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出口企业众生相 疫情下
振德医疗也受益于防护用品产品销售大幅增加而带来一季度业绩增长,但未来是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主营医用一次性耗材的企业包括南微医学(688029.SH)、爱朋医疗(300753.SZ)、大博医疗(002901.SZ)、康德莱、健帆生物(300529.SZ)等。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增速高达21.46%,出口额287.02亿美元。
医疗器械出口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外贸的支柱产业之一。与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近期可谓“踩着油门”一路向前。
不过与此同时,一些非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需求锐减,加上国际物流的不稳定和器械出口政策的影响,此类医疗器械外贸企业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医疗器械出口难
其中,南微医学和康德莱对国际市场依赖度高。数据显示,2019年南微医学海外市场业绩贡献超过四成,康德莱海外市场业绩贡献接近四成。
就职于德国一公立医院心脏胸腔外科的华人医生邹家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德国疫情暴发以来,他所工作的医院,在防疫医疗物资匮乏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特别措施,以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其中,医院从3月中开始只留一半的工作人员在岗(全院有正式员工超过1万名),包括普通住院和重症监护的医生也只留一半的人来实现轮流值班。医院能不做的手术都停掉,空出床位和医疗资源。
一直以来,我国中低端医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较高,尤其是低附加值的耗材产品更是主导国际市场。海外医疗机构此前大量消耗的各类治疗、手术、保健康复用的耗材减少,对应国内出口订单也随之减少。
专注在肿瘤微创外科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的上海逸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逸思医疗”)就正面临着医院择期手术减少而带来的订单减少。逸思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聂红林对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医院停止择期手术(非急诊手术)后,也就停止医疗器械采购,海外销售随之大幅下降。
南微医学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25.90%,营收同比下降14.02%;天风证券认为,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医院诊断治疗工作逐渐恢复,海外疫情仍在高峰位徘徊,预计公司的境外销售业务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保订单对沿海外向型企业来说是当前最大的挑战,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包括欧盟国家和美国,而这些国家正是境外重点疫区。相关订单一定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两头在外的外贸企业,一端原材料、相应零部件进口难,另一端向欧美的出口更是难,冲击则不言而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丁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
此外,国际物流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政策趋严也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多位医疗器械出口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航班大面积取消,国际航空物流成为出口的一大障碍,企业往往需要提前较长时间预订,订不到也时有发生,运价更是大几成甚至成倍上涨。这影响了客户的下单,因为运输成本由客户承担。
作为国内布局医用穿刺器械全产业链的生产型企业,康德莱(603987.SH)产品销往国内外多个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2019年,康德莱全年营收18.2亿元,其中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74%,委托出口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7%。
据了解,康德莱在2019年设立了全资外贸进出口子公司,拟搭建国际贸易平台,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保订单”。已在英国落地,主要参与当地招投标、经销商服务、仓储配送服务等,旨在加强英国乃至欧洲市场的渠道建设;同时也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型的合作公司。
以保健康复器械出口为主的企业包括鱼跃医疗(002223.SZ)、信隆健康(002105.SZ)、英科医疗(300677.SZ)、和佳股份(300273.SZ)、共进股份(603118.SH)、诚益通(300430.SZ)、久安医疗(002432.SZ)等。
王彩亮表示,公司方面目前应对的策略包括加大研发投入,瞄准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尽快实现进口替代,包括关键工序及关键技术的突破。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以优质产品及合理价格来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据了解,起步较晚的国产医疗器械目前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中国虽然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也一直被外资巨头盘踞,一些中高端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仅承担了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核心技术和高利润环节则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出口受阻也将倒逼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转型和技术突破。
