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836

人民日报:让城市排水管网更通畅

人民日报2021-11-04 07:37:081

原标题: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让城市排水管网更通畅(人民政协新实践)

做好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日前,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11位委员和专家围绕“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主题建言资政。大家认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明显,但同时还存在管网建设投入不足、政策标准不协同、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与设备闲置并存等问题,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依然任重道远。

摸清底数,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制定颁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2.3亿立方米/日,污水管网长度达60万公里,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水污染表现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管网是城市水系统治理的关键所在和薄弱环节。但由于管网底数不清、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和欠账问题仍然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顺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首要任务是摸清底数,尤其要集中力量摸清城镇污水管网等设施底数,掌握管网总数、空白区分布,以及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亟待更新修复数量。“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知道短板和弱项在哪里,才能尽快补齐各类短板。”张宝顺说。

“老旧城区地下管道的铺设和养护就是其中一个重点。”通过视频连线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力高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若虹在调研中发现,老旧城区过去忽略地下管道的铺设,很多排水管与市政管道尚未连接,甚至没有排水设计,雨污分流不足,污水收集率普遍不高。

黄若虹建议加大对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维护方面的投入支持力度,针对社区管网建设质量和后续养护不到位的问题,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物业管理区域相关管线和设施的维修养护。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介绍,我国城市地下管道规模巨大,仅排水管道总长度就超过70万公里,年久失修问题普遍存在,管道渗漏、腐蚀、开裂、沉降等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致使漏失大量水资源、降低污水处理效率、影响城市排涝防洪等。对此,王复明建议:“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和技术团队,对排水管网检测结果进行集中会诊、分类诊治、对症施治,全面提升排水管网病害治理水平。”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事关民生安全和百姓福祉。在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鄂竟平看来,应对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厂、再生水厂的建设和运行作出顶层设计。“尽早完善污水处理的规范、标准、制度,明确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鄂竟平建议。

“针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网分离、多头监管和碎片化治理等问题,应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高效的运营管理主体。”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建议,各地以国有骨干企业为主体,牵头整合城市水系统的相关运营主体和资产,实现排水、供水、中水、河湖等涉水事务整合至同一主体集中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何报翔的观点得到了在场委员们的认同。大家普遍认为,应创新排水管理机制,推进“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行,深化“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改变过去分头治理的模式,推动排水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保障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性和完整性,夯实提质增效长效保持的机制基础。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资源化利用,破解污泥处置难点,实现无害化推进资源化。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建议,健全再生水多样化利用的配置体系,构建污泥资源开发利用长效机制。

“完善再生水输配管网和利用设施建设,探索将再生水管网纳入城市地下管网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加大污泥中能量及物质的高效资源化利用研究和经费投入,尽快制定污泥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标准和综合利用产品标准。”丁贵杰说,针对个别工业废水排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城镇污水厂污泥带来额外污染等问题,应完善工业污水处理及达标排放标准,增加有害物质检测和监测,加强工业污水排放监管。

在污水管网价格方面,何报翔建议以增强“造血功能”为目标,加快市场化污水管网价格改革机制试点,科学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稳步推进污水处理费征收,合理建立差别化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管网投资。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唐登杰现场回应,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城镇污水处理费由排水单位和用户缴纳,专项用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截至目前,全国超过90%的设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已基本覆盖成本并合理盈利。

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科学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城市管网不仅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的生命线和血管。”王复明表示,城镇污水的有效处理,将有力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然而地下管网隐蔽性强、复杂多变、整治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级专门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

王复明建议加快布局建设国家级地下管网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加强培养地下管道专业技术人才,依托相关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地下管道专业或方向,建设地下管道师资培训和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地下管道领域各层次专业人员技术水平。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是有效处理城镇污水的关键环节。委员们在讨论中普遍认为,要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切实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科学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关村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静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在去除污染物方面的技术处于领先水平,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仍需强化科技支撑。为此,程静建议应加强源头专利技术和颠覆技术研发,尤其要加强医药、电子、疫苗用水等新兴工业领域污水处理技术和监测水质专用芯片等技术研究,向社会公开征集攻关团队与创新成果;鼓励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创新,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生命科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学科协同创新。

程静的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的赞同。她表示,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集中力量完善网络系统、水务基础设施智慧感知监测系统;县级以上城市要加快构建集地理信息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于一体的水务数据中心,完善水务行业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有力推进智慧水务一体化建设。

“与此同时,建议实施水务系统数据智能联动和动态更新,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和监测数据质量核查方法和机制;加强排水设施流量等关键监测设备研发与应用研究,推进商业化排水模型软件开发与应用;完善水务信息数据防护技术,加强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研究。”王美华说。

版式设计:张芳曼

责任编辑:邓健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