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203

上海:到2025年 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稳定在85%左右

澎湃新闻2021-08-18 11:37:190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市政府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从《规划》各方面作政策解读。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表示,《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开门编规划。主要考虑的原则是,坚持“四个放在”,坚守排头兵、先行者的政治担当;坚持围绕中心,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扩大优质生态环境产品的供给。

《规划》的指标体系有何特色和亮点?

指标设置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3大类20项指标。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两稳定、两初步”,做到“三达、两保、三提升”。

“两稳定”是,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恢复。“两初步”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

“三达”是,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具体是大气六项常规污染物全面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其中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AQI优良率稳定在85%左右;水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具体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或好于III类,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60%以上;碳排放总量确保达峰,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并完成国家要求。

“两保”是,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4%左右。

“三提升”是,受污染耕地、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提升,达到95%以上;污染治理水平、各类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具体是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十四五”规划编制面临哪些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上海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新”:一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常态化,各项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需要努力探索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新路径。

二是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PM2.5等传统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臭氧、富营养化、环境激素等新型环境风险已逐步凸显,通过末端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的空间进一步压缩,需要更加注重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三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以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要求上海在创新污染治理技术、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完善环境治理制度政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规划》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围绕上述目标指标,《规划》共安排了四大板块、27类任务措施。

一是全面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坚持“四个论英雄”的发展导向,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持续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和农业“四大结构”调整,广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一体化示范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五个新城等一批绿色发展新高地。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加快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着力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加强河湖治理和生态修复。稳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以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控制为核心,深化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下大力气加强流动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扬尘等社会源整治。深化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面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有序推进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海,加强河口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固体废物系统治理,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机制,完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体系,加强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和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固废处置设施共建共享。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持续提升生态空间规模和品质,五年净增森林面积24万亩,新建公园600座、绿道100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1平方米。强化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崇明东滩等自然保护地建设,聚焦长江口、杭州湾北岸、黄浦江上游等重点区域,加强湿地培育、保育和生态修复,健全生态系统监管体系。加强辐射、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等各类环境风险防控,确保城乡生态环境安全。

四是坚持制度创新引领,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监管、信用、法规标准、市场和区域协作等八大体系,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子。

与“十三五”规划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与“十三五”规划相比,本轮规划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出绿色赋能。《规划》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以实现碳排放达峰为引领,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统筹谋划有利于推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碳的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降低碳排放强度。

二是突出系统思维。《规划》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统筹生态环境各要素、各领域,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如,加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强化PM2.5和O3的协同控制,加强陆海统筹、水岸联动和流域共治,加强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协同防治,强化各类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置和安全利用等。

三是突出区域协同。《规划》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健全完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加快探索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机制、新路径。提出了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长三角大气联防联控、固废处置共建共享、低碳发展合作共赢、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先试等实实在在的举措。

四是突出多元共治。《规划》强化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能力提升和平台搭建,更加注重社会化、市场化治理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责任编辑:高文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