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打响了大公司反酒桌文化的第一枪?
原标题:阿里巴巴打响了大公司反酒桌文化的第一枪?
来源:银杏财经
作者 | 耳 令
几天前,阿里巴巴公布了“女员工被侵犯”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
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引咎辞职,“铁娘子”童文红被记过,涉嫌男员工王成文被辞退永不录用。
可以说,这场始于酒桌和人性欲望的侵犯丑闻,确实让阿里巴巴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在该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的末尾,阿里巴巴还旗帜鲜明地宣布反对酒桌文化,不分性别,公司将会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陪酒。
虽然是被舆论形势所逼,是以牺牲被侵犯女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阿里巴巴旗帜鲜明地反对酒桌文化,算是打响了大公司反酒桌文化的第一枪。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商业环境里,酒桌文化是必修课,酒能壮胆、酒能交心交友、酒能洗脑,品到的是人情世故,尝到的是利益置换。
在职场上,酒量通常和个人能力直接挂钩,这种风气在销售行业尤其盛行。很多大公司在招销售一职时,有一个硬性要求就是能喝白酒,能喝到叫别人爸爸的那种。
很多大公司创始人还将自身酒文化引以为傲,比如推崇兄弟相逢三碗酒的刘强东,经常是各种饭局上敬酒最积极的那一个,每次到基层探望,都会和底下的兄弟痛饮一番。他曾对一名不善饮酒的员工说过,连酒都不会喝,你还能干嘛?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善水着溺善骑者坠,2018年倘若不是酒、精上脑,也不会有明尼苏达那档子事,刘强东更不会西出阳关无故人。
阿里的这一枪真或许真能在企业间卷起羊群效应,相信很多大公司亲眼目睹这场舆论硝烟的威力后,都会在企业文化和公司管理章程里,偷偷加上反酒桌文化这一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来都是至理名言,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组织。
酒桌陋习是中国酒文化里析出的糟粕,它的重点不是“酒”也不是“文化”,而是归顺、服从。
在现代法治社会里,它几乎是最后一块可以公然挑衅自由意志的场域。也是交换社交筹码的最佳途径。
但在文化的掩护下,它却难以根除,杀不死的酒桌文化陋习,从哪来,又该往哪走?
壹
反对阿里在反对什么?
纪录片里的狼群很有意思。
狼王为了制服下属,会用暴力和獠牙将它按在下面,彻底打压对方的气势。处于下风者多会翻身向上,露出最脆弱的肚皮和脖颈,以示臣服。
献祭生命以示忠诚,这和臭名昭著的酒桌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法治社会不需要拿生命效忠权利,饮用剧烈伤身的高度蒸馏白酒,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喝点吧,不喝显得没诚意啊。”
“大家都喝了,就你不喝,我多没面子啊?”
“过敏吗?我不信,证明给我看!”
凡是被酒桌文化“教育”过的人,一定对这种三段式的劝酒话术不陌生。它的内在逻辑分别对应了道德绑架、心理打压、强迫服从,充满了PUA的味道。
遭到这种话术PUA的人,往往会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人在酒场身不由己,不喝你在酒桌上会被孤立,甚至会和劝酒人拳脚相向,喝了你就被PUA了,这实在是两难选择。
不论男女,有此遭遇的人太多,随便在网上翻一翻,每年与酒局应酬相关的刑事案件多不胜数。
酒局丑闻年年有,王成文一案为什么能从众多酒局丑闻中跳脱出来,连大厂的互联网精神也一起被遭到质疑?
