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竟是“防疫节”?这些操作太强了!
{video=1}
原标题:端午竟是“防疫节”?这些操作太强了!
提起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或者“赛龙舟”。但其实,在端午节除了这些传统习俗之外,还包含着极其珍贵的公共卫生防疫观念。沐兰汤、喷雄黄,避免“五毒”侵扰,都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的超强预防意识。可以说,端午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共卫生防疫节”。
端午“驱毒”习俗形成早于屈原所处年代
根据现有文史资料,端午习俗的形成远早于勾践、伍子胥、屈原等所处的年代,其原始文化含义应该是古人遣灾祛邪驱疫的风俗仪式,是一种民俗层面上的“公共卫生”活动。
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些活动,和端午时节的特点密不可分。这个时节,天气逐渐变热,多雨潮湿,人易生病,再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曾有民谣说道:“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意思就是从端午起,“五毒”开始滋生,扰得人不安宁。这里提到的“五毒”,就是古时在人们看来有毒害的五种动物: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为了避免毒虫侵扰,人们想尽办法,因此在民间形成了种种“驱毒”风俗。
{image=1}
赛龙舟也是一种“禳灾”的仪式
那么,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驱秽气:通常,人们会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
贴五毒图:同时,还要在屋中贴上五毒图,尤其会在儿童的鞋子、衣服、肚兜上,绣上五毒图案。
赛龙舟“禳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赛龙舟其实也是一种“禳灾”的仪式,它原本被当做“遣灾送瘟舟”,寄托着人们对吉祥健康的祈愿。
{image=3}
除此以外,还有采药、挂艾草、沐兰汤等等风俗活动。
{image=4}
端午:中国最早的“医药保健节”
民俗专家表示,从这些风俗来看,端午节堪称是中国最早的“医药保健节”,也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卫生节日。古老的风俗流传至今有了很多变化,但不变的永远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吴金明
31省区市新增确诊19例:新疆新增本土病例4例
8月1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上海5例,广东3例,陕西3例,天津2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4例(均在新疆);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福建)。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290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2例。0000北京5月22日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北京5月22日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5月22日0时至24时,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0000胡锡进:常听到有人抱怨社会的不公 我说几句话
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抱怨,如今的社会越来越不公平了。怎么看这个问题呢?老胡得说几句实话。比如,收入差距究竟拉大了还是缩小了呢?请大家注意,中国城市里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哪些人?是保姆,是护工,还有快递员等。保姆和护工的收入与城市白领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快递员很辛苦,但他们的收入已经与普通的白领不相上下。0000陕西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来源:健康陕西5月19日0-24时,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5月19日0-2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2例。截至5月19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248例,出院245例、死亡3例。0000“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寄人篱下的炮灰
在9月2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英国路透社记者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提问:印方说“藏人部队”是印度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高海拔地区战斗能力。这支部队在美国中情局的指导下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是双方“战略交往”的一部分。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支持他们与印度并肩作战,中方如何看待“流亡藏人”加入印度军队?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