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已超康师傅市值,元气森林拿什么撑起这150亿美元?
原标题:估值已超康师傅市值,元气森林拿什么撑起这150亿美元?
来源:时代周报
据36氪独家消息,元气森林即将完成新一轮近 2 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本轮融资将由Temasek淡马锡领投,红杉中国、华平资本等多位老股东跟投,融资后元气森林的估值将达到 1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0亿元)。
2021年11月3日时代周报记者向元气森林求证此轮融资的真实性,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事实上,早在10月中旬就有消息传出元气森林新一轮融资接近完成,目标估值14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彼时元气森林方面曾否认称“没有此事。”
“元气森林的新一轮融资大概率还是会用于产品研发、工厂的建设以及市场扩张。”11月4日,天风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吴文德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元气森林想要实现快速增长,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矩阵的建设,同时通过不断的推新去满足行业粘性较低、变化较快的特点。
据悉,倘若此次融资成功,这将是元气森林今年内的第二轮融资。3月30日,元气森林完成了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华平投资、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等,投资后元气森林估值达到60亿美元。
这意味着半年内,元气森林的估值从60亿美元升至150亿美元,暴涨2.5倍。
与元气森林同属饮料赛道的企业中,已经上市的农夫山泉(09633.HK)、康师傅控股(00322.HK)、承德露露(000848.SZ),截至11月4日收盘市值分别为4453.6亿港元(约3663亿元)、876.93亿港元(约721亿元)和120.5亿元。元气森林的估值已经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农夫山泉,且已经超过康师傅和承德露露的市值。
11月4日,食品饮料分析师朱丹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150亿美元的估值是投资元气森林的资本端表现,估值做大后元气森林会加快上市的步伐,而产业端如果盲目的相信此估值,将会非常危险。
吴文德则表示,“元气森林如果能够加快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仍将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50亿美元的估值主要反映的是其收入的高增长。按照元气森林此前公布的2021年75亿的销售目标,假设未来2至3年翻倍增长,150亿美元估值是可以支撑的,但这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战略匹配。”
10天前,元气森林生产中心总经理李炳前在在天津工厂发布会现场,首次披露了元气森林的部分业务数据,截至今年9月,元气森林的研发成本同比增加350%。在过去12个月,元气森林新增饮料口味30余种,产品研发周期平均5.5个月。
而在此前,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公开表示,2021年将是其“产品大年”,并称还有95%的产品未推出。不难看出,唐彬森从一开始就并未把元气森林定位为“小而美”,他的目标似乎是中国的可口可乐。
多年专注于碳饮料的可口可乐,在2016年提出要打造“全品类”饮料公司,此后便推出了椰子水、气泡水、牛奶等非碳酸类饮料。今年6月在中国推出的硬苏打气泡酒,被可口可乐视为“全品类”饮料战略的完善。
而元气森林也正在“全品类”的道路上前进,不过与可口可乐不同,元气森林的“全品类”涉足领域更加丰富。通过入股、收购等形式,元气森林正在不断的扩张商业版图。
2021年元气森林投资了NeverCoffee、观云白酒、碧山啤酒三家公司。去年年底,元气森林投资了山鬼鸡汤和田园主义两家公司。如今,元气森林所涉足的领域已经覆盖咖啡、酒类、轻食等品类。
不过,朱丹蓬表示,“元气森林在主业不强的时候,去做多场景、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战略布局并不可取。”
值得注意的是,元气森林在不久前刚刚宣布“超级城市群+5大自建工厂”战略布局初步完成,分别在安徽滁州、天津西青、广东肇庆、湖北咸宁和四川都江堰建厂,总投资达55亿元,实现了生产上的独立自主。
对于为何选择自建工厂,李炳前表示“2018年至2020年间,元气森林遭遇了多起生产‘断供’事情,甚至被一家国际巨头生产的厂家直接断了生产,只给了一个月的时间转移产能。为了不再被动,元气森林选择自建供应链。”
截至目前,包括可口可乐、百事等多家碳酸饮料巨头,均具备从上游原料到下游产品生产的完善供应链体系,这也使得相关公司对原料以及市场具有较强的议价权。
“自建厂可以让元气森林更好的扩张,但目前单凭现代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元气森林的增长,需要更快速的进行下沉,这需要公司有更好的渠道扩张策略和产能的供应。” 吴文德表示。
责任编辑:王珊珊
华为云计算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亿,增幅990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人民币增加至50亿人民币,增幅9900%。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平安,经营范围包括增值电信服务;出版物零售;互联网文化活动;互联网平台、零售、安全、数据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image=1}责任编辑:李墨轩0000海昌海洋公园去年净亏14.8亿元 门票收入降六成
新京报讯(记者王真真)3月26日,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昌海洋公园”)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海昌海洋公园实现收入约11.68亿元,同比减少58.3%;净亏损14.78亿元,净亏损率约126.6%,去年同期为净利润3120万元,净利润率为1.1%。0001北京:恢复进出北京跨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image=1}3月15日,北京市第22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现场获悉,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北京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3月16日开始实施。在坚持外防输入基础上,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优化防控措施,方便生产生活方面,优化进京管控措施,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环京地区通行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恢复进出北京跨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0001北京药企引进国际新疗法 患者将用上抗肿瘤新药
北京药企诺诚健华8月17日披露已和美国药企Incyte达成大中华区合作与许可协议,将斥资最高约7.6亿元人民币,为国内患者引入淋巴瘤领域的国际明星药Tafasitamab。猪价止跌,20天涨超50%!猪企忙着去产能,猪周期拐点到了?
来源:时代周报2021年,生猪养殖行业从“肉价起飞”秒进“亏损周期”,随着猪价持续下跌,生猪养殖公司躺赚日子一去不复返。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上市猪企集体血亏,其中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正邦科技(002157.SZ)、新希望(000876.SZ)、天邦股份(002124.SZ)五大巨头预计累计亏损总额接近200亿元。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