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2020全样回顾:头部轮换、营收放缓、两极分化
原标题:消费金融公司2020全样回顾:审慎经营或是最好的防御
文 | 陈 莹
2020年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市场主体及服务能力在一年之内迅速扩容,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设进程有所加快,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30家,贷款余额从2016年的千亿规模首次增至 5000亿。
作为普惠金融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消费金融公司累计服务客户16339.47万人(为各家机构数据加总,并未剔除重复情形),同比增长28.37%,逐渐成为支持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的基础设施性行业。
与此同时,在各大玩家“跑马圈地”、蓬勃发展的同时,疫情和监管的双重压力并举,市场也面临低利率环境下利润空间收窄、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不良资产快速增长三大挑战。
盘点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数据,《今日财富》发现,“增速放缓”、“发展空间有限”、“业绩分化严重”等现象再次重现在大众面前。
过去一年,“一增一减”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2021年,站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之下,在监管约束下挥别爆发式增长的消金行业将迎来怎样的重构? 消金公司如何一边努力向合规靠拢,一边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对此,《今日财富》向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函调研,以辩证视角重新审视持牌消费金融的发展。
头部轮换、营收放缓、两极分化
从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至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走过了十个年头,整个行业消金公司数量也达到了30家。
在2020年新获批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高达80亿元,和捷信消费金融并列第一。此外,银行系有2家(分别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和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互联网系有3家(分别为小米背景的重庆小米消费金融、蚂蚁科技集团背景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以及唯品会背景的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截至目前,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共有4家有台资银行参与。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梳理)
2021年7月下旬,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 》,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三年面向社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专业性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同比增长5.18%;贷款余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4.34%;累计服务客户16339.47万人(为各家机构数据加总,并未剔除重复情形),同比增长28.37%。
同时,报告指出,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努力克服疫情负面冲击以及获客和融资成本攀升的影响,实现业务的正增长,但发展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
为此,《今日财富》进行了行业全面盘点,也得到了验证。
目前,全国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除5家为2020年新成立公司无过往历史数据之外,从整体来看,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业绩增长受疫情影响严重,总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表现均不及往年。此外,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分化,营收冠军与末位相差近30倍,疫情和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搅动了原有的消费金融行业格局。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单位:亿元)
从营收增长来看,行业前三名依旧是招联、捷信、马上。不过,相比于2019年的排名,招联亿128.16亿元的营收成绩赶超捷信112.32亿元,跃居行业第一。而捷信、马上均出现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分别同比下滑35.16%、15.50%。
从上图来看,《今日财富》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发现,在已披露业绩的19家消费金融公司当中,有5家出现营收下滑,其余都有所增长。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基数较小,盛银、金美信、长银五八、杭银的营收表现亮眼,分别同比增长104.14%、96.80%、92.13%、85.71%。
相比往年,招联、兴业消费金融营收增速均有所放缓。招联消费金融从2018年至2020年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67.09%、54.40%、19.33%;兴业消金2018年至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395%、105.68%、28.04%。不过,这或是行业发展的正常趋势,2020年在疫情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让近年来一直快速发展的消费金融行业慢下脚步,步入更加稳定、规范发展的阶段。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单位:亿元)
净利润方面,2020年排名变化相对较大。在已披露业绩的消金公司中,站上十亿“台阶”的仅两家公司,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其中招联消费金融2020年的净利润蝉联年度第一,达16.63亿元,同比增长13.78%。
从同比来看,仅有9家表现为同比增长,9家表现为同比下降,基本对半分部。总体来看,部分机构利润下降可能是响应监管要求以及降息让利,但其实整体指标变化还是较为合理的。从具体数据来看,较为亮眼的是金美信、杭银,分别同比增长126.40%、107.83%。
此外,根据《今日财富》的调研情况,除2020年新开业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仅披露了部分财务数据之外,北银、哈银、蒙商、华融、中信、平安、中原也因种种原因并未进行完整披露。
规模扩张谨慎 融资“补血”添新招
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一次压力测试,也对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盘点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的经营业绩情况,可以发现,近年来一直快速发展的消费金融行业慢下了脚步,这一点,从行业资产规模扩张趋于谨慎也可以作证。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单位:亿元)
