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4619

新疆:美丽“稻乡”带火美丽经济

新疆日报2021-08-16 11:54:260

原标题:美丽“稻乡”带火美丽经济

7月30日,游客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尤喀尔克喀库拉村感受田园风光。 □玉米提·喀迪尔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

盛夏8月,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景色宜人。特色林果园中的果实挂满枝头,水稻田里绿意盎然;特色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人家怡然自得;农家乐里宾客往来,充满了欢声笑语……

帕哈太克里乡全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将生态旅游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实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亮点”,各类业态蓬勃发展,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乡村换新颜

走进帕哈太克里乡尤喀尔克喀库拉村,犹如走进了一个江南村庄,由自然水系形成的河流,缓缓穿村而过,小河上古色古香的小桥,与岸边错落有致的房屋、堤岸,形成一派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尤喀尔克喀库拉村水资源丰富,有天然泉眼30余个,我们通过水系、泉眼、稻田、绿道等现有资源,全力打造‘稻乡泉村’生态乡村旅游景区。”帕哈太克里乡党委书记李笃民告诉记者。

几年前,村里是另一番景象。“以前水面上到处都是垃圾,村里的路也都是土路,车走过时扬起的灰尘让人灰头土脸。”村民胡热西达·努尔说。2016年以来,尤喀尔克喀库拉村完成了垃圾清理以及2000多平方米水面的清理,所有巷道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家家通自来水、安装排水管道和水冲式厕所。同时全村进行景观改造,彻底改变此前水系污染严重,垃圾乱倒、污水随意排放的旧状,村容村貌彻底变了样。

自2019年6月以来,景区接待了上海、深圳等各地游客10多万人,景区内餐厅、各类店铺、电商中心等营业收入达3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农户在景区及周边就业200多人,村民纯收入达到1.3万元。该村出产的优质弱碱性大米也受到游客热捧。如今,“稻乡泉村”的品牌已逐步打响,区域吸引力日益增强。

村里搞旅游开发后,胡热西达·努尔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乐。“感觉我家就在一幅画里,现在的生活跟眼前的景色一样美好。”

发展生态农业

万亩精品水稻生态园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鹅鸭在水田里悠闲地散步,还有两个月左右,水稻就将进入收割期。

帕哈太克里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米质优良。但受盐碱地限制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不高。2018年以来,海水稻在该乡试种成功,采取水稻旱播模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海水稻亩产比传统水稻品种高出100公斤左右,农民每公斤大米可直接增收2元左右。

今年帕哈太克里乡开始全面推广海水稻种植,规划了万亩精品水稻生态园,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标准体系,同时配套实施立体农业种养模式,在稻田间的水渠里配套养殖鸭、鹅、鱼、虾,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

提里瓦尔地·乌鲁格是帕哈太克里乡尤喀克帕哈太克里村人。去年他家种了5亩海水稻,收入超过了1万元,再加上养殖等其他收入,全年达到了7万元。尝到了甜头的提里瓦尔地今年增加了海水稻的种植面积,还在水稻田里养起了鹅和小龙虾。“今年我还要继续加油干,让收入更多一点,日子更好一些!”提里瓦尔地干劲十足。

“我们在这里种水稻,在田间地头养鸭子、鹅、螃蟹和小龙虾,就是要体现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体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方式。”万亩精品水稻园负责人说,通过稻田观光、农家乐等形式,打造集观赏、娱乐、餐饮、度假于一体的“稻乡渔歌”生态农业旅游基地。

打造“稻乡”品牌

2020年5月,在万亩稻田的不远处,由深圳援建的馕文化产业园投入运营,按照“产业+旅游+文化”发展模式,直接带动2000余名产业工人就近就地就业。

现在,尤喀克帕哈太克里村的茭白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一公斤茭白最少能卖10元,一亩地可以收获几百公斤,茭白地里养殖的小龙虾已经卖空。在尤喀尔克喀库拉村,已有近20户村民依托景区开起农家乐、商店、民宿。

如今,“稻乡泉村”已经是网红打卡地,“稻乡渔歌”已经初具规模。该乡还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结合各村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多个“稻乡”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农家餐饮、特色民宿、乡村采摘等各种业态都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的美丽乡村。

“帕哈太克里乡将走出集观光旅游、生态种植、农产品精加工、商贸、健康休闲、餐饮住宿、现代管理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体路子,做足文旅融合发展文章,让美丽乡村带火美丽经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笃民说。

责任编辑:王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