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087

双减来了 培训机构陷入行业震荡

新浪财经综合2021-08-23 09:50:080

原标题:教育焦虑撕扯下的教培困境 双减来了 变了吗?培训机构陷入行业震荡

来源:华商报

剧情前戏

“双减”是确定的,政策的刚性变化,一些标准尚未出台,学校迅速安排准备,学生单纯无忧,培训机构彷徨焦虑,家长喜悦担忧并存……

各种情绪在碰撞交汇,教育“双减”下的众生相衍生变化,像是在上演一部连续剧。

而这一次镜头对准了家长和培训机构。他们是慌了急了?调整适应?还是佛系旁观?

“双减”政策落地

机构调整课程安排

前情回顾

8月4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意见》关于“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的要求,立即停止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学科类培训。

通知发布当天,不少家长收到了学而思、新东方的通知,课程安排调整:暑期班线下转线上,秋季班周末转周内。

家长和培训班都在寻找出路

角色1

家长

“双减”落地,培训机构纷纷按照政策要求调整课程,周末转周内、线下转线上。一些家长担心娃不上培训班学不好,又怕周内连轴转上课太累,有家长开始找私教,有的家长陷入纠结……

家长A:王女士

群里有家长在找私教

担心培训班好老师流失

王女士的女儿上四年级,暑期报了学而思的数学,通知发出后课程由线下转线上,王女士觉得还能接受,但8月5日老师突然通知要连上15天,中间不能休息。“娃特别辛苦,晚上写作业要写到12点。”

王女士说,“双减”政策落地后,群里讨论得很热烈。8月15日,家长们接到了学而思和新东方的通知,暑期班线上也暂停了。“我们群里已经有人在商量着找私教了,都是担心培训班上不了。有家长说,如果开学要继续在机构上,下午时间来不及的话就给学校请假。还有的家长已经私下找了机构老师,一对一家教一个小时600元。家长们还讨论说一对一效果并不好,不行可以组团一对五。”

“这样下去,培训机构的好老师会流失,成为高价的小众资源。”王女士担忧地说,女儿的秋季班目前定的是周二英语、周四数学,最担心的是老师会走。

家长B:何女士

有家长联系到私教

老师资历很神秘

何女士的女儿在学而思上数学,培训班通知秋季班要转周内,安排在周三18:30-20:30,她家离培训班太远怕娃太累,希望能调到周五晚上,但周五原本的课很难调整。

“我已经开始考虑找私教了,但私教毕竟有风险。”何女士说,一是水平不好保证,二是稳定性差。尽管有很多担忧,何女士还是开始四处打听私教了,“我们几个家长找到一个,但对方很神秘,不知道什么资历,也不知道在哪儿教过。”何女士说,家长们正在努力,希望能争取一个试听机会,毕竟老师的能力怎么样一听就知道。

家长C:刘先生

7万元买的课只上了1/3

很担心培训班倒闭

从孩子上高新一中开始刘先生就陷入“内卷”带来的焦虑,“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给孩子报班呢?”孩子刚上初一,刘先生夫妇就开始考察培训班,最终选择了全科一对一,7万元300节课,赠60节课。

“当时有朋友家孩子学习一般,报了一对一效果还不错,这就更坚定了我们给孩子报班的信念。”刘先生说,虽然一次花了很多钱,但可以上三年。“如果能换孩子一个好成绩,钱就没白花。”

刘先生的女儿刚上完初一,报的课只上了1/3。“双减”政策落地,虽然机构说会继续正常上课,但开学后是否会有变数,很担心培训机构一夜之间倒闭。“国家出台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情况不允许我们放弃。中考竞争激烈,学校老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孩子,家长又不会教,只能去上培训班。我们孩子成绩一般,对培训班有些依赖。”

角色2

培训机构

“双减”落地,冲击最大的就是培训机构。按照政策要求,周末不能上课,周内课后时间紧张,培训班预测将会流失不少生源。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机构认为需求仍在,将坚守转型;也有机构已不抱希望,决定“躺平”……

