀差走阔,实体经济活力下降。

{image=5}

7、从政策导向看,货币政策以稳经济、防风险、调结构为重,政策关注中小企业、困难行业、区域协调、绿色经济等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空间较大。

730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国家重点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搞好跨周期调节,增强前瞻性、有效性。

今年上半年经济K型复苏,中小企业生产恢复基础不牢固,货币政策发挥结构性作用,帮扶中小企业,稳就业、促消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抬升原材料成本,而终端传导不畅,挤压下游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集中在下游,其盈利能力下降。具体来看,小型企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且下滑加快,中型企业PMI 7月环比为50%,同样连续三个月下滑,现已位于荣枯线附近。根据中小企业协会报告,二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2,整体大幅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中小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在疫情后也经历了明显下挫,但成本指数却远高于疫情前水平。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政策助力迫在眉睫。

{image=6}

8、展望未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以我为主,逐步从“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格局,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重启宽松。

一是经济周期从滞涨后期转向衰退初期,货币政策宽松窗口将逐步打开。目前货币政策还是对冲式、预防式放松,主要受制于通胀因素。现在处在经济周期的滞胀后期和衰退初期,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两期转换时点。如果未来经济和通胀同时向下,货币政策将给出逆周期调节式的明确放松信号,因此未来货币政策经历四部曲: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

二是货币和信用组合从“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格局,注重发挥结构性作用。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宽裕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经济、制造业等领域信用扩张的支持力度,并延续对隐性政府债务、房地产领域结构性收紧。

三是从货币政策可能采取的宽松方式看,量优于价,结构性宽松领先于全面宽松。从量上看,下半年MLF到期量增加、政府债发行放量,防范局部领域风险,仍然依赖央行数量型宽松工具,预计将会继续沿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从价上看,短期内政策利率变动的概率不高,央行将以深化LPR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降费让利等举措,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行,碳排放支持工具等定向工具的创设和落地,定向降息有空间。

四是防范内外部系统性风险,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我们认为,当前主要存在三大风险点。1)流动性退潮阶段,信用风险上升。逆周期政策退出后,可能产生不良贷款上升、债务违约等增量风险。2)存量风险处置仍需稳步推进。主要是区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大中型“僵尸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股权质押风险、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等。3)警惕海外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外部风险。

责任编辑:杨亚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