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华盛顿对华鹰派炒作中国导弹威胁 为什么?
原标题:美媒:华盛顿对华鹰派炒作中国导弹威胁,为什么?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25日文章,原题:谁在担心中国的新导弹,为什么? 试图解释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相对军力平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不难发现,华盛顿政界人士的评论和分析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利益和军事优势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同时,也不难看到一些学者对中国在技术上追赶美军的能力嗤之以鼻。
笔者读到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的夏季导弹试验的“爆料”时,这种不确定性的感觉尤其明显。报道称:“中国在8月试射了一枚能够搭载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这种导弹能在加速撞向目标前绕地球飞行。试射展示了一种先进的空间能力,让美国情报部门大吃一惊。”应该指出的是,包括朝鲜、俄罗斯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也开发了类似的导弹。
{image=1}
据这篇文章的“消息人士”称,导弹最终偏离预定目标二十几英里,但相比美国情报部门原来的估计,还是显示了重大的技术进步。
中国否认《金融时报》报道的内容,但这篇文章已在社交媒体疯传。笔者看得越多,对其战略意义的兴趣越小,倒是对文章发表的时机产生好奇。
其战略影响是重大的。这一行动与中国的其他举动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确保本国核力量面对美国在核武器和核打击防御方面的优势保持威慑力。《环球时报》上周的一篇社评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一定会提升核威慑的质量,确保美国彻底打消在关键时刻对中国实施核讹诈的念头。”
人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想要可行的核威慑力量。理论上讲,这可以减少中国的不安全感,降低过度反应的风险。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凯特琳·塔尔马吉警告称,“看起来中国很想确保美国不能在中国可能发动或偶然卷入的常规危机或战争中使用核武器来胁迫中国”时,笔者突然产生了兴趣。
所以,笔者对中国意图的担忧上升的同时,对《金融时报》的文章也更加怀疑了。正如《纽约时报》的戴维·桑格上周指出的那样,关于对华“冷战”的言论同样有问题:“陷入冷战思维模式的政府会夸大每一场冲突,确信它们是更大斗争的一部分。他们可能错过合作的机会,就像美中在应对疫情方面那样,还可能在应对气候问题上错失机会。”
“冷战”也能刺激鹰派人士利用适时的泄密来削弱外交政策团队中的鸽派成员。CNN记者娜塔莎·伯特兰德在上周末的一篇报道中称,“中国试射了一枚具有核能力的高超音速导弹,为拜登总统削减美国核武库计划的批评提供了新的动力。”这篇文章还说:“试射消息曝光正值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接近尾声。拜登的国家安全团队想要制订一项计划,对核武器现代化和生产方面的开支加以限制。”
如何对待正在崛起的中国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基本的外交政策辩论。在这个问题上,理性的人可以有不同意见。我们不能断然否定对华鹰派的担忧。但笔者免不了要怀疑,有关高超音速导弹试射消息的泄露和炒作,是不是出于官僚政治,与国家安全毫无关系。(作者丹尼尔·德雷兹内,乔恒译)
责任编辑:刘光博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2日14时43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0.80度,东经82.73度。{image=1}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969米。{image=2}0000中美刚结束对话,俄外长紧接着访华,有何意味?
{image=1}明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俄外长首次访华。由于访问时机微妙——正值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结束不久,以及美国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密集展开“外交攻势”之际,拉夫罗夫此行备受瞩目。0000明天雷阵雨再临,近期北京有望入夏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最新预报显示,明天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阵雨,短时风力较大,阵风可达6级左右。另外,由于气温回升,近期北京有望正式入夏。近期雨水频频,明天雷阵雨又临,外出注意携带雨具,驾车注意交通安全。本周气温整体回升,白天最高气温为24℃~34℃,27日-29日气温升至30℃以上,近期北京有望正式入夏。{image=1}0000复旦大学回应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启动调查核实
新京报快讯8月15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对我校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举报的回应”,以下为全文:我们收到举报,同时也关注到网上关于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综述部分问题的反映,学校已启动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衷心感谢大家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关心和监督。责任编辑:张迪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