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470

半年狂跌42% 基金份额却暴增155%!多只互联网基金获巨量申购 哪来的神秘资金?可以抄底了?

券商中国2021-08-18 08:29:330

{image=1}

{image=2}

互联网巨头的股价阴跌,吸引了大量资金申购相关ETF。

在净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多只跟踪互联网科技指数的ETF基金,迎来巨量资金“抄底”,部分性质为QDII的ETF基金尽管净值大幅走低,但却迎来百亿资金申购。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部分资金希望借助相关基金产品抄底跌幅严重的科技巨头。这一类似情况也曾在数年前出现过,一只油气类的指数型QDII基金,在油价开启下跌趋势后净值出现腰斩,而腰斩的同期份额规模却增长超过130倍,显示出资金将该QDII作为抄底油价的工具。

不过,目前在海外上市的科技巨头股价反转尚不明朗,就目前的基金净值看,抄底相关基金的资金或面临不小的亏损压力。但部分基金经理强调,虽然互联网监管仅仅行至中途,但考虑到大多数互联网龙头股价已显著下跌,部分互联网标的已进入中长期的合理配置区间,逢低布局产业互联网、AI科技等领域领跑的互联网龙头在中长期也是极具性价比的策略。

基金越跌资金申购越猛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中概互联ETF的份额规模仅为40亿份,而在6月末,该数据已攀升至102亿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概互联ETF是市场第一只跨多个市场的ETF,跟踪标的为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主要覆盖的股票均为在中国市场赫赫有名的一线互联网巨头,在一系列因素的背景下,该指数覆盖的股票今年以来下跌严重,中概互联ETF最近六个月的净值更是大跌接近42%。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恒生互联网ETF上。尽管净值最近六个月大跌37%,但该ETF的份额规模从一季度末的82亿份大幅增加至二季度末的108亿份。恒生互联网ETF所跟踪的指数,主要反映恒生综合指数里主要经营资讯科技业务成份股公司的表现,其重仓股包括美团、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然而此类股票也正是年内港股股价下跌的重灾区。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跟踪上述互联网科技指数的基金产品净值损失严重,但考虑到覆盖的股票均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份额,在相关覆盖股票大幅下跌的情况,一些资金可能寻求通过买入ETF来抄底互联网科技龙头。

基金净值越跌,份额增加越多的情况,此前也曾在其他跟踪海外市场的基金产品上出现,比如华宝标普油气基金。

2014年9月30日,华宝标普油气基金的净值为1.1140元,随着油价的持续下跌,华宝标普油气基金到2016年3月31日的净值,已只剩下0.4950元。但是它的份额规模却在基金净值持续下跌中,快速增长。2014年9月30日的基金的份额仅为0.47亿份,而到了2016年3月31日,它的份额规模达到惊人的65亿份。

也就是说,基金净值在18个月内下跌55%,但基金份额规模却在同期疯狂增长137倍。市场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资金将该基金产品作为抄底油价的一种工具,因此出现越跌越买的现象。

借助ETF抄底短期或面临亏损压力

不过,从港股市场七八月份的表现看,在第二季度借助ETF抄底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科技股,在短期走势上可能还要承担不小的压力。

以中概互联ETF为例,该基金在第二季度期间迎来百亿资金抄底。该基金的净值在6月30日为1.9286元,而到了8月13日,该基金的净值已经跌至1.4884元。上述百亿抄底资金理论上看已经被套,亏损幅度或达22%。

港股科技巨头的股价表现与机构投资者在今年年初的期望大相径庭。

国内一位关注港股市场的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21年海外权益市场主要的机遇在于——港股在海外货币政策宽松和弱美元,叠加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同时国内信用环境偏紧,在上述多重利好支撑下,预计港股迎来盈利提升和估值回升的行情。

从数据上,部分大盘指数估值已明显超过近些年均值,呈现“过热”状态。

Wind数据显示,代表大蓝筹的沪深300目前市盈率为16.87倍,超过最近10年12.09倍的平均水平以及12.05倍的中位数水平,已和2015年的牛市顶峰接近。

而从具体的行业配置情况看,在基金抱团最为凶猛的新能源方面,估值高企的状况尤其明显,截至2021年1月12日,最近一年新能源主题类基金的平均涨幅已超过99%。在此背景下,一些基金经理及时兑现估值高企的新能源股票,部分基金基本完成调仓。

