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总调中心主任:冰期运行应对保障将启动
11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20—2021年度调水任务结束,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调水超9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90亿立方米的南水流去哪儿了?创下新高是否与汛期强降雨有关?就此,新京报记者对话了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总调度中心主任陈晓楠。
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沛确保了供水量
新京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20—2021年度调水量创下历史新高。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历史性突破?
陈晓楠:对输水调度来说,2021年确实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北方地区多地遭遇寒潮袭击,到了汛期,输水沿线又遭遇极端强降雨的冲击,比如郑州暴雨,这些都是输水调度中的重压。重重压力之下,我们能够超额完成任务,并且创造了历史新高,确实来之不易。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在水利部统一指挥下,在南水北调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在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攻坚克难,不辱使命,这点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从客观条件来说,调水量创下历史新高与来水情况和用水的消纳情况密切相关。
今年中线调水能够突破90亿立方米,主要是因为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沛。10月10日14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蓄至170米,这是水库大坝自2013年加高后首次达到170米的正常蓄水位,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用水角度来说,沿线各地方政府在生活、生产、河流生态补水等方面对调水的需求也很迫切,所以才能消纳那么多南水。
新京报:90亿立方米的调水量,与汛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强降雨量有关系吗?
陈晓楠:主要原因还是丹江口水库的来水。沿线的强降雨对南水北调的正面影响很有限,相反负面影响比较显著。沿线渠道如果遭遇强降雨,那么入渠的水量就需要调节。所以这并不是沿线的雨量引起的,而是因为丹江口水库的来水丰沛。
新京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沛?
新京报:丹江口水库上游,形成洪水入库。所以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攀升与其上游降雨量和产汇流密切相关,因为降雨量多,才有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沛。但这和南水北调沿线的降雨关系不大。
工程“抗”住了强降雨影响
新京报: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出现强降雨,比如汛期郑州出现强降雨。这对工程是否有影响?
陈晓楠:今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沿线共发生10次强降雨过程,降雨量和持续时间均超常年,尤其是郑州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工程经历了建成通水以来降雨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破坏力最强的特大暴雨洪水考验。
但从整体看,工程运行是安全平稳的。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提前谋划、提前准备。
在多轮强降雨期间,我们启动几十座节制闸、退水闸、控制闸全线联调,累计下达调度指令4300多门次,稳定控制陶岔渠首入总干渠流量和渠道水位。在强降雨影响区域范围,提前预置抢险资源。
所以,虽然工程经历了一定的强降雨冲击,但是整体并不影响工程运行情况,依然能够保证运行安全。
新京报:你刚才提到累计下达调度指令4300多门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没有遭遇强降雨时,指令一般下达多少次?
陈晓楠:4300多门次是在应对强降雨期间,大约是在4天左右的时间内下达的,这相当于在正常调度情况下一个月的操作量。这就可以看出,那时的调度工作量、工作压力在应急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
冰期运行保障“如履薄冰”
新京报:今年年初出现了极寒天气,这对调水有何影响?2022年年初,如果仍有这种寒冷天气,有何应对举措?
陈晓楠:1月份,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罕见极寒天气,北京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为1966年以来最低,中线一期工程全线不连续冰盖总长达37公里,最厚处为15厘米。河北境内总干渠面临疫情、冰情输水双重压力。
冰期运行如果遇到极寒天气,将使得调度安全有较大风险。首先渠道内可能会产生大量流冰,如果应对不当,则会造成冰塞,甚至形成冰坝,这将导致渠道出现阻塞,影响供水。
其次,如果气温继续下降,将逐步形成一定长度的冰盖。此时就要求调度控制水位、流量要非常稳定,如果水位波动过大,冰盖就容易破碎、坍塌,从而引起冰害。所以冰期输水是“如履薄冰”,一定要确保冰期运行安全。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今年冬天大概率还是比较寒冷,所以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应对工作。
从调度方面来说,冬季运行是从12月份开始至来年2月。进入12月份之后,我们将根据沿线各省市的需水情况,适当调整流量和抬高水位运行,达到对输水流速的控制。这是因为冰期运行时,如果有流冰出现,水流速度越大,携带流冰越容易堆积在某些弯道等位置,给供水安全带来风险。
另外,当冰盖形成后,水就在冰盖下面流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水位控制更加严格。同时要与沿线省市做好沟通,以保持水位的稳定。此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冰情预报、天气预报、水温预报等。
新京报:从具体的操作方面,针对冰期运行有何准备?
