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430

泰坦尼克沉没在山沟

秦朔朋友圈2021-08-18 08:14:411

相关报道

中国版“泰坦尼克号”搁浅7年,曾有专家夸其将超越迪士尼

原标题:泰坦尼克沉没在山沟

{image=1}

· 刘子 | 文 作者:民间观察派,独立思考者。上海朴人资产合伙人,杭州鼠打猫互动合伙人。

01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

近日关于“泰坦尼克”的一则新闻,说的是四川大英县的郪江畔,一艘等比例建造的“泰坦尼克号”躺在船坞,锈迹斑斑,在绿水青山间十分扎眼。而原定于2017年10月1日的“首航”,如今依然没有完工,后会无期。

这艘船长209.06米,宽28.19米,吃水10.54米。如此庞然大物,我倒担心它真要下水,旁边那条比它宽不了几公分的小河能不能扛得住。如此金鳞,岂是池中之物。可见当时决策者的气魄,非我等所能理解。

这让我想起1998年,那时我还在读初三,学校新年晚会上,一个女同学献唱了一首《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这个英语考试十次有九次不及格的女生竟然全英文演唱,坐在台下的我张大嘴巴,仿佛站在码头看一艘大船呼啦啦地驶来。

下一次跟泰坦尼克的缘分在2007年。那时我刚毕业没多久,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做策划。这个项目坐落于省城繁华地段,特意在广场上造了一艘船,美其名曰“城市新地标”。我绞尽脑汁,为它策划了一个“泰坦尼克号登陆XX路”的广告,现在想来真是臭不要脸。

没想到2017年,泰坦尼克竟然真的登陆比我们那旮沓还内陆,而且啥都没有的山沟,更加令(臭)人(不)震(要)撼(脸)。

02

“当一个人成了谜”

新闻中说,这条船造价预算10个小目标。

10个小目标什么概念?当年真的泰坦尼克号造价为150万英镑,放到现在约值1.2亿英镑,换算为人民币10.75亿左右。可见这10亿估算还挺科学。而再加点钱,都可以造一艘新款054A型导弹护卫舰了。

不过今日造船技术、水平远甚百年前,而且这艘船就个空壳子,并没有动力系统,理论上远不用10亿元。

但现实是,当地并没有造船相关产业。最近的有造船能力的地方,在100多公里外的成都和两三百公里外的重庆涪陵。搬来一个“产业”,这代价可就大了。各方采访中,业主方和施工方也反复表示施工难度太大。

不光“产业”要新造,地理、文化也得新造。

大英县深居内陆,以丘陵为主。大一点的江河仅有涪江擦着边上流过,历史上也没有造船、航运、码头文化之类。

当然,没有文化渊源,也不是个事儿,那就搞“风情”。2007年我们搞“城市新地标”也是这么干的。很多房地产、文旅项目也都这么干。

但这艘船的周边并没有特别的旅游景观,真山绿水、悠悠田野间突然掉下个异域的浪漫风情,远远看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洋气的尴尬。

再说其10亿级的投资体量,就算顺利建成、运营,以大英16万、临近的遂宁58万城区人口,就算再加一些成都、重庆辐射消费力,光凭旅游、商业收入,不配个几十万㎡住宅,没个数十年恐怕难回本。

总不至于因为县名叫大英,就硬造艘大英国的沉船来彰显本地特色吧?

这个决策,实在有些看不懂。

{image=2}

03

“我等的船还不来”

这个野生版泰坦尼克,还只是大英县“浪漫地中海七星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

这个旅游区,总投资超百亿。其以“1:1复制泰坦尼克号、大爱圣地”为核心内容,集“地中海”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旅游、购物和休闲度假于一体,将“按世界一流标准将打造为国际文化旅游大爱圣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按规划,将内设原泰坦尼克号的所有功能,包括宴会厅、演出剧场、豪华一等舱、游泳池等,以再现当年泰坦尼克号的真实场景。一晚入住,“费用在三千至数十万元”。

除了“再现”,这里还将创新性地打造大陆首个巨型人造天空水道商业街、全球第一家互动式高科技立体剧场影院、亚洲规模最大盐卤水温泉等系列产品。

该项目由民企投资,原计划落地在南充市嘉陵江畔。鉴于嘉陵江的水文、南充的江城文化,和较稳定的旅游市场,相对合理,但在时任大英县委书记(后因受贿罪判刑,但没有证据表明与该项目有关)的力邀下,搬到大英县。

2014年5月30日,“泰坦尼克号”破土动工,原预计2016年底对外开放。后因施工难度和资金问题停摆。2018年银行继续放贷,项目继续启动,并计划于2020年完工。

但至今,完工、开放都遥遥无期。

作为大英大文旅热望中的四大IP之一,最新的说法,是“加快复活版的泰坦尼克号核心项目建设,确保在2022年,让永不沉没复活版的泰坦尼克号在大英郪江边与中外游客见面”。

04

“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泰坦尼克虽然还没有等到,但“浪漫地中海”一期已经开园,里面的“中国死海”、人造沙滩、仿埃及的建筑,及其相关体验都一言难尽。如此,“泰坦尼克”即便复活,恐怕也得收敛一下期望值。

近十年来,原本“文旅”还主要是地产行业发力,像“浪漫地中海”这样的文旅地产曾风光一时。近年来,随着国家强调生态经济转型,尤其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文旅融合、大文旅,协同乡村振兴,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热门词汇。

一时间,各种文旅计划和项目纷纷上马。譬如政府主导的全域旅游、“万村景区化”“千村百碗”之类的特色项目,市场主导的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养老地产等。

