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李泽厚:我一直是孤独的
原标题:逝者李泽厚:我一直是孤独的
一个时代的思想启蒙者
哲学家李泽厚于美国科罗拉多时间11月2日7时逝世,享年91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6月13日,湖南长沙人,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美的历程》等,影响巨大。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想启蒙者。
{image=1}
摄影/刘震
2005年,芙蓉姐姐的出现、超级女生选秀节目的热潮,让大众对一系列的流行文化现象投入的巨大的热情,如何透过这些消费文化的表层,发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在这年的9月,《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到了李泽厚等思想界学者,以开阔的视野与多元的视角,解读当代中国人价值重构问题。
当年,谈到“超女”现象时,李泽厚表示,这种没有拘束的、并且形成群体气势的快乐,好像是平常比较少有的。
“某种意义上,前现代的不快活和现代生活的不快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是不是有一种无意识的压抑。这种压抑可能不是有意识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所以一旦有这么一个机会发生的时候,就能造成群体性的释放。群体在一起的时候,最容易造成一种快乐的感觉。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假设人们长期处在一个无意识的压抑状态下,怎样能够得到宣泄?对此,我们的文化又应当怎样面对,怎样解决,这是应当思考的。”谈起这种无意识压抑下的大众流行文化热潮,李泽厚说道,“我鼓励一种新的文化态度,我称之为‘转换性的创造’(相对于学者林毓生提出的‘创造性的转换’)。这种创造不是把原来的东西都打掉,不是革命性地创造,而是就在现有的社会政治基础上的创造;这种创造不是模仿,不是克隆港台、西方的文化,而是创造一种新的形式。在这一点上中国其实有很丰富的创造力量。”
在讨论会后,李泽厚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下面为当年专访文章。
李泽厚:我一直是孤独的
本刊记者/刘彦 丁尘馨 刘黎黎(整理)
发于2005.10.31总第250期《中国新闻周刊》
见到李泽厚,很难相信眼前身穿牛仔裤、花西服的爽朗老人今年已经75岁。
他家里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冯友兰先生书赠的一幅对联,“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坐在客厅中的李泽厚,谈笑风生,言语神态像年轻人一样活泼。时光仿佛在他身上停滞了,一下子回到了50年前的1955年。那一年,年仅25岁的李泽厚在《文史哲》上发表了《论康有为的〈大同书〉》,一举成名。
“我不承认思想已老化”
中国新闻周刊: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跟你的学术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有人说,20世纪的学术李泽厚是第一,你怎么看这个说法?
李泽厚:当然不好自己说自己是第一,中国人都有这么一点传统的谦虚。
美学为什么能热?那时候为什么一个工厂女工也要买美学书?因为美学热符合了社会的思潮,也是促进这个社会苏醒的符号,当时社会从文革中刚刚苏醒过来。之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被压抑住了。文革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对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发生了兴趣。美学热的兴起是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的。
那个时代过去了,美学热就消失了。那种热本来是不正常的。那时书店里别的书很少,美学书都卖得很火。
中国新闻周刊:那时你的书一出大家就抢购,还有人手抄,你把它解释为时代的关系,所谓时势造英雄吗?
李泽厚:英雄也造时势。
中国新闻周刊:有文章说你的学术思想自上世纪70年代末确立以来,现在没有产生大的变化,指责你思想老化,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李泽厚:我不承认。我比说我老化的那些人好像更不老化一点。
我1985年出版《中国古代思想史》,20年了,现在有人还说这本书很好。我比较顽固,认定的东西,我不认为是错,就会坚持下去。不管是关于美学、哲学还是儒学的,里边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包括以前我批判朱光潜,我对朱光潜的批评意见没有什么可改的,我认为我对的我就不改,包括《美的历程》。
所以我就不奇怪有人攻击(我)。包括康德、爱因斯坦,当年他们的著作出来也有很多人攻击,所以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比较晚。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是这样。被人接受不是那么容易的,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
我比较高兴我的很多书是20年的书,25年的书,现在还有用。
“传统的东西对于我们国家是重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国内近几年出现国学热,去年是国学热高潮,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李泽厚:从80年代起,我一直做着两方面的反对工作,一方面是反对全盘西化,反对丢弃传统。这受到攻击,说我太保守。我费那么多精力去搞《论语今读》,就是希望传统的东西在今天或以后保存下去,这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重要的,也可能对世界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我对一些国粹、民族复古主义的人物,也是坚决反对的。最极端的是以蒋庆为代表,他比慈禧太后还保守。他认为梁启超和严复都错了,都是“跟着西方跑”。他彻底否定五四,彻底否定启蒙,我是坚决反对的。不能死抱着传统,你是生活在现实里,不在现实里把传统进行转化性创造,传统就是死的。
中国新闻周刊:复古主义的背后其实也是现代人的不自信?