培训机构A:负责人陶女士

预测会有2/3的生源流失

可能向家庭教育类转型

斯维教育是西安本地一家学科类培训机构,负责人陶女士介绍,机构暑期并未安排课程,目前正在等西安市的实施方案。“如果周末不能上课,放到周内,可能会有2/3的学生来不了。”陶女士说,“有的学校下午6:10-6:30才放学,父母不一定能接送,可能很大一部分人会放弃。还有一部分家长会受政策影响改变观念,不再给娃报班。”

陶女士说,“双减”政策发布后,有的家长在微信群里找私教,可以预见,“双减”后私教需求量会增大。虽然能理解家长的心理,但她并不赞同这种方式。她说斯维教育做教育培训十七年,非常重视对教师的规范管理和培训提升,从教学流程、教材更新,到教研培训,花费了大量的经费。“家教很难做到这一点,没有外在(机构)的要求,自身缺乏提升的渠道、资源和动力。另外,教育机构是服从教育部门管理的有证机构,家教是没有监管的‘黑点’,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家长钱花得更多了,质量反而没保障,和国家的‘双减’政策也是相违背的。”

去年疫情期间,斯维教育也做了一些线上课程,“但线上效果并不是很好,一些学习习惯和自律性差的孩子并不适合线上教学,往往上着上着就玩游戏了。老师们也不愿意上线上课,因为教学时需要跟孩子沟通,线下有各种方法吸引孩子注意,但线上根本抓不住人。”

斯维教育负责人陶女士也认为,学科类培训机构要么转型,要么就可能面临关门倒闭。最近行业内确实也出现了一些机构失联跑路的现象,陶女士觉得,行业内要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这对行业的口碑是火上浇油。“双减”后转型或倒闭是大势所趋,行业内要联手自律,遵守国家的政策。虽然可以预见生源流失,但是陶女士还是决定尽量转型,尽己所能继续做教育,“可能会往素质类方面转型,做一些亲子关系、口才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

培训机构B:校长陈先生

培训行业陷入焦虑

“素质类是方向,但叫好不叫座”

陈先生是一家培训机构的校长,最近他正在老家散心,缓解内心的焦虑。陈先生说,其实从7月份大家就预见到这种局面了,行业内有句顺口溜“7月上课、8月歇菜、9月凉凉”。做了十多年的教育培训,突然要“集体失业”了,陈先生很失落,也放不下。

“为了迎战中高考,没有哪个家长敢轻易放松。”陈先生说,“此前有媒体做过调查,40%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去上培训班;如果校外机构假期不开课,41%的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线上学科辅导课程、32%会与同学拼班请名师辅导、26%的家长会给孩子请一对一教教。可以看出,校外培训的需求是很大的。”

“双减”落地了,虽有万般无奈,但陈先生也得想着转型,“头发都熬白了。素质类是方向,但叫好不叫座。”陈先生已经做好了方案,培训内容调整为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家庭教育、视力防控、安亲托管、研学旅行等。

“我自己咋都好说,没办法给跟了多年的伙伴们交代。所以,必须找到出路。”陈先生说,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培训这条路他会坚持到底。

培训机构C:负责人吴先生

当下处于“基本躺平”状态

学科类教师来不及转型

对于“双减”后该何去何从,某知名学科培训机构西安校区负责人吴先生用“基本躺平”来形容当下的状态。

吴先生称,他们的网校已经辞退了大量教师,线下也有部分教师离职。“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把暑期课消化掉,后面怎么做还很迷茫。如果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我们一点空间都没有。”吴先生说,他们机构主要做中小学学科培训,按照政策要求只能在周内晚上上课,开学后,随着中小学课后服务普及,学生放学时间推迟,很多学生可能就上不了校外培训,生源流失是必然的。

吴先生称,开学后学科类培训很难继续,只能做一些课后录播答疑。机构可能会转型做一些简单的成人教育和素质类教育培训,学科类教师转型已经来不及了。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剧终醒言

无论分集还是单场,电视剧终究是导演出来的一场戏,剧终就划过,谁都不当真。

但这场众生相虽然情绪饱满人物丰富,却终究是真实发生的,并且还是正在推进的事实。不会因为情绪被困扰,就合上剧本写个“完结”了事。

吃透政策变化,关注新标准新要求,多番思量考虑,适应政策变化做出最有效的调整,可能才是这波教育改革浪潮中收获最大的“赶海人”。

责任编辑:徐小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