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月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刘峰应邀出席“裕普惠 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主题论坛”并发表演讲。
{image=1}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非常荣幸应邀出席“裕普惠 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主题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普惠金融发展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合作的深化,国际社会对普惠金融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各国在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上不断深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供给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银行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成为我国首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金融管理部门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金融普惠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支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组织开展了“百行进万企”活动,精准对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价保供;深度参与普惠金融发展评估,开展相关调研和课题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监管部门科学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等,搭建平台,推动普惠金融国际交流合作;联合新闻媒体单位,连续3年开展银行业普惠金融案例征集活动,树立标杆,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社会舆论和环境;联合保险业协会、小贷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依托广大会员单位,促进银行、保险等机构有效合作,多方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各方努力和共同推动下,银行业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立足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总体看,我国已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物理网点、服务机具和线上服务渠道不断完善,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普惠金融资源配置力度持续加大,小微企业、农户、老年人、贫困人群、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金融服务状况明显改善;金融科技助推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效率和可得性、便捷性大幅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加有力,金融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
(一)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持续增长。银行业机构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稳”任务的大局出发,深入实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聚焦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扩大金融供给总量,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匹配性和满意度。据统计,脱贫攻坚战以来,银行业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00多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涉农贷款余额42.6万亿元。
(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银行业机构主动下沉服务重心,优化网点布局,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投放布设电子机具,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中“首贷户”的信贷投放力度,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空白地带”。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97.13%、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97%,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针对老年人在银行服务领域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银行业机构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丰富适老产品和服务,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 ,让老年人更好共享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成果。
(三)普惠金融惠企让利成果丰硕。银行业机构认真落实金融助企纾困部署,主动完善内部利率传导机制,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走势,合理确定小微企业、农户贷款利率,规范融资收费行为,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因疫情遇困的小微企业主动减免服务收费。2020年,金融系统圆满完成了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20年到今年9月末,全国银行业机构累计对13.5万亿元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中支持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11.1万亿元。9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89%,比上年12月下降了0.19个百分点。
(四)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涌现。银行业机构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精准发力,不断创新开发多元化、特色化金融产品,让普惠群体均等享受优质银行服务。农业银行推出的“首户e贷”,创新引入工商、税务等外部大数据,针对性解决初创阶段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流通、财税等数据积累不足问题,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提升服务“首贷户”效能。建设银行创新“裕农快贷”系列产品,运用“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为农户、村集体、涉农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和风控体系。工商银行聚焦“社区居家养老护理站”客群,研发推出“民非护理站贷款”产品,满足了资信良好的民办非企业护理站资金需求,为普惠金融支持健康中国新业态提出了工行方案。对于这些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21世纪金融研究院面向全国银行业组织开展了“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案例(2021)”征集活动,旨在总结典型经验,挖掘最具代表性、可供行业借鉴参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活动得到了金融机构的踊跃参与,共收到865份案例申报材料,经业内专家组织遴选、审核,将有100个金融产品入围《裕普惠 新金融——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锦》,今天的论坛上将公布案例入围名单。我们相信,这些案例对探索银行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迈进新发展阶段,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普惠金融供给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农民、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群体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改进,居民金融素养仍待提高,信用信息体系和风险保障机制仍不完善。面对这些困难,需要凝聚各方合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构建具有适应性、持续性、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普惠金融发展成果。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提质。小微企业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银行业机构要深化机制建设,释放“敢贷愿贷”的积极性、提升“能贷会贷”的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做活存量金融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地区、产业、行业分布结构。要丰富供给手段,持续创新符合小微企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强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专精特精”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供应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创业创新、保持就业稳定、稳固民生基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中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银行业机构要加大对脱贫地区县域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持续强化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投放。满足“三农”重点领域信贷需求,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专属金融产品,合理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首贷、信用贷。支持发展与农村产业相适应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加强农民工基础金融服务,强化对进城农民就业创业与安家落户的金融支持。大力支持国家粮食安全、现代种业等关键领域,推动提高农业生产及抗风险能力。提升乡村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生产消费升级需求。同时,要发挥政府、银行、保险、担保等多方力量,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缓释分担机制方面凝聚合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支持。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老年人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群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在产品体系、服务能力、风险管控等方面改进完善,稳妥创新适老化投资理财产品,丰富完善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积极引导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跨越“数字鸿沟”。同时,也呼吁社会各方加大对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资源要素倾斜力度,共同助力激发“银发经济”“老龄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
(四)深化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全面发展。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运用突破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制约。面对奔涌的数字经济浪潮,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整合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提高营销获客、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精准度,为普惠金融群体提供更有弹性、更有稳定预期的金融产品,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优化征信体系建设,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五)厚植负责任金融理念,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金融消费者知识储备、风险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要贯彻负责任金融理念,全力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金融秩序,通过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消费者教育,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探索数据信息和隐私保护新路径,提升实时监督、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等多方面能力,有效遏制乱象,使普惠金融健康持久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奋斗成就伟业,梦想凝聚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银协
责任编辑:杨帆 SF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