李泽厚:现代生活破坏了很多既有的秩序,的确是道德沦丧。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没有宗教信仰,没有上帝,人便什么都可以做了。以前中国有礼教,儒家有宗教性,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是要履行的,具有神圣性。仁义礼智信不是概念,而是生活中的一套规范。国学热背后的问题是有人想恢复旧道德。
中国新闻周刊:冯友兰先生题赠你两句对联,“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这个上联跟大家理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有差异的?
李泽厚:是对立的。很多人提倡中体西用,是维护传统的制度和专制主义。我反过来,我所讲的西体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存在,也就是我讲的吃饭哲学。
吃饭,人才能生存,这才是“体”。
中国新闻周刊:80年代、90年代、21世纪,有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李泽厚:80年代是启蒙的时代,也是有理想和热情的时代。
90年代思想告退,学问方滋,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现,是专业化时代。
21世纪,四星高照,何处人文?四星是影星、歌星、球星、节目主持星,四星高照。到哪里去找人文呢?都是事实判断,不是价值判断。
中国新闻周刊:那你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
李泽厚:有些人一心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搞专业;有些人就是要做公共的代言人,都可以。有些人一方面搞学问专业化,一方面也发表普遍的意见,做公共知识分子,也可以。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允许多元知识分子存在。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评价国内的学术和年轻学人?
李泽厚:他们现在总是想和国际接轨,国际流行什么,赶快去接,接的一些东西适不适合中国现实呢?我寄希望于这一代年轻学者把问题想透一些想清楚一些。我发现很多人没有把问题想清楚,抓住西方一个什么东西就开始说。我年轻时想了很多东西,想得比较清楚,所以我不太变。
“我不是很快活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退休后,你还继续在美国的生活?
李泽厚:我在美国很简单,当教授时,开几门课(教)。学生都是美国学生。(科罗拉多大学)研修院有一年才一个中国人。美学是概论性的,其他的都是中国古代思想,现代思想。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中国文化在美国的魅力有多大?
李泽厚:中国文化要对世界起作用,恐怕要一百年以后。现在没法平等交流。即使是对中国极为友好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的人,他的思想的根本还是欧洲中心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欣赏“大闹天宫”的阶段,能欣赏京剧唱腔的还很少。除了搞汉学的人对中国文化有点了解,一般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从七八十年代在学术界你就是很孤独的状态,在美国不更孤独吗?
李泽厚:我不是很快活的人。外人看我笑容满面,但内心不是这样。
中国新闻周刊:你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阅读你的作品吗?
李泽厚:我当然希望,因为我的一些东西一直遭到误解,希望多些人看,了解得更多一些。但我不抱这种奢望,愿意看的就看,这不是我能左右的。特别是现代社会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很多人根本不会看,很难强求。(不过)不可能也不必要到80年代那种盛况。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过“实惠的人生我并不羡慕”,理想的人生或者说你最想过的人生是什么?
李泽厚:每个时代都有局限性。理想的人生我是看不到了,生活还是要有一些责任感为好,享受并不最快乐。
易中天微博发文
微博热议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最新!郑州一地升级,全国现有高中风险区16+82个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称,根据国家、河南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工作要求,结合郑州市当前疫情形势,自2022年1月7日起,将中原区中原西路街道万达社区中原万达小区东院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目前,全国有高风险地区16个、中风险地区82个。责任编辑:王珊珊0000上海20日无新增本地新冠确诊病例 新增境外输入8例
市卫健委今早(21日)通报:12月20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8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5例,其中来自英国2例,来自法国1例,来自西班牙1例,来自葡萄牙1例。0000首都机场取消航班12架次
首都机场今日(23日)上午出现短时雷雨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测,今日18时至21时首都机场将出现弱雷雨天气,累积降水量为中雨。截至13时,首都机场已执行333架次,取消12架次。今日,全国多地出现降雨、低能见度天气,预计广州、深圳、南宁机场12时至19时短时有雷雨。请广大旅客出行前关注往来当地天气及航班信息,及时与所乘航班航空公司取得联系,合理安排出行。(总台记者陈俏)000010月30日宁夏新增确诊病例3例 为区外关联续发
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10月31日,宁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最新全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报。10月30日0时-24时,全区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含29日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为区外关联续发,均在银川市,无新增疑似病例。截至30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30例。自10月17日以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0例。责任编辑:张建利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