原来让人们同仇敌忾群起而攻之的,是性骚扰,也是对自由意志的绑架。
企业与社会是一体两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阿里巴巴集团总共25万人,再加上阿里控股或投资的企业、外包人员等,总人数不下百万。
触角伸向了社会各个角落。当人们用“蟑螂理论”检视阿里价值观时,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检视阿里在社会上残留的影响。
然而当6000多名阿里员工发起了“勇敢牛牛员工帮助小组”后,内部博弈传递着底层员工的怒火,似乎他们已经不再寄太大希望于组织,这或许也是对酒桌文化的一种无望控诉。
贰
酒桌文化是一种权利生态
中国人对酒的异化,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记录。
周公颁布的《酒诰》揭示了酒的宗教属性。其中规定:造酒是为祭祀天地神灵、列祖列宗。
酒自古就被视为致幻通神之物。后来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到了东周战国时期,逐渐演变成贵族的奢侈品,喝酒的权利从神降到人,酒变成权利象征之物。
有了阶级属性,中国式酒局也渐渐变成了一片充满兽性的炼狱场,鸿门宴、杯酒释兵权,可谓是把酒精、权利、暴力完美融演绎到了极致。
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曝光之后,有些媒体将受害者比喻为王成文向客户献上的“祭品”,这倒也不是夸张,的确有着人性的历史根基。
不过把酒变成“刑具”,还是元朝之后的事了。古代文人雅士爱喝酒,喝的都是低度米酒,有些度数甚至可能还不如精酿啤酒。所以武松才能喝下十八碗,李白才能斗酒诗百篇。
元朝之后随着蒸馏工艺成熟,人们大规模地酿制“烧酒”。酒的度数也越来越高了。
对于权利拥有者而言,剧烈伤身的白酒是一种测试忠诚度的软武器。能不能形成利益的结盟,往往看势能较弱的一方如何完成这项“酷刑”。
而喝酒的人,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份“投名状”,去表明对权利的效忠。若能自觉地往喉咙里灌几壶“小钢炮”,那便是对权利高者的无上尊崇。
在典型的中国式酒局中,酒在人们手中从来都不是酒,而是社交筹码。发小贪杯,喝的是人情。下属沽醉,喝的是对权力的变相臣服。
有些人甚至得了酒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服务员菜一摆好,开席的话音刚落,他们便按捺不住从座位上弹起来敬酒。
他们对一个个初次相识,甚至以后可能再也不会见的人说着无聊的敬酒词,洋洋得意地亵渎着正统酒文化——古代文人雅士热爱曲水流觞,那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而这些人喝的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敬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但一个酒局想要“成功”,却也少不了这样的捧哏。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为的只是让大家顺利喝完杯中酒,这一切可能会换成合同、换成钱、换成人情、换成高升的职位。
觥筹交错、声色犬马间,被敬酒的人难免不会迷失心智。他们得意、他们自满、他们用酒伤人或者看人自戕,以巩固自己“至高无上”的面子。而拒绝臣服的人,可能会被放到权利的对立面。
在酒精的催化下,一些人潜藏的兽性爆发了,拿破仑一世和N·沙文在小宇宙里复活了。敬酒不成,便使用武力镇压。他们要你醉,要你服,要你跪着喝完。
{image=1}
酒桌文化的折射出的是一个不合理的权力生态。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权利和暴力面前,女性往往会沦为牺牲品。
叁
文化掩护的性猎场
中国的酒文化有多源远流长,酒桌文化的糟粕就在女性身上施压了多久。
早在西晋时期,首富石崇便用骇人听闻的行径展示了女人在酒桌上的地位。
石崇宴请宾客时,总喜欢叫美貌的侍女给客人倒酒。如果客人不喝完,倒酒的侍女就会被杀死。结果大将军王敦不接受他的这种恐吓,就是不喝完。王敦的逻辑也很简单:石崇杀的是他自己家的人,关我啥事。
于是,石崇一气之下怒斩了三个侍女。
当然,用杀人恐吓来完成服从测试的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以软色情为主。比如曾把劝酒做成现象级行业的吴地歌姬。星眸微转,声若凤鸣,酥手纤纤,“吴姬劝酒,唱得廉颇能饭否?”
然而也正是随着这种软色情发扬光大,连良家妇女演变成酒桌权力场的猎物。
有多少男人借着几杯黄汤下肚就往女人身上贴。或者是逼迫对方来个“交杯酒”,把软的、硬的部位贴在一起,肌肤相亲。就连巩俐在饭局上都被揩过油,年轻小妹妹自不必说。
{image=2}
当年冯小刚在酒局上要求《芳华》的女演员苗苗跳舞,就曾引发过争议。当时苗苗穿着高跟鞋各方面都不方便,当众拒绝了冯小刚。陈道明在现场还怼过冯小刚:你TM没见过跳舞吗!
服从性测试哪有那么容易逃,在冯小刚的一再鼓动下,苗苗最终还是跳了。如果说吃豆腐和跳舞尚且能忍,那么往死里灌酒,就是在取人性命。
云南大理某信用社就为此出过命案。2018年,女职员李某在工作日和领导参与饭局,结果因为过量饮酒导致非正常死亡。而事后,该饭局又变成了“非公务接待”。
男人的权力场上,让女人陪酒助兴,这个“兴”字到底是什么?大家含含蓄蓄了几千年,很少有人在现场直指关键。
中国是有所谓的“饭局经济学”的,它一度充当着人情社会的重要润滑剂。而女人,则撑起了这门学科的半边天。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舆论发酵以后,一篇昔日刷屏网络的恶臭文章《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叫吃饭吗?》迎来了再次曝光。
“没有女人,再荤的饭局也素局”、“美食千种,不及胸脯二斤”
作者或许是想要表述食、色、性之间的关系,但通篇油腻之词并不高级,充满着雄性意淫:他希望20岁的张爱玲入局,董小宛偷偷做他的厨娘……
看完只想学文中大佬的样子——缓缓在唇间吐出二字:“W操!”