在今年年初,多位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倾向于将更多的仓位,从A股移至港股市场。

“我调仓的核心想法是这些标的泡沫化成分比较大,我还是想组合不要波动太大,那些股票弹性都非常强,它进入泡沫化区间,我没法把控。”华南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指出,2021年A股市场的难度会大的多,新能源、半导体等上涨的逻辑很大程度上是估值扩张所驱动,但估值扩张不可能一直持续,相对于A股的高估值和基金抱团情况,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港股可能是今年基金获利的一个主要来源。

而从今年年初的指数层面看,当时AH溢价指数为142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年12月底恒指PE-TTM约15x,显著低于全球其他指数估值;从行业个股层面看,多数行业AH两地普遍还存在着较大的估值价差,港股公司看起来机会满满。

嘉实基金的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当时也强调,伴随中概股回中国香港做二次上市,也慢慢的纳入到恒生指数里面去,现在指数的结构变得更加有成长性,港股具有估值低位、长期盈利向好、中长期流动性有望宽松和行业结构长期优化四大优势,2021年港股投资机会大概率强于A股。

但现实情况却令投资者极为失望,在港股市场拥有较大仓位的多个明星基金经理,年初至今的收益率亏损严重,而抱团的新能源板块在2021年的抱团情况进一步强化,甚至包括教育基金、房地产基金、娱乐游戏基金也将大部分仓位,在第二季度期间贡献给A股的新能源,而新能源在今年年初被许多基金经理认为太贵。

科技巨头股价反转仍需耐心等待

港股市场毕竟涵盖了国内优秀的科技巨头,因此港股市场本身的吸引力不会因为股价下跌而改变,反而可能得以增强。即便在第二季度期间大量资金因参与抄底面临一定程度的亏损,但拉长时间,港股投资或可出现曙光。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经理黄亮认为,港股资产的配置初衷既不应是抄底港股低估值,也不是拥抱全球市场龙头。港股市场是“投资中国”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置中国新经济公司的重要选项。第一,港股和美股是新经济企业上市的重要阵地;第二,海外市场中,港股相较美股市场的优势已经愈发明显;第三,过去两年,得益于港交所改革,众多优质的新消费、创新药和互联网公司登陆港股市场进行首次上市,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板块聚集效应,并吸引更多优秀的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这些标的中部分公司具备长期的增长前景,也将为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平安证券则认为需要耐心等待港股的反转,该机构强调,在南下资金与外资的大举进出扰动下,港股在整体波动加剧的同时,行业轮动切换频繁也成为了近半年的典型特征。从近两周行业表现看,大多数行业都是涨跌切换,甚至资讯科技、医疗健康、地产建筑这三个行业连续两周下跌,仅有原材料与公用事业连续两周上涨。从背后的驱动因素看,原材料板块的上涨是上游景气度持续居高不下的必然结果,而公用事业的上行则是在港股整体不稳背景下其显著的防御属性所带来的优势。往后看,上游原材料的行情得益于供给端低弹性与需求短期刚性的叠加尚未发生改变,采掘、焦化、冶炼等单位产能的利润仍将保持高企。而公用事业在港股未来波动率仍将上行的背景下还是会获得资金的关注。港股原材料与公用事业板块的走强持续性值得期待。

对于港股其他领域,该行看好消费板块的长期前景,特别是在“国潮消费”趋势下收益的服装、饮料、汽车、文娱、美妆等领域的长期发展空间。另外,虽然互联网监管仅仅行至中途,但考虑到大多数互联网龙头股价已显著下跌,部分互联网标的已进入中长期的合理配置区间,逢低布局产业互联网、AI科技等领域领跑的互联网龙头在中长期也是极具性价比的策略。

中金公司指出,近期随着市场企稳,南向资金也逐步企稳甚至回流,与我们在《港股逐步进入“布局区”》中的观点一致,恐慌情绪释放后,一些优质成长优质龙头将迎来再配置机会。

该机构预计在居民资产配置和港股作为新经济投资桥头堡的双重推动下,南向资金的长期流入趋势仍将延续,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南向资金年均流5000~6000亿人民币,而公募基金有望贡献2500~3500亿人民币流入,长期看,我们预计A股和港股的均衡配置比例可能为7比3,与两地市值规模基本相当,较当前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