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989

资管新规过渡期"余额已不足"!银行理财行业大咖纵论:未来何去何从?

券商中国2021-11-06 09:36:5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image=1}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收官。

过去3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步适应理财市场主力军的角色,产品存续规模不断增长,产品类型日渐丰富。随着过渡期临近结束,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挑战和方向,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

近日,证券时报“新发展◎新湾区”2021年中国区银行业年会在中国深圳顺利举办。

年会现场,银行理财行业大咖们圆桌“围炉”纵论“理财子的冲刺过渡期”,在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的主持下,交银理财总裁金旗、兴银理财副总裁汪圣明、华夏理财副总裁贾志敏、杭银理财总经理王晓莉分享了来自业内一线的诸多真知灼见。

圆桌议题:

理财子的冲刺过渡期

圆桌嘉宾:

王 剑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嘉宾主持)

金 旗 交银理财总裁金旗

汪圣明 兴银理财副总裁

贾志敏 华夏理财副总裁

王晓莉 杭银理财总经理

冲刺过渡期 转型乐观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收官,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进程和挑战备受关注。

在现场交流中,参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们对存量化解、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等表示乐观,在他们看来,转型过程当中寻求新的发展和新的路径,空间很大。

{image=2}

截至今年9月末,交银理财的产品余额已经突破万亿元。

年会现场,交银理财总裁金旗透露,理财子公司发行和承接母行的净值型产品比例已经超过80%,“在过去几年,(理财子发行产品)平均增幅超过20%”,他介绍,银行理财资产整体规模庞大,正是保持着持续转型的稳健增速,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下进行了较好的转型。

{image=3}

兴银理财副总裁汪圣明则介绍,兴银理财转型后产品占比近九成。

“相信到今年年底,可以实现主要产品的彻底转型”,他提出,理财子的转型进展不仅仅是反映在产品新老占比的数据上,更重要的还有给客户提供的产品业态形态、产品服务及客户体验的本质变化,以及背后从原来银行资管部到理财子公司法人治理等各方面的脱胎换骨,投研体系与能力的全面建设,以及以产品为核心的合规运营的根本性变化,这样才能更加满足社会各界对于银行理财各方面的期待。

{image=4}

“到目前为止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比例大概是85%-90%,到今年年底基本上100%,原来在资金池模式下的预期收益理财根据监管的要求压降完毕,同时原来在母行管理的符合新规的净值性产品到今年年底迁移完毕。”华夏理财副总裁贾志敏表示,今年年底,华夏理财在产品发行、产品管理人等方面可以基本达到资管新规的要求。

在他看来,相比过去两三年,当前银行理财子们面临的,“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是转型的问题,实际上是发展的问题”。在他看来,发展的问题除了产品的转型以外,转型在未来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还包括团队投研能力、系统、企业文化、考核管理等等更高维度、更广维度的转型将会持续。

{image=5}

杭银理财总经理王晓莉也表示,“实际上是转型的刚刚开始,现在的转型面临两个方面,有三个任务要完成,转型+、固收+和科技+,转型+有资管转型和管理转型的问题,资管转型今年年底要完成,但是管理转型刚刚开始”。

在她看来,这一持续转型过程中,理财子公司需要依赖的投资文化,如何与此前信贷文化融合求变,发挥渠道优势、资源优势,在居民财富配置中获得一席之地,寻求的新的发展路径,潜力空间巨大。

杭银理财作为城商行中第一家获批筹建的理财子公司,她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 ,杭银理财产品余额约2900亿元,净值化比例已达到96.7%,但转型的最后一公里挑战也不容小觑。

{image=6}

灵活增配权益产品

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以来,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的布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来看,理财子对权益类产品的尝试才刚刚起步。

“好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一个观点——理财子成立以后解放军要来了。现在好几年过去,解放军来了一点点。”王剑调侃道。

根据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显示,截至2020年底,在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结构上,权益类资产占比仅2.31%;其中超过八成的国有及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股票投资以委外合作为主,股票池暂未建仓的理财子占比超过七成。

“银行理财子公司一定会逐步加大在权益市场的投资,特别是在二级市场的投资,我相信这是行业共识。”金旗在年会现场表示,但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稳健性的需求,也让理财子公司在探索权益投资时更加谨慎。“我们另外一个天然的职责是代客理财,永远要记住‘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理念,所以增配权益资产的时候,一定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方案。”金旗补充道。

他进一步表示,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交银理财对于权益类投资,首先是倾向采用被动配置这一国际上比较主流的模式,其次是要增加和业内最顶尖公募、私募专业机构做FoF(Fund of Fund,基金的基金)等产品,最后要加大投研能力的打造力度。

“理财子股票投研能力的打造,我估计没有3-5年不会太成熟,未来更多的是用模型、用被动、用精选管理人的方式增加权益资产。”金旗说。

“银行理财和公募的机制不一样,可能很多公募跑相对收益,理财更侧重跑绝对收益。”王晓莉也表示,目前很多银行理财的权益资产配置体现在“固收+”的“+”中,杭银理财对固收产品中加入多少权益资产,造成的净值波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做过测算,“毕竟现在客户还是用脚投票,看收益结果来决定是否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王晓莉认为,当前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存在两个短板,一是产品化能力,过去很多银行理财是通过委外等方式借力实现权益投资,实际产品化比例非常低,但现在必须产品化;二是自主投资能力,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都在开始布局,例如杭银理财成立初期已有权益部,今年又成立研究部,但自主权益投资这条路仍然漫长。

