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公司业务外包做“甩手掌柜”?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错!一旦爆炸,责任主体还是你!
原标题:燃气公司业务外包做“甩手掌柜”?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错!一旦爆炸,责任主体还是你!
{image=1}
10月24日,大连瓦房店市一居民楼发生燃气闪爆事故,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
10月21日,沈阳市和平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导致5人死亡,40余人受伤;
9月10日,大连市普兰店区一住户家中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
6月13日,湖北十堰一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395.41万元;
2021年上半年,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统计,国内共发生燃气事故544起,造成71人死亡,412人受伤。
2021年上半年按照事故类型划分的数量及伤亡情况
{image=2}
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的提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燃气安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与燃气相关企业的重视,每起燃气事故的发生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眼下即将进入冬季用气高峰期,我们该如何切断引发事故的导火索?燃气公司在管网维护改造过程中需要补齐哪些短板?燃气用户又需要树立哪些安全用气意识?
针对上述一系列疑问,10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杭州独家专访了燃气专家、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
事故频发原因:
爆炸成因复杂,但离不开三个条件
NBD:从湖北十堰到沈阳,再到大连瓦房店,燃气爆炸引发的伤亡事故多次发生,您觉得原因在哪里?又该如何防范?
马长城:首先,这三起燃气爆炸事故类型不同,发生的原因也不同。十堰的燃气事故是燃气管道腐蚀失效泄漏引起的,这和属地燃气企业的管理漏洞有关,一些隐患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没有被识别出来,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种子;沈阳和平区事故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但从媒体报道来看,与燃气企业管理漏洞有关;大连普兰店区和瓦房店的居民户内事故,管道、胶管、燃具的泄漏可能性都有,与燃气企业、用户都有关系。
燃气管网方面,加强对燃气管网管控,例如定期人工巡检,在重要节点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控是业内普遍共识。从用户端来看,需要提高用户端的本质安全水平,比如使用灶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不锈钢波纹软管,推动自闭阀的应用等。
NBD:当前,天然气普及率已经比较高,能否介绍一下我国燃气管网建设情况?
马长城:我国城市燃气事业始于1862年在上海成立的第一个城市煤气公司,至今已有近160年历史。最初仅有上海、大连、抚顺、哈尔滨等9个城市建有煤气设施。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燃气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全国有55个城市建有煤气设施。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大规模建设发展人工煤气,2000年以后大力发展天然气。早年间的管道材质主要是钢管、铸铁管,随着天然气的快速推广,PE管大规模应用于天然气输送,中低压埋地管道主要使用PE管,目前约占管线总长度的70%。
对于钢制管道,在管道投产的初期,设计、管材等方面的问题会暴露出来,事故率比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事故率逐渐下降至较低水平,这一阶段的时间通常在0.5~2年;之后,进入事故平稳期,事故率平稳保持在低水平,一般可维持20年左右;平稳期之后,管道进入老龄期,事故率又会逐渐增加,呈上升态势。目前,很多管线的服役时间已超15年,进入事故高发阶段,管道老化引发的问题亟待解决。
NBD:以沈阳的事故为例,您认为导致爆炸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马长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导致事故的因素非常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燃气爆炸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发生泄漏,无论是液化气还是天然气。第二,要有聚集的空间并达到爆炸的极限浓度。第三是点火源。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依据最新的《安全生产法》,餐饮经营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具备燃气泄漏报警及切断功能,这也是一种用户端的安全措施。室内燃气泄漏并不会立刻发生爆炸,它要达到爆炸的极限浓度。可燃气体报警器在燃气达到一定浓度前会自动报警并切断燃气,这样就能有效降低事故率。但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使用维护需要加强监管。定期校准在执行方面存在短板。
管网破坏成顽疾:
施工单位与燃气公司沟通不充分
NBD:管道天然气相较于液化气罐更安全吗?风险点又在哪里?
马长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都属于清洁能源,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在城市生活当中,两种气源都不可或缺。液化石油气的存储更加方便,也更加灵活。遇到应急场景的时候,液化气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专业来看,很难比较二者谁更安全。只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无论是管道天然气还是液化气罐,都不会出现大的风险。当然,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风险点确实不一样。
从气体密度来看,天然气比空气密度小,液化气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天然气易在上部空间积聚达到爆炸极限,液化石油气易在下部空间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当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后,遇到火源发生爆炸。
NBD:我们注意到,此次沈阳发生燃气爆炸之前正在进行管网改造,城市燃气管网改造主要面临哪些风险?
