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
再次,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需要深化改革,加快政策工具创新,疏通政策传导机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直达”引起各方瞩目。其一是对于1万亿元的新增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其二是在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两个“直达”的要求,就是为了保障宏观政策能有效落实,真正发挥政策效果。而要做到“直达”,显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和加快工具创新,消除政策传导壁垒和梗阻,提升各项政策效率。
原标题: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
来源:金融时报
赵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国两会的召开,为做好下一阶段经济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务之急是要凝心聚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当经济肌体受到短期急症与长期顽疾双重困扰时,如何更好对症下药,如何取得最佳疗效,无疑是保持经济肌体健康的关键。
自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一系列瞄准短期救助、促进长期改革的经济政策陆续出台,宏观调控的逆周期力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具体阐述。
总体看,政府工作报告中宏观政策力度是“适度且克制”的,出台的政策既保持力度又考虑可持续性。可以说,促进经济肌体活力尽快恢复,政策药方的力度拿捏十分重要,药力过猛恐带来后遗症困扰,药力不足又难达各方预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让每一剂药都充分消化吸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
责任编辑:潘翘楚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既要加大对冲疫情冲击的力度,又要着眼经济中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因此,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尤其重要。此前,中央多次强调“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金融委会议指出要“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情况下,要谋求最大政策效应,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做到统筹兼顾,形成政策合力。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
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首先要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宏观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在于稳企业保就业,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换言之,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关键是要将政策传导至市场主体、下沉到基层个体,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最大政策效应,增强市场主体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