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给维也纳3好酒店差评遭威胁:酒店回应
原标题:女子给酒店差评遭威胁:你和别人开房你老公知道吗?涉事酒店回应
来源:华商报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隐私成为了很多人
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
但不久前,一位女士的遭遇,
可能就有点扎心了。
{image=1}
这个月初,
杭州的米女士出差去苏州,
当时通过某旅行平台
订了苏州的维也纳3好酒店太仓港店。
退房后,
米女士觉得居住体验不佳
就在网上给了一个差评,
没想到接下来就开始收到
各种要求她删差评的威胁:
“你和别人开房,你老公知道吗?”
{image=2}
到底为何给差评?
米女士说给酒店差评
是因为:
餐巾纸也没有,电视机播放都是半屏的,两头都是有黑色的那种,点播是要收费的,我也没跟酒店反映,得过且过可以了。第二天早餐也是比较应付的,我拿了个馒头,里面还是凉的。后来走的时候我就给了差评。感觉颠覆了“维也纳”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感觉以前从没住到过这样的“维也纳”。
米女士说对方为了这个差评,
给她打了好多次电话,
想让她删掉并协商处理,
但她没有同意。
由于电话实在太多,
米女士拉黑了几个号码。
{image=3}
随后酒店又通过微信发消息
让米女士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image=4}
{image=5}
是不是透露了客人的隐私?
对此,酒店工作人员表示
这么做的原因,
米女士写的差评不是事实。
其次米女士并不是独自在这开的房。
她给出差评后想让我们拿出真诚的态度给她道歉,她就删除差评,但是我们不懂她想要的‘真诚态度’是什么?她又不敢让她家里人知道,既然她找了媒体,就是想把事情闹大,那我们也可以找到她更多资料,包括她几岁,和几岁的人在这开房,要不要让她老公知道?
当记者问酒店:
你们现在是不是把客人的隐私,
关于客人和谁住宿的信息向外透露了?
酒店工作人员说:
没有!
{image=6}
对此,米女士说自己并没有结婚,
哪里来的丈夫?
她认为,
酒店方面是拿着她的隐私在威胁她。
米女士表示,
订酒店的网络平台已经答应介入协调。
对此,6月24日,维也纳酒店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函》,为门店员工在客诉处理过程中的不当言论和行为,以及给住客带来的不好体验和恶劣影响致歉。
《致歉函》中称,通过对该事件的彻查跟进,已于6月22日对涉事门店的门店总经理、前厅经理、当职员工的严重失职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及时与顾客积极沟通并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同日,有记者联系了涉事酒店,该酒店前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协商进展并不清楚,相关人员已经被处罚。
{image=7}
网友热议:看法不一
@贝贝十三哥:这个有录音的话是可以报警的,侵犯隐私的。报警就完了,这个客户登记信息是给派出所查的,不是让他们随便拿着玩的。
@龙先森:有差评应该好好沟通,酒店这种做法、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瑟瑟的青年:馒头凉了不会讲啊?电视有问题不会说啊?我觉得顾客是在找存在感。
@热血孙汪汪:报警,一定要报警!哪来这么横的客服啊,这是谁给你的勇气?
@呀呀呀呀,哦:这个酒店的人说没有对外提供客人的隐私,那酒店人员是怎么知道客人有老公的,如果说,客人还未结婚,酒店人员说告诉客人家人老公,这是不是在诋毁客人?
{image=8}
自电商开发评价系统以来,众商家便患上“差评恐惧症”,与此同时消费者疾呼“差评权”得不到保障,双方针锋相对引发的“血案”反映现行的电商评价机制亟待升级。那么,安全地给商家一个差评,哪些努力是可以做的呢?
从购物、订餐、叫车出行到上门洗车、美甲,电商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电商平台开发的信用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入驻商户进行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为好评数量、关注收藏人数和店铺升级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评价机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买前参考,除了看商家的自卖自夸,还要看其他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以防入坑。
但是近年来随着差评引发恶性事件的增加,如人身伤害、个人信息泄露、信息“轰炸”、收到挽联灵位等奇葩物品,“差评报复”让消费者哀叹“差评权”得不到保障。很多时候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买家为避免麻烦上身,只得忍心吞声。对此,商家也委屈满腹。商品和服务本身并无问题,但一些消费者利用他们对差评的恐惧,以差评要挟,提出返现、超时退换货等无理要求。由此可见,为保障双方正当权益,现行的信用评价机制亟需优化升级。
其实,我国于2014年3月份开始实行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有对差评的规定: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以交易达成后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该办法主要针对专业差评师和商家刷信用等交易行为,对于消费者客观中肯给出差评遭遇报复,和消费者以差评敲诈威胁的情形没有作出规定。
但是,这并不是说保障消费者权益无法可依。业内人士表示,
消费者遇到商家恶意报复行为,应及时向电商平台反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买卖双方的购物纠纷,平台具有调解义务;
平台无法提供商家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时,消费者投诉无门,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如果商家的报复行为严重影响买家的正常生活或威胁人身安全时,一定要及时报警。
如何才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正当的“差评权”呢?相关城市曾经出台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者骚扰或者威胁消费者,迫使其违背意愿作出、修改商品或者服务评价的,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这种制度性保护举措,值得更多地方借鉴,同时要把现实生活中更多情形考虑在内。
除了政府层面的努力,电商平台更要以身作则,细化优化评价机制。美国的一个叫车软件,构建乘客和司机双向匿名评价的信用机制,大大优化了平台上司机的服务质量,同时手机号码的双向屏蔽,也降低了供需双方投诉后被骚扰的可能性。国内的电商平台不妨多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如进行匿名差评,只有平台掌握差评者身份信息,核实检查后,差评客观中肯则追究商家责任,如属于恶意差评,则对买家进行注销账户等处罚。
对这件事,
大家怎么看呢?
遇到不满意的服务,
各位又会不会写差评?
来源 |羊城晚报综合苏州广电总台看苏州客户端、交通918、小强热线、南方都市报、新闻坊、扬子晚报、澎湃新闻、新华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