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一年 第24个GDP万亿城市呼之欲出
原标题:“迟到”一年,第24个GDP万亿城市呼之欲出
每经记者 杨弃非
{image=1}
10月28日,东莞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
去年,东莞曾“爆冷”错失“万亿俱乐部”城市标签。作为仅剩的GDP在9000亿量级的城市,东莞能否在今年实现跨越自然备受关注——
从前三季度数据看,东莞GDP达7694.62亿元,同比名义增幅为11.6%,总量上超过去年GDP已达万亿的西安与福州。目前来看,东莞大概率将在今年正式成为全国第24个GDP万亿城市。
尽管已“迟到”一年,但实现这一转身仍显来之不易。
各分项数据可透露一二:在已公布数据的万亿城市中,东莞不仅GDP增速相对靠后,且11.1%的规上工业增速、8.5%的固定投资增速,对于制造业大市东莞也难言“好看”。
{image=2}
一系列数据显示出,在去年遭遇“失速”后,东莞走出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复苏的步伐仍显缓慢。换个角度看,从“失速”到“加速”,也是东莞在迈上万亿新台阶之前,反思自我的机会。
东莞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量下,面对新一轮城市竞争,是否已然准备就绪?
转身
去年,曾经“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美誉,在疫情影响下突变为东莞的掣肘。
在分析东莞去年经济情况时,一组数据被不少人提及:2020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3万亿元,下降3.8%;相应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93.09亿元,下降0.9%。两项与东莞“世界工厂”形象直接相关的数据下滑,令东莞GDP最终以9650.19亿元“遗憾”收官。
直到今年,影响余波犹存。今年上半年,东莞进出口两年平均增长率为3.7%,不敌同为外贸大市的深圳(9.0%)、苏州(7.8%)等城市。而到前三季度,东莞进出口两年平均增长进一步恢复到6.7%,与不少已公开数据的万亿俱乐部城市相比,同样慢了半拍。
较高的外贸依存度难免让东莞陷入“大船难掉头”的困局,但这就是全部吗?
不久前,《中国海关》发布“2020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与数据相一致的是,东莞在14年来首次跌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五强行列,居于全国城市第六位。
{image=3}
而在四个分项排名中,则进一步揭示了东莞外贸的细节:在水平和效益两项竞争力排名仍位于前五的同时,东莞的外贸结构、发展竞争力则在30名开外,显示出明显的不平衡。
根据报告解释,外贸结构竞争力指数衡量城市外贸圈产品出口高度化和市场、产品多元化程度,而发展竞争力则牵涉城市是否充分有效利用外资、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聚集力。
换句话说,产业问题才是东莞外贸迟迟难以恢复的更深层原因。
在东莞艰难转身的过程中,工业与外贸仿佛一对“难兄难弟”。以前三季度数据为例,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仅3.8%,其中,规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两年平均增长仅3.0%,而作为东莞“名片”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更仅为4.0%。
企业规模总体较小、附加值不够高,使东莞制造业更难以抵御外界冲击。
一个突出的细节是,去年,东莞对外宣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超过深圳登顶广东城市。但与之相对的是,2020年,东莞规上工业总产值为2.16万亿元,仅为深圳3.7万亿的58.3%。同时,有机构数据显示,到今年初,东莞在业企业1180470家,其中810399家企业是小微企业,占比68.65%。就行业来看,批发零售和制造业分别占比48.2%、20.58%。
新路
找韧性、找后劲,一直是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心病”。
2017年,针对全市工业“繁星满天、月亮寥寥”的局面,东莞以市政府“1号文”的形式发布“倍增计划”。该计划意在通过提供政策、产业、土地、资本和人才五方面普惠性优惠政策,推动试点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
{image=4}
时任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直言,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单纯依靠生产要素做大东莞经济总量的做法,在现有要素被充分开发的背景下,已经不可行,而创新驱动对东莞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促进作用却很明显。
推出“倍增计划”,也是东莞对于迈向“万亿俱乐部”的提前量布局。
从推进上看,“倍增计划”已然成为东莞工业近年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刚公布的三季报就提到,全市412家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含名誉企业)增加值626.72亿元,增长25.2%,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9.3个百分点。
但“倍增计划”并未能在更大范围上解决东莞成长的“烦恼”。相反,面对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问题愈显突出。《南方都市报》撰文提到,尽管有了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但尤其是近两年受外围环境影响,东莞寻求改变的心更加迫切。