马长城:目前,全国很多城市燃气管网的服役时间已超15年,对城市燃气管网进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但在改造过程中会涉及外包施工、停复气作业等一系列工作,如何保证作业安全,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是燃气公司面临的紧迫任务。有些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紧缺或者工期紧张,就有可能忽略操作规范,从而带来风险。
以十堰燃气爆炸事故为例,从媒体报道来看,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燃气管道管理问题,有应急救援问题,有违章建设、监管不力等多重因素。
我们做过统计,在天然气管网事故发生的原因中,第三方施工破坏是主要原因,以前经常发生施工队在施工前没有通知燃气公司,或不知道地下有燃气管线,直接动工导致管线被破坏的情况。而近些年发生更多的是施工单位明知地下有燃气管线,燃气公司也知道管道保护范围内有施工,双方也建立了联系,但是由于不重视燃气管道保护,最终导致管网破坏。
典型案例如吉林省松原市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2017年7月4日,松原市宁江区繁华路发生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85人受伤。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中钻漏中压燃气管道,导致燃气大量泄漏,扩散到附近建筑物空间内,并积累达到爆炸极限,遇随机不明点火源引发爆炸。
事故责任追究:
发包方燃气公司仍是责任主体
NBD:老城区在燃气管网的施工改造中存在破坏管道的情况。据我们了解,许多施工队是外包的,一些团队并不具有资质。在这方面需要进行哪些规范管理?
马长城:根据2020年《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统计,天然气管网事故发生的原因中,第三方施工破坏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腐蚀泄漏、洪水冲断、交通事故、铸铁管道接口损坏、管道阀门泄漏、地质灾害等。
2020年天然气管网事故原因数量对比
{image=3}
这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施工能力,安全管理缺失,违法转包;燃气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设施保护不到位,应急工作失范等,都是引发燃气事故的导火索。
目前燃气很多业务可能都要外包,但是外包并不能免除燃气公司的责任。燃气公司将业务外包以后就做起“甩手掌柜”,这显然是错误的认知。即便部分业务被外包出去,燃气公司仍然是责任主体。
NBD:第三方施工易导致安全事故,您认为应该如何补齐“短板”?
马长城:主要还是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颁布后,城镇燃气管道的行政监管水平有较大提高和完善,各监管部门对于城镇燃气管道的规划、建设、运行等阶段涉及的环节和区域,以及相关许可的监管职责有所强化。
但是,在城镇燃气管道监管环节,各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在设计资质、质量监督、施工许可、检测检验等方面出现了重复交叉。在提升城镇燃气安全监管方面,我认为,一是应加强城镇燃气主管部门监管力量,二是应当提高城镇燃气管理的立法层级。
目前城镇燃气在法规方面仅有《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对违法行为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为主,不像长输管线有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可以追究刑责。因此应提高立法层级来加强对管道的保护,而不仅仅局限在对责任方的经济处罚上。
事故数量逐年降低:
事故率处于较低水平
去年用户端事故占比超七成
NBD:我国燃气爆炸事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怎样有效降低事故率?
马长城:我国燃气爆炸的事故率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去年发生的燃气以及与燃气相关的事故一共有668起,其中燃气事故615起,造成92人死亡。从发生燃气事故的数量来看,2017年是925起,2018年813起,2019年721起。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燃气事故数量在逐年降低。
2017至2020年事故数量及伤亡情况数据表
{image=4}
对比韩国和日本的防控经验可以发现,这些燃气事故发生率较低的国家,仍然是通过提升用户端本质安全水平来降低事故率。去年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显示,按事故种类分,在615起燃气事故中有453起为用户端事故,由此可见,用户端事故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
2020年各类型事故数量占比
{image=5}
软管出现问题一直是用户端燃气事故最主要的原因,老式橡胶软管使用寿命短,易出现老化破损、被老鼠啃咬等问题。燃气行业一直在推动金属包覆软管应用,这类软管与灶具同寿命,不易破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问题的出现。此外,灶具熄火保护装置在遇到灶具熄火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切断供气;燃气管道自闭阀可以在胶管脱落的时候自动关闭,阻止燃气泄漏,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2020年天然气用户事故原因数量对比图
{image=6}
NBD:那么该如何提高用户端本质安全水平?