在总资产方面,公布完整数据的19家中,12家消金公司总资产在百亿以上,占比超过一半。前三名依旧是招联、捷信、马上,其中招联的资产规模达1083.11亿元,成为唯一一家总资产迈上千亿台阶的公司,而与之相比,捷信的总资产却下降37.62%,从1045.36亿缩减到652.07亿,马上也略有下滑,从548.15亿元收缩至524.84亿元。
不过,资产规模收缩幅度最大的公司并非捷信,而是苏宁。相比于2019年年末,苏宁消金总资产由38.5亿缩减至23.93亿,下降幅度为37.85%。总体来看,多数中小型公司的资产增幅超过头部机构,不过行业态势变化趋于谨慎审慎。
根据中银协的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放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资本天然消耗较快。除了利润转增资本外,股东增资是当前各机构补充资本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但由于消费金融公司股东资本实力参差不齐、战略意图各异,新引入股东尤其是金融机构股东资质要求较高等原因,股东增资难度较高。整体来看,传统的资本补充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在上升,扩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补血”新招。
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只包括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以及发行ABS等五类。其中ABS颇受青睐,这一模式资金成本较低,但是发行门槛相对较高。目前获得ABS资格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有15家,分别为中银、捷信、锦程、兴业、招联、海尔、苏宁、湖北、马上、晋商、中邮、长银、杭银、中原和日前获批准的幸福消金。
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金融公司当前迫切需要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今日财富》了解到,日前长银五八消金在官网发布公告,招标二级资本债主承销商采购项目,或将为资本补充渠道探索一条新延伸路径。对此,《今日财富》多方联系长银五八未果,最终,其客服人员回绝了问题。
监管规范与鼓励并重 不良率仍成谜
与传统银行不同,消费金融公司虽然也是持牌金融机构,但较为“年轻”。
2009年至今,国家以实现普惠金融为战略目标,以消费金融为主体,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不断为消费金融发展注入催化剂。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梳理)
《今日财富》梳理了2020年的政策发现,持牌消金迎来了监管的定向“松绑”。2020年以来,伴随着P2P整顿归零、网络小贷新规出台,金融领域“非持牌”时代终结,消费金融持牌化成为趋势。
从人民银行官员讲话到《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再到《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支持消费复苏。
而除了“定向松绑”之外,监管对于行业的后续发展也定了基调。暴力催收、用户隐私侵犯、收取砍头息、消费者借款综合成本畸高、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重点。2020年以来,已经又多家公司收到了监管罚单。其中包括了锦程、兴业、招联、捷信、晋商、马上、苏宁、长银五八。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梳理)
“一松一紧”之下,为消费金融行业爆发式增长踩下“刹车”,而在一揽子的政策催化下,也倒逼公司不得不摈弃“高风险覆盖高收益”的粗放风控模式,不得将授信审查和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过度依赖担保或保险机构的风险兜底、加强对催收公司的甄别(杜绝暴力催收行为)。
去年,在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执行逾期60天以上划入不良贷款的标准之前,监管对不良贷款的认定一般为逾期90天以上,五级分类标准趋严,将加速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暴露水平。
过往几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鲜有披露不良情况。根据数据查询,2015年至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持牌公司)整体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85%、4.11%、6.62%,而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则分别为1.59%、1.76%、1.74%。
在2018年捷信的不良贷款率曾一度攀升8.4%,马上、中银、兴业分别为3.45%、3.15%、2.28%。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梳理)
而根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截至2019年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从不良贷款率的中位数来看,2019年末为2.03%,较上年末小幅上升;而不良贷款率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差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机构的风险成本的差异,部分机构的风险成本压力尤甚。
《今日财富》调研了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情况,发现部分机构仍然对此有所忌讳,不愿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不良率数据的公司中,较为亮眼的是盛银消金。根据盛京银行披露,截至2020年末,盛银消金不良率率0.09%,远低于消金公司2.03%的平均水平。
目前来看,消费金融贷款不良率偏高,与我国消费金融存在的问题有关。而在监管频频对资本金、杠杆率、联合出资比例、风控职责、集中度、跨区域经营等领域进行约束之后,或许行业有望进一步降低不良情况。
回顾过往,十三五期间,在宏观层面促消费和企业部门去杠杆的整体逻辑下,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新机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当下监管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可视作未来三五年消费金融监管的总基调。
24%红线之下 2021年“变数”是关键
谈及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曾表示,消费贷款行业的快速增长期已过,接下来的增长空间,更多的来自存量置换。
从监管对不良贷款的逾期认定从90天变为60天已经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消费金融公司必须意识到,一味吸引客户扩大流量,必须匹配相应的贷前贷后风险防控,否则就可能出现坏账压力过大而破产的局面。
而近期,有消息称,相关监管部门要求各地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并设置了过渡期进行调整。消息一出,一时间在行业内热议。如果定价空间被再次压缩,将会直接影响了消费金融的利润空间。
事实上,今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发布公告,明确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其中,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也包括了消费金融公司。同时,央行还首次明确提出了利率的计算方式,复利利率采用内部收益率法(IRR)。
在监管趋严、利率下行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或将面临两难之境:如果用户下沉寻找新的增长点,也将意味着可能需要用高利率去覆盖可能造成的损耗;如果用户上移将可能面临跟银行信用卡进行直面抗争。
对于消金公司来说,如何通过降低管理成本、获客成本和风险成本,来最大限度降低利费水平?
