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1)发布:呈现13大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北京报道 11月3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京盛大举行。此次年会上,由21世纪金融研究院出品的《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1年)》隆重发布。
银行业方面呈现10大趋势。一是从增收不增利到增收更增利、减收也增利。中国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在去年中期确认低点后持续回升,今年上半年大幅超过营收增速,意味着拨备计提下降对银行利润增长形成正贡献,但贡献低于美国银行业。在拨备计提规模变化后,上市银行去年上半年是“增收不增利”,今年上半年则是“增收更增利”,甚至“减收也增利”。
二是中收占比意外“下降”。由于信用卡利息收入不再计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上市银行中收占比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至16%。单家银行看,招行该比例为31%,远超同业。
三是零售业务出现分化,信用卡交易回暖。各银行零售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继续增长的同时,在全行总收入、总利润中的占比普遍提高,数家银行该两项占比数据超过40%、50%,但部分银行核心指标出现下滑。受益于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大众消费意愿回暖,上半年信用卡消费回暖。
四是大行对公贷款增量创新高,房地产业贷款压降。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大幅分化,部分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而部分银行对公贷款增量却创新高。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多家银行正在调控甚至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
五是大行普惠贷款增速放缓,绿色信贷提速。作为普惠金融贷款的主力军,上半年部分国有大行普惠金融贷款增速放缓。如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1.71 万亿,较年初仅增长20.29%,在五大行中增速最低,低于去年上半年增速10个百分点。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六大国有银行也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据统计,6月末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约7.2万亿,增速在12%-17%之间,其中工行最高为16.7%。
六是财富管理成为银行竞争客户的发力点。“存款立行”的根本并未动摇,但财富管理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在股份制银行中,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银行竞争客户的关键发力点。AUM 结构数据显示,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占比均值超过90%,理财占比均值为8.48%,股份制银行理财占比均超过20%。
七是多家银行保本理财余额陆续清零。根据上市银行2021 年半年报统计,截至上半年末,已有交行、邮储、兴业、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实现清零。同时,其他银行保本理财余额继续大幅压降。
八是资产质量改善。Wind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0 家上市银行(沪农商行新上市,缺连续数据)中,34 家不良率下降,占比高达85%,这一占比远高于去年同期。分析来看,经济回暖带动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其中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回暖有助于修复疫情期间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改善不良生成水平。
九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营业网点减少。上半年,六家大型银行科技投入合计956.86 亿元,几乎占据银行业总投入的半壁江山。大型银行和上市股份行信息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为3.19%,科技研发人员占比为5.60%。其中,工商银行科技投入金额及科技研发人员数均位列第一,分别为238.19亿元、35400 人。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银行网点减少。截至10月24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共有1863家银行网点退出营业。
十是资本补充规模大、渠道广。全年商业银行各渠道资本补充规模超1.2 万亿 ,或超去年。中小行资本补充工具创新不断。截至11月,已经有20个省份共计发行了2100 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向300余家中小银行注资。今年金融监 管部门还完善转股型资本债券相关制度,批复浙江稠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转股型永续债。
保险业方面,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寿险业供需不匹配、价值率下降难题待解。今年以来,寿险市场的调整颇受关注。结合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三季度的保费数据可以发现,负债端压力延续,寿险供需不匹配尚未改善,新单价值继续承压,代理人队伍加大清虚力度,寿险业正进入深度调整期。
二是财险市场保费规模、承保盈利等产生波动。今年以来,受车险综改、自然灾害等影响,财险市场保费规模、承保盈利等产生波动。车险综改届满一年,自今年四季度起上市保险公司车险保费预计企稳改善,而承保盈利能力优化仍然任重道远。
三是在保险行业的转型中,健康管理、医疗养老、数字化等成为关键词。受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增长和政策引导等因素驱动,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市场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此外,数字化转型也已经成为必选项。(本文节选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1)》)
{image=1}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