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8885

培训“优质父母”,是进行学科“二次培训”吗?

界面新闻2021-08-12 16:13:510

文/熊丙奇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新东方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专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发展要求。新东方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确认了“优质父母智慧馆”的存在。工作人员称,目前该项目尚处在战略阶段,具体课程上线时间和费用都没有确定,但受众人群为K12孩子的家长们,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家庭教育、育儿方法、多商管理、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

对于新东方推出“优质父母智慧馆”,有媒体称“新东方转型培训‘优质父母’”,一些自媒体则将其解读为把面向学生的学科培训转向面向父母,由父母再对孩子进行“二次培训”。

这显然是对机构转型的误读、炒作。培训机构按照“双减”政策,进行转型,主要开展非学科培训、成人教育业务,是重要的转型方向,而在非学科培训、成人教育业务中,把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作为培训业务之一,也无可厚非。《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孵化。以项目制的方式开展培训与资源整合,鼓励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享受到家门口的专业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

如果能给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这可以引导家庭摆脱焦虑,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显然,对家长进行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需要机构首先必须摆脱功利。

这一条消息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在“双减”意见颁布后,就有人“支招”,禁止培训机构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开展学科培训,可以采取先培训父母,再由父母对孩子进行培训的方式。这显然是“无厘头”,并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

{image=1}

首先,这种做法是“双减”政策所不允许的,父母们集中或“一对一”学中小学学科内容,这不是明显的学科培训吗?

其次,父母学了学科知识,转身就可以当老师教学生了吗?这把教师职业想得太简单了,大部分父母所能做的,不过是录下教师上课视频,回家给孩子播放,而这也属于“双减”所禁止的。更重要的是,有多少父母认同这种方式?有多少家长有时间自己先学一次再教孩子?有这个时间、能力还需要校外培训机构吗?

新东方所要进行的“优质父母”培训,显然不是对父母进行学科培训。但有的自媒体将其炒作为对父母进行学科培训,这折射出当前社会存在的落实“双减”意见的焦虑情绪。在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进行学科培训后,舆论普遍担心,在学科培训是部分家长的“刚需”的情况下,寒暑假、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学科培训会变异为其他培训方式继续存在。

这也给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带来巨大挑战。根据“双减”意见,培训机构可以转型进行非学科培训(艺术、体育、综合素质活动)、职业(技能)培训与终身培训(成人培训),但是,进行K12的非学科培训、成人培训,相比学科培训,市场空间是有限的。

我国校外培训机构超过80%的营收来源于学科培训业务,学科培训已成为部分学生、家长的“刚需”,而非学科培训还主要是少数学生的差异化教育选择。面向家长的终身教育培训,要想让家长掏钱,难度不小。

面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其市场需求就更小了。此前,部分机构也有家庭教育业务,基本属于“引流”业务,即面向家长组织公益讲座、活动,让家长了解机构、进而报班。对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有的是偏离家庭教育、以“成功学”来刺激家长的焦虑的。

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回归教育孩子做人的教育。要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规划适合孩子自身的成长道理,减少攀比,尊重孩子的人格,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简单来说,就是要消除家长对待孩子成长的短视与功利心态,显然,进行这样的家庭教育,就需要机构自身摆脱功利心态,如果以功利心态对待家庭教育指导,那就不是培养“优质家长”,而是制造“打鸡血”家长。这和国家所倡导的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双减”精神均是背离的。其必然也就缺乏长远的发展前景。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最重要的“转型”并非业务转型,而是思维转型。“双减”给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传递的明确信息是,对待教育培训,不能再想着做大生意,而是要回归做教育,要以公益的心态进行教育培训。“双减”意见已经明确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要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哪怕现阶段非学科类培训按规定可以进行资本化运作,但是如果转型进行非学科培训的机构,为做大培训规模和体量,也搞焦虑营销,国家对这类培训的监管,就很可能采取和监管学科类培训一样的监管方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