海尔消金表示,公司以“风控+科技”为根本,以大额场景为切入点,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客群定价上,以科技为依托,通过决策引擎科学判定用户分层,给予用户分层定价。
哈银消金则认为,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市场需求旺盛。哈银消费金融瞄准有成长力的年轻人群和小微企业主等人群,通过运营的手段,依托强大的风控能力,给不同用户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不同类型、不同价格的产品和服务。
盛银消金表示,宏观环境上,最高法对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做出规定,客户贷款利率下行已是大势所趋。同时,公司强调过往便不会采用高利率去覆盖高风险的发展策略。而是一直在推动依据更多维度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价,定价的基础是数据,数据的基础是科技,在不断提升数据收集、加工、处理能力,把这些数据标签化、价值化,真正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定价。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综合收益一般由资金成本、导流成本、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四个部分构成。对成也场景、困也场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是另一沉疴痼疾:一方面,场景决定了什么样的客群、平台的服务成本和资金的最终流向,金融机构借此得以快速获客和放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基于场景方给予消费者信用,反而忽略了场景方本身的信用问题。
就在日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要求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中,禁止新增“医美消费金融”相关资产入池(但已发行ABS产品不受影响),对于头部公司而言意味着进一步承压。
《今日财富》调研发现,从存量规模来看,当前仅捷信、兴业和湖北3家消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尚在存续期间。其中兴业消金发行的“兴晴2021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其底层资产显示的贷款类型中出现了健康医疗和美妆美容,占比分别为0.7%和0.18%。
(兴晴2021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来源:发行说明书截图)
未来,受医美、教育等场景的监管因素,以这些场景占比较高的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开展和资产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科技界有一个口号:没有永立潮头的绝对胜利者,有的只是不断革新超越的后来者。在消费金融领域同样适用。
回顾2020,国内外经济波动加剧、利差收窄、监管趋严,消费信贷市场将告别高增长,逐步转向规范化的成熟经营模式,
站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2021,增长回归稳健、监管重构格局,尽早布局、躬身践行的消金公司如果能率先建立核心竞争优势,提供一些利率水平符合要求且风控能力好的产品,减少对客户风险溢价的索取,那么便可以在新一轮竞争中迅速突围,获得一次在市场份额上跃迁的机会。
这是消费金融最坏的时代,或也是最好的时代。
审慎经营,是消费金融机构的“隐蔽资产“。审慎体现的是防御的力量,只有在衰退期,防御的价值才能凸显,在繁荣期,防御会影响业绩增长,被很多人抛之脑后,并斥之为保守。
但是,繁荣期的泡沫算不得数,信贷周期或才是最终的评判者与清算者。
责任编辑:张亚楠
华信那栋鸟瞰政府的大楼,要被法拍了
来源:壹地产{image=1}坐落于上海人民广场黄金地段的明天广场,一直是风云人物的办公地。这栋60层楼、282米高的银灰色火箭型建筑,直直地竖立在上海城市坐标系的原点。这里是三条国道的起点,一条国道的终点。从明天广场往东走710米,就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和清理华信系资产工作小组,选择了明天广场作为清理工作的第一站。0000大连圣亚“宫斗”正酣 董事长举牌反遭“谴责”
证券时报记者孙宪超大连圣亚(600593)的“宫斗”大戏仍在继续上演!继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近期连续增持之后,大连圣亚如今又获得上市公司股东、现任董事长杨子平的举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7月27日,大连圣亚刚刚在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圣亚海洋会”发布了针对杨子平的“严正谴责”。杨子平举牌大连圣亚美媒:中国仍是西方银行无法抗拒的“终极大奖”
【环球网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发表题为“中国仍是西方银行无法抗拒的终极大奖”的文章称,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在中国做生意正变得越来越难,但西方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非常愿意加大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赌注,他们相信中国的机会仍然很好,不容错过。{image=1}0000交通部:去年我国港口规模全球第一 95%外贸运输走海运
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在会上介绍称,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5.5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亿TEU,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另外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0001央视曝光一年上万吨黑心钢筋流入工地 执法部门连夜查处1千吨
据央视财经,一个废旧钢筋仓库里面,密密麻麻堆放着大约近万吨钢筋,这些钢筋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大部分表面已经严重锈蚀,有的已经弯曲变形。“这都是拆楼拆下来回收的,还有一些是大厂生产的不合格的钢筋。”一内幕人士爆料。{image=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