陈晓楠:这么多年来,我们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保障冰期输水安全的措施,可以用“拦、扰、融”三个字概括。
所谓“拦”是指在重要建筑物,比如渡槽、隧洞等布设拦冰索,这样在冰期可将冰渣进行拦截,以免在建筑物内形成堆积。“扰”是指在工程的关键部位,比如在退水闸、个别建筑物进口设置扰动装置,让水流搅动起来,使水流不容易结冰。“融”是指我们在闸门设置热融设备,通过加热使闸门不被冻结,确保闸门在冰期运行时能够按照需要启闭闸门。
北京城区70%用上南水
新京报:2020—2021年度调水量90亿立方米,这些水都用在哪儿了?对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来说有何直观感受?
陈晓楠: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今年也是如此。那么这90亿立方米的水都去哪儿了呢?
首先,这90亿立方米的水大多数用于生产、生活。也就是说,通过配套工程输送到老百姓的家里,以及企业用于生产过程中。
除了以上这些“去向”,我们结合汛期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沛的情况,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化,使干涸的河流逐步复苏,为沿线的居民提供了优质甘甜的丹江水。
此外,今年大规模的调水也回补了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具体到北京来说,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向永定河生态补水,为永定河实现全线连山通海做出了贡献。
新京报: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近7年,七年来,调水工程有何变化,过去六年调水量有何特点?
陈晓楠: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来说,七年来,它由辅变主。也就是说,按照原规划设计,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地方的补充水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对南水的需求由弱变强,这使得中线工程由辅变主,成为主力水源。其中,北京城区70%用上了南水,天津超过95%用的都是南水。
第二个变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达效由慢变快。按照规划,沿线4省市多年平均供水量约85.4亿立方米。现在的情况是,2019-2020年度供水量达到了86.22亿立方米,超过了既定目标。所以,我们只用了6年的时间就已经达效。刚刚结束的2020-2021年度,我们再创新高,供水量达89.03亿立方米,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多年平均的供水目标。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责任编辑:张亚楠
至少17艘"运车船"被堵苏伊士运河 大众、奥迪、宝马要被迫减产?
每经记者董天意每经编辑裴健如孙志成一艘搁浅巨轮令全球汽车产业“如鲠在喉”。当地时间3月29日,被困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重型货轮终于脱困。在这场长达6天的“世纪大堵船”中,等待通行的船舶累计超300艘,另有1000余艘货轮绕行非洲好望角。据德国保险巨头安联集团估算,此次苏伊士运河“堵船”或令全球贸易每周损失6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0005苹果有意收购TikTok成乌龙 还有哪些“知情人士”满天飞?
文|财联社吴斌早前一度盛传的“苹果有意收购TikTok”最终被证伪,但更多的“传闻”还在满天飞。{image=1}据美国短新闻媒体Axios报道,多重信源称,苹果表达了对潜在收购TikTok的兴趣,尽管没有来自苹果内部的消息源。报道还称,除苹果外,一些私募股权投资者也有意愿,其中包括一些不持有字节跳动股份的公司。{image=2}0000武汉机动车保有量昨日突破400万辆 相当于每3.5个人拥有一辆车
来源:楚天都市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吴昌华萧颢)8月2日上午,武汉市第400万位车主诞生。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市车管所大厅见证她登记上牌的时刻。由此,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大关。0001教育部出大招!校外培训要凉凉?
{image=1}什么叫动真格?教育部为整改校外辅导乱象,专门成立一个监管司,这就叫动真格!成立新司局6月15日,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这意味着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要升级,要常态化,要专属化!为什么这么说呢?0002央行范一飞强调虚拟货币威胁金融安全 美图等多家上市公司面临抉择
本报记者王永菲冉学东北京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7月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将数字货币发行主体总结为私人数字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并指出,虚拟货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也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