如今这个世道,但凡说一句“物化女性”必然跟极端女权挂钩。但大家还是必须要正视,在酒桌上,女性一直都是一种资源。
在早年的性经济学里,一直有个核心的观念:在不同城市、文化、以及个体中,都将女性特征看作是有价且珍贵的,反之,男人则毫无价值(男颜经济和小奶狗都是后话了)。
我们必须承认,性,是女人独有的资源。而资源,恰恰是商人互通有无的关键。
是资源就可以送作他人,就像吕不韦送走赵姬;是资源就可以唯己独享,就像曹操霸占张绣的寡嫂;是资源就可以变成权钱交易的工具,当年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走私案,就曾曝出过一座小“红楼”。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王成文一案,令人发指,却又似曾相识。都是历史的糟粕。
女性掌握性,她们有权决定在何时何地与何人发生性行为。而酒精,可以剥夺,或者是削弱其个人意志。
有什么业务和工作不能清醒着谈,一定要在酒精麻痹下谋划呢?
或许只有把这一切点破了、说透了,每个人都不再态度暧昧,女性才能在面对强权时,义正言辞地拒绝——既然酒局等同于交换资源,那么若不是心甘情愿,谁都无权来攫取我的“财富”,即便只是吃一块“豆腐”。
但这又谈何容易。这等于把一切推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给正常的饭局披上一层羞耻的外衣,让组局者却步。进而将过去歌颂几千年的美人美酒之景,戳成一片狼藉的幻影。
苏轼不会同意,李白不会同意。我们的文学不能允许,我们的艺术更不会接受。在文化的掩护下,这片猎场将依然存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实现拒酒自由,喝酒不是职场必修课,拒酒才是。
肆
陋习演变更多陋习
这些年,酒局应酬发生的意外事件不鲜见,随便在网上一扒拉就能翻出几条——
2011年,四川一女公务员在应酬后被上司性侵;
2013年,48岁的男子年后醉酒猝死,家属把逼酒的领导和公司告上法庭;
2014年,重庆航空专业一女生参加酒局被灌酒后性侵,导致大出血当场死亡;
2015年,湖南省女官员陪酒醉死,涉事永州市长被免职……
但这些新闻什么时候起到过振聋发聩的效果?大家还记得其中几条?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校招生拒绝喝酒被扇耳光”事件,大多媒体都用的是“某银行”这样的称谓,来替代涉事员工所在的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
再来回顾阿里女员工被侵犯这次事件,8月8日当天,阿里巴巴很快就上了热搜,热搜上仅仅只出现了公司名字,没有显示具体事件。
接着连这条热搜也撤了,再接着或许是为了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在低杀伤力的信息上,微博出现了一条辟谣“破冰文化”的热搜。
{image=3}
新浪微博其它创新都上不了台面,唯独这点还行。
很难想象,如果刻意去抹杀互联网的记忆,不改变酒桌上的权利生态,阿里要怎么反酒桌文化?其它公司又该如何反酒桌文化?
很多人会说,凡是与酒桌相关的职位本来就不适合女性。那这到底是女性的错?还是酒桌文化的错?
