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209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推动全国碳市场各项交易机制的完善

一财网2021-08-16 22:46:500

原标题: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推动全国碳市场各项交易机制的完善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不仅有刚性需求,还有碳中和自愿减排需求以及投资性需求。激发碳中和以及投资需求,能够随着市场的波动选择性地买卖,不仅能够活跃市场,也能平抑市场的波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碳市场”)于7月16日正式上线,至今已满月。价格是碳市场重要的标志,市场对碳价格尤其关心。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下称“上海环交所”)是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运营和维护单位,在8月13日举行的第一财经零碳峰会上,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围绕碳价格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未来发展,对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读。

{image=1}

在运行初期,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以重点纳管企业为主,配额免费发放,交易品种为碳配额现货,交易方式主要包括了协议转让(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和单向竞价(即拍卖),市场整体的交易量不大。

谈及现阶段全国碳市场的管理目标,赖晓明表示:“一是要确保市场规范化合规运行,这是基础;二是努力保证市场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使得市场平稳运行;三是推动交易规模的增长。”

多重因素影响碳价

赖晓明表示,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以48元/吨起步,目前最高成交价61.07元/吨,最低成交价48.00元/吨, CEA价格波幅相对平缓;截至8月10日,CEA累计成交量644.18万吨,累计成交额3.25亿元,其中,挂牌协议累计成交量526.20万吨,大宗协议累计成交量117.99亿吨。

观察全国碳市场开始以来的碳价,在48~61元区间波动,中间下探到50元左右,随后又回到55、56元的水平,其中,最高单日涨幅为9.84%,接近涨停板。

赖晓明认为,碳价波动是正常的,如果价格单边上涨或者单边下跌,剧烈波动,会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短期碳价的波动,一定是由市场短期配额供求来决定的。长期来说,价格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包括国家的减排目标、经济运行的情况以及行业发展、企业转型等的影响”。

通过对比欧盟、韩国碳市场和地方试点市场,赖晓明表示,影响碳价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政策层面、市场层面和其他因素。

其中,政策层面决定了碳市场的总供给,包括减排目标、配额总量、分配方式、市场调节机制。从分配方式上看,与我国碳市场初期一样,欧盟、韩国最初也免费发放碳配额,不过,欧盟的有偿发放比例越来越大。配额的免费发放形式,使企业持有成本低,但是会影响碳价和削弱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意识。

赖晓明说:“随着未来对企业控排收紧,国家碳达峰后总量分配下降,增加有偿发放比例是一个趋势。直接影响市场的还有抵消机制、市场调节机制的应用,未来我国也将建立起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机制层面则将会影响流动与波动性,包括了交易制度、交易主体、交易模式、碳金融产品、碳资产管理等,“我们用的协议交易模式、拍卖的交易模式等,今后是否引入做市商机制都对市场的交易价格有影响。”赖晓明说,从交易主体上,目前全国市场是单一的控排企业,也在抓紧推进和引进机构投资者。此外,提高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其他因素则包括了技术水平、利率水平、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这些都会引起市场需求变化。

激发市场多元化需求

全国碳市场刚开始运行,目前的交易量还不高,截至目前总共是600多万吨。根据对区域碳市场配额量和交易量分析,年度交易量占到配额发放量的5%左右(5%是平均值),以此推算预测,全国碳市场的年度交易量的初期目标约为2亿~3亿吨。

“按照这一目标来讲,现在还有所不足,每年2亿~3亿吨,每个交易日平均下来是100万吨,因此需要尽快提高交易量。”赖晓明分析,当前交易规模不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刚开始,入市企业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是除了参与过地方碳市场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对碳市场不熟悉,缺乏经验。

其中,多数企业对碳市场不熟悉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碳排放企业对碳资产的管理意识,以及对履约成本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到它们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和意愿。

为提高交易规模,上海环交所推出相应措施,包括推动更多企业积极入市,提高交易频率,同时加快对企业能力建设和交易培训,“企业有待在管理碳资产方面建立一套体系,增强入市交易的意愿,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企业进行碳市场的管理、能力培训和建设提供专门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激发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是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全国碳市场的需求,主要是重点排放单位的履约需求,即企业的刚性需求。“一个市场以刚性需求为主要支撑的话,那市场就有可能产生单边价格,容易导致价格的剧烈波动。单以刚性需求为依托,市场很难做到持续平稳运行。”赖晓明说。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不仅有刚性需求,还有碳中和自愿减排需求以及投资性需求。激发碳中和以及投资需求,能够随着市场的波动选择性地买卖,不仅能够活跃市场,也能平抑市场的波动。

赖晓明表示,碳中和自愿减排需求目前比较少,很少会有买配额自愿减排碳中和的企业,但未来,这个需求将会进一步地被激发出来。投资性需求上,机构投资者参与碳交易主要是为了挣钱,低买高卖,这可以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

那么,如何采取措施激发需求?对此,赖晓明表示,未来将丰富交易品种;同时将研究引入做市商机制,让机构投资者进入碳市场;提供多元化碳金融管理工具;宣传碳中和理念,政府制定鼓励企业减排的政策。

碳市场发展趋势

各界对全国碳市场高度关注,也不乏一些疑问,例如,全国碳市场开启,是否意味着建立了另一个类证券市场,怎么进行投资赚钱?碳交易会导致碳价格走高,是否会增加控排企业的成本、影响其经营和发展?未来实现碳中和了,碳市场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对于这些疑问,赖晓明也做出了明确的回应。

他认为,碳市场是以服务双碳、服务企业低成本减排为目标的,“碳市场办得好不好,并不是以多少人从中挣钱为标志,而是以能否帮助企业低成本减排,推动资金和技术往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领域投入,这是碳市场的目标。”

而且,相对于资本市场,碳市场是一个规模比较小、专业化程度高的小众市场。“现在全国碳市场的碳配额是45亿吨,目前碳价在50多元。以此计算,碳市场总市值是2000多亿元,这样一个市值规模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来看是很小的市场。”赖晓明说,碳市场未来的建设和完善,要服务于减排,建设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

市场规范化运营是上海环交所现阶段的首要目标。在合规运行方面,上海环交所在抓紧完善相关的规则制度。“我们制订了不少规则制度,现在正抓紧出台。还有完善现有制度,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管,避免市场不正常风险的出现。”赖晓明说。

若有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交易所将采取风险管理机制,即视情况采取调整涨跌幅、风险警示、限制交易等措施,及时向市场披露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还有市场供求调节机制,引入有偿发放机制、采用拍卖或调整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比例等措施,加强市场预期。“价格的长时间单边上涨或下跌都是不健康的,我们希望价格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合理波动。”赖晓明说。

他还表示,全国碳市场接下来的建设方向具体包括:完善制度体系;尽快扩大市场覆盖面,吸引合格投资人入市,市场主体多元化,不能仅仅是单一行业和控排企业,需要有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进入市场;探索建立流动性提供商机制;完善MRV机制(核查报告监测机制);优化分配机制,逐步增加有偿发放;稳步推进产品创新,除现货还有衍生品,未来推出期货交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市场;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健康运行是市场的前提,一个健康繁荣的市场才是真正有效的市场,这才是建立碳市场的关键。”赖晓明说。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