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449

临期食品成“香饽饽” 年轻人的“零食自由”能否撑起一门新生意?

新华日报2021-08-23 17:26:031

原标题:消费者喜闻乐见,资本疯狂追捧,临期食品成“香饽饽” ——

年轻人的“零食自由”能否撑起一门新生意

□ 本报记者 陈 澄

5毛钱一瓶的绿茶,2元钱一包的薯片,以及诸多打至“骨折”的零食……这些并非“山寨”品牌,而是实打实的大牌商品。一夜之间,临期食品成为了“香饽饽”,在满足年轻人“零食自由”的同时,“好特卖”“嗨特购”“小象生活”等食品折扣店,在很多城市纷纷布局。临期食品为何“忽如一夜春风来”,能赚钱吗?货从哪进?推手是谁?又有哪些发展阻碍?记者日前进行调查,并试图挖掘这一新消费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

“薅羊毛”与高利润共存

来到“好特卖”位于南京太阳城负一楼的门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每一件商品,都有售价和原价之间的对比,折扣少达五折,多达一折。“我第一次来到这家店,觉得很神奇,为什么能卖得这么便宜?”王女士是附近居民,来逛商场时偶然发现这家店,并迅速被打动。她告诉记者,这些商品距过期大多都有3个月以上,有的达到半年,并不影响购买。

在“好特卖”的门店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商品,就是行业理解中的临期食品,“商超体系有一个行业默认的规则,那就是食品保质期过去三分之一,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了,也就沦为了临期食品。”

在这份行业“潜规则”之下,临期食品备受年轻人欢迎。记者在多个品牌的线下门店发现,“零食自由”等被年轻人喊出的口号,被制作成横幅挂在店里显眼位置。而在微信群、豆瓣等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分享自己的临期食品购物体验。他们甚至喊出了一个新的口号:“薅临期食品羊毛。”

南京95后小李就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店铺,在生活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自己一个月的饮料、零食开销减少了500元以上,非常划算。他甚至担忧:“卖家还能赚到钱吗?”

显然,小李多虑了。虽然相对便宜,临期食品的毛利率却不低。“普通商超的利润很难超过20%,但临期食品的利润率普遍能够达到40%以上。”消费领域券商研究员刘超告诉记者,与大众理解不同,临期食品流向市场,不一定是产能过剩,而是快销品的销售渠道很多,“既有传统渠道,也有电商渠道等,部分渠道销售不达预期,就会产生滞销产品,这些产品被‘好特卖’们拿走时,价格会非常便宜。”

一位专门为临期食品店铺做批发的人士也透露,以一批价值50万元的临期饼干为例,批发商往往只需要5万元左右的价格就能拿到,而最后门店里能卖出10万元以上。

资本追逐下的“野蛮生长”

一方面是超高利润,另一方面是巨大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只按照3%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会接近1000亿元。

两大因素叠加,临期食品赛道,如今挤满了各路“玩家”,并迅速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今年3月,“爱折扣”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钟鼎资本跟投。今年4月,“小象生活”获得了来自愉悦资本、天使湾资本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而作为目前的行业领先者,“好特卖”已完成了4轮融资,其布局也开始向全国一二线城市迈进。

资本的疯狂追逐还体现在公司的估值方面。“现在的估值溢价很高了。”风险投资人余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看了不少临期食品赛道的创业公司,在有了品牌效应之后,大家的要价普遍太高,他因此决定再等一等,“每个新生行业都有野蛮生长的阶段,后面总有回落。”据余鑫介绍,“好特卖”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要知道,它也就开了100多家店。”记者也了解到,目前仅有十几家门店的“嗨特购”,估值也已达到10亿元。

而为了进一步获取资本关注,同时也避免成为野蛮生长之下的牺牲品,临期食品赛道里的创业公司,正不约而同追求“差异化”发展。其中,“小象生活”起源于南京,已在南京、合肥、扬州等地开出20多家门店,与“好特卖”不同,其主打二线及以下市场,选择在社区开店,提供更适合家庭消费的品类以提高连带率。“就像是砍掉了生鲜的永辉,‘小象生活’的目标是在折扣产品的基础上,成为家庭消费的新选择。”公司创始人粟海辉表示。

“爱折扣”也专注于社区消费场景,在公司创始人李悦看来,运营能力、与消费者的互动,对于线下店铺的销量十分重要。不过,刘超提出,社区门店的租金成本更低,客流也非常稳定,但社区门店也面临消费群体单一、单店营业额容易触及天花板等弊端。

“新零售”标签难掩行业“痛点”

新公司需要追求“差异化”,但临期食品赛道本身仍有不少“痛点”。刘超认为,货源,几乎能够决定这个行业的生死。据刘超介绍,从供应端来看,临期食品的货源有3个主要渠道:一是大型商超下架的产品;二是电商等渠道滞销、退换的产品;三是各级经销商手中进入临期的产品。“在先发优势下,目前一些创业公司能够拿到足够的货源,但是考虑后来者众多,以及商超、食品巨头有可能反应过来,选择自己亲自‘下场’角逐,未来,对于货源的争夺将非常激烈。”刘超说。

实际上,已有从业人员面临困境。一位从业人员向记者坦言,在与上游议价时,他发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弱势,“此前,我们的模式可能让上游认为是互惠互利,现在行业这么火,上游不愁货发不出去,就变成我们求着他们了。”该人员还抱怨,目前大多数的商家,其实很难拥有稳定的拿货渠道,大家都要靠多种渠道进行“拼凑”。

在这个背景下,拥有临期仓库的“玩家”相对安全。“我们在供应链上打磨了近5年,拥有华北第一大临期仓库,搭建了成熟的采购体系,并和数百个品牌、经销商构建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李悦告诉记者。

对于货源的竞争,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虽然挂着“新零售”的标签,供应链能力仍然是临期食品赛道最核心的竞争力。“因为保质期时间相对短了很多,所以临期生意对于周转效率有着更高要求,相对应的,其对数字化的要求也比传统零售业更高。”余鑫告诉记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货源和周转效率,是他对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两个考量。在余鑫看来,更深的库存以及更快的反应,才是临期食品赛道“真刀真枪”较量的地方,也是这个行业的“里子”,“至于在哪开店,店面的风格如何,卖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都只是‘面子’。”

余鑫同时表示,他会加大对这个赛道的关注,因为这是一门能讲出“故事”的生意,一定会有一些公司成长起来,占据主流市场中的消费者心智,匹配甚至构建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从而重新定义零售业。

责任编辑:王珊珊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