马长城:首先,要通过技术保护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即使用户出现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这需要政府加强产品的品质监管,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软管、灶具、调压器等燃气用具及附件,并出台制度推动本质安全产品的应用。企业应切实落实入户安检措施,确保用户软管、燃气用具按时更换。
其次,用户要树立自查自检的安全意识,主动更换金属包覆软管,安装燃气自闭阀等安全产品。用户在购买燃气用具时,有意识购买正规用具并按要求定期更换。用户通过了解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当出现轻微泄漏或初期泄漏时,能够及时处置,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管网监测技术先进:
已初步具备智能化基础
很多技术进入大数据积累阶段
NBD:中国开展天然气管网工程已有20多年,有些地区因为燃气公司并购或者转移,最初的工程数据出现缺失,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马长城:燃气管道的运营维护难度确实比较大,这些管道就跟水管、电线一样,密集的铺设在城市当中,并且大部分都是埋设在地下。燃气公司如果出现并购等情况,一定要重视安全方面的工作,尽职调查,把牢安全关。
燃气公司并购的尽职调查要凸显安全要素,尤其对原属企业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的设立情况,燃气公司应做现状评价,对隐患整改和安全投入予以明确。
此外,燃气公司在并购后,要强化企业安全意识,做好管理方法、流程等方面的整合。
NBD:目前我国燃气管网安全保障的技术水平如何?有哪些先进的监测手段?
马长城:目前城镇燃气企业已在主要管线形成了以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北斗系统、应急调度等信息化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体系,基本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设备工作状态监控以及故障信息反馈等。
燃气管网中常用的先进监测技术有管道泄漏监测预警、第三方破坏预警技术、管网风险评价技术等。国内燃气管网已初步具备了智能化基础,新技术应用以及积累的经验为燃气管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中很多监测技术已经进入大数据积累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成熟有效的智能监测技术服务于城镇燃气管网安全。
就世界范围来讲,很多发达国家也并不能做到完全的智能化管理,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燃气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早,开展了大量研究实践,发展水平较高,值得借鉴。
(本文数据来源:《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
记者手记丨遏制燃气安全事故频发要提升用户端本质安全水平
10月21日,沈阳市和平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导致5人死亡,40余人受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当天赶赴事故现场并连续调查5天。现场触目惊心,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城市燃气普及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如何牢牢把好安全关,切断事故导火索。
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国内共发生燃气事故544起,造成71人死亡,412人受伤。我们该如何降低燃气事故率,提升用户端本质安全水平?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从事故频发成因、事故责任追究、管网监测技术升级、监管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我们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燃气公司的责任意识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识。
记者:张怀水 李玉雯
编辑:陈星
视觉:刘阳
排版:陈星 王蜀杰
责任编辑:蒋晓桐
华谊兄弟子公司被股东起诉解散 专家:公司或已瘫痪
◎文法治日报《法人》全媒体记者刘佳佳6月22日,《法人》记者获悉,华谊兄弟子公司正在被股东起诉解散。天眼查信息显示,此案原告为西藏兴仁投资公司,被告为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公司,华谊兄弟被列为第三方,该案已于6月22日下午在北京朝阳法院开庭。0001马斯克称“电池日”新品2022年才能大量生产
马斯克发过推特后,特斯拉盘后股价一度跌近8%。当地时间9月21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在推特上表示,明天举办的特斯拉电池日中发布的产品要到2022年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盘后股价一度大跌近8%;截至发稿,特斯拉盘后股价仍下跌5.65%,报于423.95美元/股。0000因iPhone电池门事件苹果面临欧洲多国集体诉讼 索赔逾2亿美元
据报道,苹果公司因“iPhone电池门”事件,在欧盟多个国家正面临集体诉讼,被索赔约1.80亿欧元(约合2.17亿美元)。今日,由欧洲5家消费者机构组成的维权组织Euroconsumers,在比利时和西班牙对苹果提起集体诉讼,称苹果对一些旧型号iPhone电池寿命方面的描述存在误导性。0000四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炉:五个新造车加起来顶个特斯拉
四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炉:五个新造车加起来顶个特斯拉来源:车东西{image=1}特斯拉销量下滑近万台,但总数依然强势。作者|Juice车东西5月11日消息,就在今日,乘联会正式公布了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8.4万辆,同比增长214.2%;零售销量达到16.3万辆,同比增长192.8%。0001超1.36万亿元!贝索斯身家再破纪录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彭博社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根据7月6日的股票交易结果,亚马逊股价收涨近5%,这也使得贝索斯的财富增加84.4亿美元,达到21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55亿元),打破彭博社制定富豪榜以来的最高财富纪录。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