另一方面,3月31日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海关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验放。
该公告之前,医疗器械出口,如果进口国没有提出需要药监局的出口证明文件,则需要CE认证或FDA认证。这一公告生效后,疫情期间,企业出口抗疫医疗器械产品必须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给予的注册证。
其中,诚益通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4.1%,净利润同比下降20.4%。据了解,诚益通旗下保健康复器械主要包括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干涉波疼痛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电磁场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等。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器械出口企业的影响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有些企业在疫情中脱颖而出,有些未能及时“上车”则增长乏力。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增速高达21.46%,出口额287.02亿美元。其中,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诊断与治疗设备、保健康复设备、牙科设备等。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A股上市公司中主营医用敷料业务的企业包括奥美医疗(002950.SZ)、振德医疗(603301.SH)、九州通(600998.SH)等。
而鱼跃医疗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净利润同比增长55.16%,达3.83亿元。鱼跃医疗认为,一季度业绩动力在于公司被国家认定为第一批疫情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其中无创呼吸机等呼吸类产品、红外额温枪等体温检测类产品及“洁芙柔”手消等消毒感控类产品的出货量大幅增长。
不过感染防护类、医院用基础耗材类产品需求增加,为其一季度业绩提升带来了助益。奥美医疗称,公司仍保持口罩等防护用品满产并扩大产能,并已陆续出口美国、德国、波兰、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地区。
疫情下 医疗器械出口企业众生相
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海外医疗机构的择期手术等正常医疗服务被迫停滞。
根据商务部数据,1~2月服务进出口总额7403.1亿元,同比下降11.6%。其中出口2750.7亿元,下降6%;进口4652.3亿元,下降14.6%。
责任编辑:覃肄灵
出口众生相
其中,奥美医疗医用敷料外销比例极高。根据其2019年财报,公司境外收入约为20.8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88.41%。奥美医疗董秘在回复投资者时也表示,受到海外Stay-at-home Order(居家令)与绝大部分非紧急手术推迟的影响,公司小部分零售类产品与小部分外科类产品需求会有小幅度下降。
康德莱集团控股子公司上海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01501.HK)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王彩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出口业务一季度还算正常(没有增长),二季度可能会出现同比下降。”
广州“惠民保”84小时百万人参保 监管接连表态"可持续发展"
各地惠民保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12月1日,广州“穗岁康”上线后,仅84小时累计参保人数就突破100万,累计保费突破1.8亿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保险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模式尚不成熟,也存在风险不确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服务同质化等问题。0000罗氏中国总裁:医药创新需跨国合作 参与医保谈判以最大诚意降价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第三届进博会举办于疫情发生的特殊年份,生物医药行业备受关注,本届进博会也新设立了公共卫生防疫专区。进博会的“老朋友”罗氏集团带来了其在免疫肿瘤、流感、血液肿瘤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产品。例如,在备受关注的流感领域,罗氏展示了其全新一代抗流感药物Xofluza(玛巴洛沙韦片),一次口服24小时有效抑制流感病毒。0000北京一储能电站爆炸 国轩高科声明未参与管理
证券时报记者王小伟一场储能电站爆炸事故,将储能行业推进了暴风眼。4月16日12时许,不少北京南四环附近的市民被一阵浓烟打乱了午休,北京集美家居大红门的储能电站起火,北京调派了15个消防站、47辆消防车、235名指战员到场处置;14时15分许,电站北区突发爆炸,一直到16日23时40分,明火才被彻底扑灭。本次事故导致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0001美团酒店和机票或也“杀熟”:同一航班会员比非会员贵出了749元
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网友称被美团会员割韭菜美团回应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垄断和“杀熟”:美团要迈两道坎撰文/马微冰蒋澆编辑/孙明在大数据构筑起的互联网时代,杀熟事件屡见不鲜,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团。0000阿里电商业务担忧:拼多多用户量不断逼近 京东一直等阿里犯错
阿里不搞奇袭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作者|赵磊袁琳编辑|赵磊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在2020年年末的几个月,面临外部政策风险集中爆发和资本市场信心动摇“双重考验”的阿里,究竟会受多大的影响?现在结果出来了,至少在业务层面,阿里的十几万人还是有条不紊,该干嘛干嘛,既定战略按部就班地推进,也做了许多有意思的创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