“换一个视角来看,未来三五年资本市场将接棒房地产市场承担财富分配的功能,如果错过权益,就错过这个时代。”贾志敏表示,“在能力具备之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就必须参与到这个市场里面,和公募基金、券商、保险资管、海外金融机构合作,把他们的研究、认知能力在理财产品层面进行整合,建立起投研这一核心能力。”

理财子+科技,有哪些可为?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市场的另一个热点议题,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科技能力建设又与其母行或其他资管机构有所差异。

汪圣明介绍,银行理财的投资品类丰富,包括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利率、信用、权益、商品、另类俱全,与私募、信托等不同机构的对接,还有理财子独有的委外业务,和承担新老产品交接的任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理财子公司系统建设的要求与特征都很特殊”。

谈及科技的作用,汪圣明表示,在过去几年努力达成的自动化、智能化基础上,把数字化转型的成果落实到投研等核心能力是理财子公司正在追求的目标,“过去科技是科技,业务是业务,现在不是这样,我们的程序员不在科技部门,而是内嵌到投研部门,与投研人员一起,挖掘数据、找出因子、形成策略、发掘场景,与大运营板块一体化作业,变传统的线状流程为动态场景下的即时方案解决与效力提升,实现从‘金融+科技’到‘金融科技’到‘科技金融’的变革”。

在他看来,金融科技对银行理财的赋能不是一句空话,“金融科技是基础,只有做好数字化转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转型才能做到不是对公募基金等的简单跟随,而是发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宏观使命相匹配”。

“我们投资相关的系统建设项目也是由投资部门负责人牵头,而不是科技部门负责人。”贾志敏提到,目前华夏理财着重提高在投资绩效的实时归因,风控指标的实时控制与提醒,以及更高效、更快速地发现和利用投资品种、投资机会等方面的科技能力。

王晓莉则认为,科技和资管行业有三个递进层次的关系,第一层是支撑,第二层是赋能,第三层是引领。

“自第一家理财子公司成立已经过了两年,基本上各家都完成了科技支撑这个阶段,现在进入到赋能阶段,一是风险赋能,二是效率赋能。”她表示,最后一个阶段是引领,“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可以引领科技的不是科技,而是需求,各个需求端的需求才能够让科技真正落地,科技的职能更主要是维护运营安全”。

“我们现在在做‘四维一平台’,‘四维’是产品、投资、运营、风控,‘一平台’是数据平台,已经可以做到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这个平台,查看所有规模、效益、风控指标、资产升降数据。”王晓莉表示,这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未来还要进一步在公司层面搭建一个容纳所有策略、模型、因子的大科技平台,逐渐降低人在决策上的比例,提高系统、包括策略模型在投研决策方面的引领作用。

但她也坦言,现在资管行业面临招人难题——“科技人员不仅难招,而且很难培养”。

理财子的核心竞争力

资管新规的出台,让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将面临公募基金、信托、保险等其他资管业态的竞争。

在过渡期即将告罄之际,如何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成为摆在各家理财子公司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对此,金旗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交银理财的定位已经清晰,“就是给中国广大投资者提供普惠的金融产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资产的能力,即通过广大的客户基础获取稳健、安全的资产,配置到产品里面,让广大老百姓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兴银理财对理财产品的定位很明确,我们希望覆盖银行各类型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打造在投研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汪圣明表示,理财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同市场的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现阶段来看,在投研方面,兴银理财既要发挥在固收方面的传统优势,同时也要延伸投资的有效边界,这个延伸过程实际上是银行理财公司高收益资产获取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打造与提升过程。

他认为,近年二级市场大量增量资金实际来自银行理财,只是由于银行理财主要通过配置公募基金的方式进入,市场感受不明显。

“母行渠道是理财子公司的基础,当然,理财子公司未来客户不能止步于此。当前,兴银理财是希望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产品为载体,围绕客户旅程体验,实现资管与财富的有机融合。我们不是简单地做产品、卖给客户,而是通过行内各个渠道,把产品、投资运营和客户需求连接到一起,前中后一体化运作。这也是理财子公司未来持续获得资金和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汪圣明说。

“过去银行的优势在固收、非标、渠道,可能离客户更近,现在这些优势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依然存在。”贾志敏表示,“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在策略研发、策略组装方面和公募基金做出差异化,并且要做得足够优异,这可能是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研竞争力方面要打造的方向。”

在王晓莉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两个方面:多资产组合能力和细分市场的渠道能力。

“从资产端来说,理财子的定位就是追求绝对收益的多资产生产者和采购商,核心能力是组合能力,根据不同客户的资产组合;从渠道端来说,理财子成立的第一天就自带渠道和客户,具备产品输出能力这一优势。” 她进一步表示,尤其是一些资金体量较大的投资者客户,更需要投资专家的指导,因此当产品品类越来越多,投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时,投资者本人成为专家的可能性反而变小,对理财销售经理、投资经理的依赖和需求则是递增的。

责编:李雪峰

责任编辑:陈悠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