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中美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脱钩对谁都不好
原标题:吴晓求:中美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脱钩对谁都不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黄鑫宇)“美国股市的确让人大跌眼镜”。近日,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回顾起前段新冠疫情美国爆发期间的美股“表现”时,这样评价道。在他看来,“美国资本今年3、4月时出现的市场变化以及美联储的一系列操作,是一本史诗级的教课书。”
6月22日晚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和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探讨中国发展之路:吴晓求对话九位国际顶级专家》“云端”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就如何看待疫情中的美国资本市场、美联储连续的非常规性操作以及疫情之下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是否面临脱钩等问题,吴晓求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看法。
美联储的操作,可能创造了新的教科书范本
事实上,今年3月以来,海外疫情叠加原油价格战影响,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股甚至在一个月出现了四次熔断的“活久见”行情。由于流动性危机,也使得市场一度开始抛售除美元以外的一切资产,美股也曾跌入技术性熊市。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采取了多项力度远超市场预期的措施,例如迅速降息至“0”利率、无限量化宽松(QE)、重启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多项非常规工具。随着美联储持续释放流动性,美股开始出现回调,纳斯达克指数也创出了新高。
面对美联储这一系列的操作,吴晓求个人将其归属于“超越既有教科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类别。
吴晓求认为,股票价格是对市场上所有信息的一种理性反应。“只要信息披露是充分的,我们应该把这个市场的反应看成是一个理性的结果。”因此,在他眼中,不宜把所有的市场行为都看成是非理性的。“个体是存在非理性因素,但从市场整体反应来看,是很难存在非理性的。”
因此,“传统学者眼中,会认为美联储是破坏了规则。一些学者把这等同于‘美元放水’、‘资产注水’等等。但是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美联储的这一系列操作,是值得好好研究的。”吴晓求说道。
在他看来,美联储的这波操作具有创新,而且没有约束。“有很多东西,我们是需要加强学习、深刻体会的。望文生义,这样就不好了”。吴晓求同时也建议,“我们还是应该认真研究一下,美联储是怎么操作的,它可能创造了新的教科书范本。”
中美之间产业分工已经形成,彻底“脱钩”对谁都不好
在这次“云端”研讨会上,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实际上是中国外部环境相对恶化的一年半。《探讨中国发展之路:吴晓求对话九位国际顶级专家》新书中记录的九场“对话”,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记者注意到,在这本书中,与中美关系主题相关的“对话”就有占到三分之一。
在2019年10月15日的人大重阳论坛第45期,吴晓求曾就“中国能和平崛起吗?”与《大国政治的悲剧》的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有过一场精彩的直接“对话”。双方在谈及中国崛起相关问题时,吴晓求给出的点评是“美国应该正视中国的崛起”。
新冠疫情下,一些观点甚至认为,中美经济正在滑向局部乃至全面“脱钩”。6月22日这场“云端”研讨会互动中,这个话题被延续。
在吴晓求的内心,无论是半年前与米尔斯海默的“对话”还是现在面对网友的提问,他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是,中美关系是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新兴大国的关系,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句不是口号,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来说,中美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处理这种关系,吴晓求赞成“对话、协商、互利、共享”的理念。“无论大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采取霸权的态度,从来都没有能解决好问题,尤其是中美关系,对话与交流是特别的重要。”在他看来,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分地被利益所驱动。在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模式。
“我非常不愿意看到所谓的‘脱钩’。本质上,我也不认为会彻底‘脱钩’”。吴晓求认为,如今的国与国之间,特别是中美之间,从经济上看,是密切相关的, “双方都已经不是小的经济体。一个是GDP总量突破2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如果按照美国3亿多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了6.5万美元),另一个也达到了14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关口),他们之间的产业分工已经形成了很长时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说,彻底地‘脱钩’对谁都不好。”
从这个意义上讲,吴晓求认为,民间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要去制造紧张的气氛,我们还是坚持和平、理性、友善的态度。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对双方有利的事情,应该多做。”
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这是一个基本趋势
九场与不同国家的学者的“对话”做下来,吴晓求坦言,能有这样“对话”是时代的缩影,时代给了这样一个平台,也是中国的发展给了这样一个平台。“如果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是很难有这样的‘对话’。而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
中国发挥对全球有影响力,除了经济之外,吴晓求认为价值和文化体系同样重要,“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在于其思想的影响力、在于价值的指引。”“中国的发展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坎坷。为此我们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他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要完善法律制度。刚刚两会通过的《民法典》,在吴晓求眼中是一部很重要的法典,“因为它解决了市场主体的平等关系。”
“在中国,法制的理念,注意是制度的‘制’,需要深入人心、深入骨髓。这样才能人人都有守法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简单解释道。
第二,要树立起契约精神。在吴晓求看来,没有契约精神,就等同于没有国际形象。《民法典》为契约精神奠定了很好的法制基础。“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还相对比较弱。我们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过程,遇到了很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来自契约精神的挑战。”
第三,重视教育的力量。他表示,中国的教育应该具有开放、国际化的视野。因为“人类的文明是相互交融的,不要封闭自己。”
第四,重新审视金融货币力量的影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吴晓求本人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人民币如要不能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一员,很难说我们会对全球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所以必须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
“当前,有些观点认为‘需要对开放进行反思’,我认为开放没什么需要反思的。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只有开放才会有竞争,才会去学习他人的文明。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跟开放有密切的关系。封闭,怎么能造就出一个伟大的国家呢?”他反问道。
最后,文化和思想需要包容性。具备这一点在吴晓求看来,才能构建完整大国的特征。吴晓求直播开场时,曾提及中国学者是有责任、有义务,面对世界讲清楚中国的事情;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出和谐、有利的外部环境。
反观吴晓求学术人生成长过程,他一直秉承时代的使命感。“作为这个时代的学者,是一种幸运,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也是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这九场“对话”的初衷。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我们走得非常快。但走得更远,才是我们的目标。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走得更远。”吴晓求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责任编辑:赵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