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再次发出警醒,要是完全走拼空间、拼消耗、拼成本老路,是很难走下去的,“东莞的经济转型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要找一条新路,加强内循环,在他看来,对于东莞将是一个“很重大的考验”。
在资源愈加受限的情况下,东莞筹谋动及根本——从过去“就一根两根”支柱产业的状态,向打造“四梁八柱”的产业结构转型。
今年,东莞推出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为核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基地,以摆脱“一业独大”、提升对外界风险的抵御力。而基于松山湖的现有发展水平,东莞进一步推出松山湖科学城战略,该片区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image=5}
隐忧
2016年,一篇名为《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引爆网络,令华为与东莞的新一轮合作被更多人看到。文章没有提到,早在2005年开始,东莞就和华为开始合作,并将当时新设立不久的松山湖5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提供给华为;在2019年华为完成松山湖全面布局后,为东莞带来难以计数的产业和发展红利。
这几乎是为华为和东莞量身打造的故事。任正非曾说,“工业现代化,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而当时的东莞恰有华为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而对于东莞,在深莞融合的缓慢推进下,华为的到来也带动了一阵风。
有报道显示,过去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深圳走向东莞。一个例子是,在长安镇的81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60家从深圳转移,深圳订单占比超过50%的企业有49家。
而在华为的带动下,松山湖成为东莞重要的产业中心。华为机器、华为大学、华为终端、华为研发实验室、华为台湾科技园南部学校、华为人才房等项目,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研发人员汇聚于此,推动松山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千亿规模的支柱产业。
{image=6}
但面对一个更大的规划,“松山湖模式”能否复制更多?
提笔作答前,东莞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土地资源愈加受限。早在2018年,时任东莞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杰就指出,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50%的生态极限,将在全省率先开启减量土地规划。住建部最新发布的《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东莞建成区面积占市区面积比重已达48.5%,甚至超过深圳的48.1%。
为保障工业用地,东莞在2018年就划定30%的工业保护线,向深圳“看齐”;而在更早前,东莞还曾探索对工业用地进行产权分割,以提升城市在工业项目招引上的竞争力。
肖亚非曾提出,要“努力把东莞打造成大湾区中最适合先进制造业生长的城市”。而眼下的深圳,也释放出留住实体产业的积极信号——就在不久前,华为以低价将龙华区一宗工业用地收入囊中。
面对新的情况,东莞眼下的出路,或许仍如肖亚非所说,要“大胆积极与深圳对接交流”,同时,打造优良的综合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并保持好生态优势、成本优势。
责任编辑:张迪
恫吓挺新疆棉花的台湾艺人,民进党被批道德勒索
[环球时报记者张天行]瑞典服装品牌H&M在大陆引发抵制浪潮,并扩及多个国际品牌,台湾艺人许光汉、彭于晏和欧阳娜娜等分别通过经纪公司和相关国际企业解除代言合约,并力挺新疆棉花。民进党当局对他们的恫吓在岛内引发质疑。0000中国北方局地气温逼近42℃ “高温模式”开启
中央气象台表示,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另一方面,5、6月份北方出现高温主要是受大陆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干燥,所以大气通透性很强,太阳辐射很容易到达地面,辐射升温非常明显。因此,甚至会持续一个多月。济南和北京也出现了今年首个高温日(完)0000湘西州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有序开放公共活动场所
据“湘西头条”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15日,湘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州上下聚力同行,共同抗疫,卓有成效。自2021年8月14日零时起全州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根据当前我州疫情防控形势,现就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事项通告如下:0001北京:11项政务事项将不用开证明
北京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日前发布,北京市将推出第二批告知承诺制证明目录,11项证明可以选择告知承诺的方式办理。此外,5项办事证明直接取消,3项证明将通过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获取信息,不再需要办事人开具,2项可提交相关凭证代替证明。0000中国援助尼日尔新冠疫苗运抵尼亚美 尼总统到场迎接
{image=1}当地时间3月21日,装载着中国政府援助新冠疫苗的尼日尔空军运输机平稳降落在尼首都尼亚美迪奥里·哈马尼国际机场。尼日尔总统伊素福、总理拉菲尼、代理公共卫生部长博托等多名政府部长、外交机构和国际组织驻尼代表共同赴机场迎接。中国驻尼日尔大使张立军携使馆工作人员也前往接机。{image=2}{image=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