我们受过太多酒桌文化的“教育”,无数种声音让我们逆来顺受。这些声音告诉我们:喝酒是职场必修课,要搞定生意,先搞定酒桌。
说这些话的,可能是长辈,也可能是领导。他们或许是出于善意,但他们肯定没告诉你:胃镜可能是课后作业。
而我们对于陋习的容忍,又在近一步衍变其它的陋习。
搜一下:女人、酒桌、礼仪,得到的结果令人吃惊。在正常的社交礼仪之外,总有一些针对女性的奇葩酒桌礼仪、繁文缛节,如同要在酒桌上再给女性裹一次小脚。
非常赞同自媒体人六神磊磊的一句话:出了事,一屁股就把自己代入公司,而不是代入一个“人”的角度,这是有问题的。
最近几天,我们也去采访过身边的职场女性,想了解她们对于酒桌PUA的态度。尽管样本有限,但她们的态度却有些出人意料。
在采访的女性中,有90%都遇到过酒桌文化的规训。有的被领导骗去未知的酒局,遭到咸猪手,至今心理有阴影;有的客户在酒桌上当众给女性起亲昵的外号;有的用语言性骚扰,甚至动手打了女生旁边的男生。
甚至有一个女生,生病吃着头孢(服用头孢类药物之后再饮酒,可能导致体内乙醛的蓄积,进而引发中毒),还被领导灌酒。
{image=4}
好在很多女性都是“硬骨头”,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保护预案或是反击。
有一位女性的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她认为,酒伤身体,伤身无疑于间接夺自己性命,你都要我命了,我也不可能给你脸。
而她的工作恰恰属于那种很难拒绝喝酒接待岗。但工作十多年来,她滴酒未沾。
酒局中或许不妥协真的很难,但已经有许多人正在作出反击,而且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酒桌文化的抗拒情绪,已经与日俱增。
这无疑是个好现象,喝酒从来都不是职场必修课,拒酒才是。喝不喝,怎么喝,一定是基于自愿,而不是所谓的“酒局自我修养”,这对男女都适用。
但愿所有人今后对待酒桌陋习的态度,不要逆来顺受。
终
套用一句被滥用的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酒桌陋习绵延不绝的伤害,指向的一定是我们真正的、正统的中国酒文化。
如今提起白酒,大家想到的都是那种正襟危坐的商务宴。但年轻人已经不爱喝白酒了,抢茅台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饮用。如果没有毕福剑,大家可能已经遗忘了酒桌上不止豪饮,还可以诵吟。
{image=5}
过去人们总说,男人到一定年龄才会爱喝白酒,马云也曾表达过类似意思,有了人生阅历就开始喜欢喝茅台了。
但现实却是,年轻人看不上白酒的老成气质,正襟危坐的酒宴又非率性的年轻人所好。白酒品牌想要讨好他们,却又力有不逮。不信可以翻出可口可乐和茅台的销量数据,看看哪个年轻人占比最多。
以江小白为代表的“青春小酒”倒是让更多年轻人也开始尝试白酒,但明显已经换了一种语境。中国的酒神精神、庄周的物我合一、李白斗酒诗百篇背后的生命价值……这些精髓在小酒行业里已经全然不见。而且口感奇差,口碑难固。
高端白酒的广告极尽华丽词藻,拼的却是“背景”。今天你是“名门典范”,我就是“东方之魂”;后天你用了“元明窖池”,那我酿的就是“天地精华”;你能喝到个“梦回唐朝”,那我就能品味“千年岁月”。
其实细究起来,很多品牌跟这些典故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他们却为了市场销量,很无耻又很悠然自得地“代表”着中国酒文化,就像酒桌陋习一样。
抵制酒文化的陋习,这不仅需要所有人合力,还需要各行各业企业掌权者们的自省。
尼克松曾在《领袖们》一书中写道:“我所认识的所有伟大的领导人,在内心深处都有着丰富的感情。”
换言之,“伟大”的领导,让下属效忠的不是烈酒,也不是酒桌的PUA,而是善良与责任心。
你的敬畏之心、你的担当,不光是酒桌上的合作伙伴同样能看到,你的下属也能看到。
你的贪婪,你的欲望,你的不作为,你家人、朋友、亲戚也同样能看到。
责任编辑:邓健
瑞幸“续命”:资本仍然信任瑞幸 再投2.5亿美元
瑞幸“续命”:资本仍然信任瑞幸,再投2.5亿美元文/小羊编辑/大风资本再一次青睐瑞幸。4月15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公告,宣布与公司股东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达成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协议。{image=1}0001百城库存降至11个月以下 一线城市降幅超4成
{image=1}房地产市场热度延续,但受房企推盘量大幅回落影响,供应端呈现低迷态势,5月29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微降,百强房企业绩增速进一步放缓。0001汽车业“十四五”将迎巨变 车企重在转型与突破
{image=1}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翟亚男北京报道全球汽车产业处于百年不遇的深刻变革之际,又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下,中国汽车产业即将迈入全新的“十四五”规划期。日前,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行业顶层峰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落下帷幕。0000顺丰保价服务遭质疑:保价两万寄酒损坏只能获赔4800元?
澎湃新闻记者陈雷柱近日,邓先生向澎湃新闻反映,他通过顺丰速运寄出17支酒,并购买了保价服务,保价金额20000元。寄到目的地时有11支酒不同程度破损,邓先生申请了理赔,但顺丰未按保价金额赔偿,仅给出4800元赔偿方案,“这让我觉得顺丰的保价服务形同虚设”。对此,顺丰快递一名客服人员表示,保价件按照保价金额和实际损失的比例赔偿。保价两万元寄酒损坏,顺丰称赔4800元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