但于今看来,大量文旅项目,尤其是大型文旅项目,都面临烂尾或运营困难,像“浪漫地中海”里的野生泰坦尼克一样骑虎难下、左右为难。反而一些小型文旅,民间自发推动的民宿经济、新型农家乐、古村复兴等,焕发着野性的勃勃生机。

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政府或市场主导的大型文旅项目,一般都需要较大投资和充足的城市消费市场。

但实际上,城市、成熟景区、大型游乐园已抢占旅游市场大头,多数文旅项目只能捡漏。一旦投资跟不上、或运营能力不足,加上人气上不去,投资收益比就不好看。各方积极性一旦难以持续,流于表面,甚至荒废、烂尾便在所难免。

二是政府与市场主导的文旅,因为要审核、严控投资回报,必须“可见”、且显而易见,所以往往是“先旅后文”,甚至“有旅没文”。

常见的是在旅游标准化思维下,从“可行性-规划-定位-建设-运营”,“科学地”策划,工业化地施工,标准化地经营。甚至往往是先定好条条框框,造好建筑、形式,再根据市场变化去找补、去调整文化内容。

如此,一方面容易同质化,或大同小异,另一方面,市场、大众口味多变、捉摸不定,许多文旅项目即便成功开业,也多半只能风光一时。久而久之,成为有形式没文化,有框框缺灵魂的假“文”旅。

因此建议:

一则,文旅不应片面求“大”。

政府可发挥导向、支持作用,鼓励、有必要的时候带动民间各自另辟蹊径、各自捡“漏”,继而发挥“串联”作用,将散落的文旅“点”串线、成面,进而整合成大文旅。

市场也不应一昧求大。泰坦尼克不是哪都能登陆,且一旦出事就是人间惨剧。船小一点,轻便自如,容易搞特色,万一真遇上个驾驭不了的坏情况,起码好调头不是?

二则,文旅文旅,应该“先文后旅”。

不要看不起文化。文旅成功的关键不在市场,而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历史文脉、地方特色、风土民情……都理顺了,才能“不讨好众生,众生自随你而来”。

因此不管是文旅,还是乡村振兴,理想的路径,应当是从文化内容倒推建筑、形式,而不是做好一堆建筑去找内容。

0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举几个例子。

在河南省太行山下的修武县,许多“三无”(无风景,无风貌,无产业)村庄,邀请知名设计师,塑造“党建美学综合体”——集合党建、村委办公、村民活动、文化教育的“网红村委会”,吸引了络绎不绝的研学群体。

政府再引导民宿、餐饮、电商、特色体验项目等聚集,进而探索出既洋气又接地气的“美学经济”。“县域美学”由文化而经济,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甚至已发展出村民自发集资的3.0版。此时,政府即便不投钱,也能搞“大文旅”。

{image=3}

| 修武网红村委

位于浙西南大山中的松阳县,交通较为闭塞,拥有传统保护村落数十个。这些村子零散分布在各乡的大山里,大多只剩少数老年人留守。尽管县城附近有众多像明清古街、黄家大院、大木山茶园景区这样的,可以轻松出亮点的大型文旅项目,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他们的做法不是集中,反而是撒胡椒面式的“针灸建筑”。他们在每一个古村选择一栋到几栋古建筑,在保留村庄和建筑原生风貌前提下,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设计、改造。时尚的红糖工坊、石仓契约博物馆、竹林剧场、悬崖先锋书店等,带动着陈家铺、云上平田、榔树村等各自村落的复兴。

{image=4}

|云上的村庄

大量文化大咖、新商业探索者、创业者纷纷入驻。他们调动各自的资源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着松阳的影响力。“最后的江南秘境”“古典中国的样板”,既吸引着万千高知、高消费力群体到来,又为保存、发扬本土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福建省屏南县,同样位于大山中,总人口18.64万人,曾是重点贫困扶贫县。它拥有2个国家5A级景区鸳鸯溪、白水洋,以及双溪古镇等知名景点。但它并没有守着旅游做文旅。

从2014年开始,屏南就坚定不移地走特色文创之路。他们选择代表性古村落,引进画家林正碌、瑞典籍华人程美信等艺术家,复旦大学、中国美院、西南大学等院校,建设乡村艺术培训中心、社会美育综合服务基地、屏南乡村研究院等,对原住民进行全面的文化提升,对古村落进行全面的保护性开发。

{image=5}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林正碌施行“人人都是艺术家”,程美信实施“人人都是电影家”,在他们的教育、组织、带动下,上至八旬老妪,下至七岁孩童,从脑瘫流浪汉,到批量的残疾人,都爱上了学画、作画、摄影。廊桥、小巷、河边、小广场,到处都是他们的“画室”、创作室。

“你在桥上画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河边看你”,他们不仅是屏南独一无二的风景,也成为文创经济的一部分。许多来访游客现场购买他们的画作,他们还学会了在朋友圈、网络上销售。比如火爆网络的漈下村84岁的《“油画大师”——高奶奶》,光凭作画、卖画,就能收入三四万元。

截至目前,屏南已接待国内外艺术驻学2万余人。上万名画友到各村体验,全县开起了60多家农民画廊和50多家乡村文创民宿。同时,众多高知文化人陆续前来,生活、定居,成为新村民,有的还领到了县里颁发的“居住证”。

文化,真正成为了屏南人的骄傲!

愿少一些泰坦尼克的悲剧,多一些这样风正帆悬的从容。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