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南存辉:“双碳”为光伏新能源产业打开新窗口
“在全球共识与中国顶层设计驱动下,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与市场空间。‘3060’碳目标将深刻改变以能源为核心的社会运行现状,产业结构面临大重构,将为光伏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打开新窗口。”
这是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发表于《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上的一段话。
在未来一个时期,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经济将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引擎。继2020年首创《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0》之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动善时新经济研究中心再度推出《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蓝皮书,反映发展新经济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新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及趋势、企业发展实践和成功案例等。
全书分为宏观综合篇、产业发展篇、金融服务篇、区域发展篇、政策法规篇,撰稿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奇虎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等在内的两院院士、著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汇集了关于新经济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前沿洞见。
在产业发展篇中,该书邀请了众多新经济头部企业的企业家和行业研究机构专家,聚焦新能源与碳中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分享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思想智慧。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正泰集团深耕电力新能源行业数十年,着力推进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在多个细分赛道处于领先地位。南存辉以《“碳中和”机遇下我国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为题,在产业发展篇中,分享了企业实践和行业洞见。
以下为精彩观点摘选:
“大势所趋” 新能源光伏前景广阔
“十三五”以来,中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消费结构清洁低碳转型逐步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率约12%,新增装机年度占比均超过50%。其中以太阳能发电等为主的光伏行业蓬勃发展,占比稳步提升,抢占了全球的制高点,成为产业市场及资本市场追捧的“风口”。
数据变化,擘画出光伏业的发展曲线。“十三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尽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冲击,我国光伏行业逆流而上,保持并延续了多项世界第一,应用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光伏新增装机达48.2GW,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0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已在总体规模上超过风电,成为第三大电源。
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央企均积极响应并发布了一揽子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为这场全球性的“碳中和”竞赛注入动力。无论是从市场还是政策等维度看,光伏行业都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能源“四更” 光伏产业优势凸显
在碳减排成为共同目标的时代背景之下,作为更安全、更环保、更便宜和更便捷的光伏新能源,凭借技术、成本、产业、市场等多方面优势,有望在未来能源格局和“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更大价值。
从技术与成本等维度来看,过去十余年中国光伏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堪称中国式奇迹。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2020年平均上网电价已降至0.35元/千瓦时。
从产业端来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链体系日渐完善,设备制造、系统应用领域发展成绩斐然,现已建立了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拥有“走出去”的巨大市场空间。以正泰为例,作为我国光伏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已在全球累计投资建设光伏电站8GW,拥有目前中国户用光伏市场的最大份额。碳中和目标驱动之下,将进一步催化能源供给更加清洁、能源消费更趋绿色、资源配置更靠市场、对外合作更加开放四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光伏新能源国际合作空间广阔。
“未来已来”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十四五”期间,光伏产业将呈现“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优势凸显,建设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科技迭代,技术进步超预期发展”“出口提速,海外市场打开新空间”四方面的发展态势。
整体来看,“3060”碳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化、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期待更多政策支撑,也需要充分依据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将着力点放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布局与促进清洁能源的消费等方面。
头部企业是行业发展的生力军和砥柱,更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努力,将“碳中和”这一宏大愿景转化为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业态创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新机遇,努力在企业自身减碳以及推动“碳中和”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江昊鹏)
责任编辑:张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