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看后市:反弹窗口犹在 市场重心将逐步从成长向价值偏移
投资研报
什么股票值得买?当下选谁有钱赚?这10股或都有翻涨近1倍可能!掘金名单在此(名单)
利好政策频发,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放量可期!经济型实用性兼具,发电侧光储系统已到达启动时间点,这些龙头企业成本优势明显(名单)
前沿技术突破,千亿锂电池市场迎来大变局?安全性、成本优势显著,铜价上涨背景下,电镀铜/铝箔加速渗透可期,这些电池巨头正疯狂扩产
机构强烈推荐6只股票:这家公司强大议价力护航毛利率,中报交满意答卷,业务爆发式高增,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0%
中信证券:市场重心将逐步从成长向价值偏移 坚持成长制造和价值消费两手抓
当前A股依然处于风格间和板块内的平衡过程中,并进入了政策观察期,市场重心将逐步从成长向价值偏移,成长内部则从高位赛道向低位赛道转换,在三季度末风格切换之前,配置上坚持成长制造和价值消费两手抓。
海通策略:市场迎来机会且结构更均衡 盈利支撑后半场更精彩
目前行业估值分化依然明显,大部分行业的估值依然处于相对低位,因此从历史规律来看,多数行业估值没有达到历史高位,本轮牛市还未结束。这个分析也意味着,前期涨幅较小,估值分位数不高的行业未来有望上涨,即市场风格更均衡,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
广发策略:继续坚定“市值下沉” 把握产业景气核心下寻找点状扩散
尽管当前热门赛道的产业向上动能未被破坏,将会带来中长期超额收益可持续,但风险偏好高位、交投拥挤、对利好阶段性钝化将带来短期的高波动。因此配置上把握产业景气核心的同时建议采用选股策略进行点状扩散。继续市值下沉:①“政策+技术+供需缺口”多轮驱动的新能源车(锂/隔膜)/光伏;②“人少”+ 产业政策倾斜的成长扩散(军工);③成本压制缓和+需求边际变化的制造业(工程机械/水泥/化学原料及制品)。
国君策略:市场向上发力有望延续 坚守中盘蓝筹风格主线
随着通胀高点磨顶,信用收缩的幅度有望逐步缓和,利率下行的核心制约显著缓解。另一方面,中低收入群体资产负债表尚待修复,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反映消费复苏放缓,政策“稳”的必要性更强。基于以上,我们战略判断无风险利率下行,伴随前期情绪扰动的消散,叠加权重板块企稳+中小市值风格拉升动力充沛,市场有望继续向上发力。
兴证策略:颠簸之后机会扩散 科创长牛方兴未艾
8月份A股市场处于震荡颠簸期。前期涨幅过大、预期过高、交易过度拥挤的赛道股已经如期补跌,金融地产等低估值低成长传统产业板块出现补涨或修复,但是,基于中期基本面判断,系统性的风格切换很难出现,科创成长方兴未艾。建议趁颠簸期,继续掘金市场关注度不足的科创“小巨人”。
中信建投:市场整体难以出现系统性风险 短线指数或进入宽幅震荡阶段
当前市场结构性分化格局明显,资金来回切换加快,板块持续性较差,而在两市万亿成交支撑下,市场整体难以出现系统性风险,短线指数或进入宽幅震荡阶段。中长期看,高位景气赛道股仍是结构性机会聚集地。配置方向上,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高景气度的半导体、锂电、光伏、军工板块大幅波动下的低吸机会;同时可阶段性把握基本面预期好转的传统价值板块龙头阶段性修复机会,中长期角度,大消费、医药仍值得关注,做到成长蓝筹均衡配置。
安信策略:调整是机会 继续把握中小盘、军工、新基建
从短期来看,市场风格出现了阶段性再平衡。机构对于新能源、半导体等热门赛道的增配基本到位,社融低预期,美债利率反弹对高估值板块构成边际制约,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前期跌幅较大,也存在反弹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主线是否切换最重要因素还是在于景气趋势比较。配置方向上,继续配置新能源等高景气长赛道标的,如果有调整,则是机会,行业关注:军工、新能源、化工、煤炭、券商等。继续看好中小盘、军工、新基建三大方向。
天风策略:年内市场仍偏向中小盘风格 具备高盈利能力的核心蓝筹胜率更高
当下中小盘风格来自:一是复苏后半段,中小市值业绩弹性更大。二是业绩收敛驱动极致估值分化修正。三是存量经济向增量经济过度,新兴经济高增长。展望后市,从相对业绩趋势和股债收益差性价比两个角度来看,至少在今年内风格仍偏向中小盘风格。但由于宏观和产业背景的差异,大概率不会出现如同美股“漂亮50”泡沫破灭之后数年的小盘风格。长期来看具备高盈利能力的核心蓝筹,不管是消费、医药还是科技,是胜率更高的方向。
浙商策略:借助8月震荡窗口耐心优化持仓 科创板9月决战10月决胜
以2-3周的时间维度,市场整体处在结构切换的震荡整理期。对科创板而言这是牛市初期小憩,更是战略布局良机。产业视角,半导体假摔后,将正式接棒。中报陆续落地后,9月决战,10月决胜,借助8月震荡窗口耐心优化持仓,加大半导体配置,特别是科创板这批底部的半导体龙头公司。这批公司具备次新红利,也即,股价位置低、基金配置低、IPO资金投产、公司动力强。
华西策略:反弹窗口犹在 高景气的科技成长行情还未结束
近期海外疫情风险的激增使得消费者信心下挫,经济复苏进程仍受制于疫情的反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联储紧缩的担忧;国内方面,尽管下半年起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但目前经济增速仍处于“温和可控”阶段,目前跨周期调节更直接和现实的是要“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的衔接”,通过政策节奏的调整,为明年经济增长保留一部分空间。这意味着,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下半年都不会“用力过猛”。风格方面,高景气的“科技成长”行情还未结束,但交易结构拥挤,难免伴随结构性泡沫,后市波动加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