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发霉、坚果变质、猪肉铺吃出活虫…三只松鼠遭大批投诉后给出最新回应了!
原标题:面包发霉、坚果变质、猪肉铺吃出活虫…这家网红零食遭大批投诉后给出最新回应了!
“双11”刚结束不久,“网红食品第一股”三只松鼠的投诉就接踵而至。
牛肉粒板栗发霉
巴旦木水果罐头吃出虫卵
11月13日,网友“菲比喵呜悦”在微博投诉,“网购的三只松鼠手撕面包居然是发霉成这样的……包装都没有打开哦,按照食品安全法不得赔1000?”,并配上了面包图片,霉点和大块霉斑清晰可见。
{image=1}
而在11月12日,网友“三千天真”也在微博投诉,“直播间买的三只松鼠每日坚果变质发霉”,且“商家死不承认”“说我已开袋的变质坚果无法作为证据,不能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赔偿”。并艾特了三只松鼠的官方微博。
{image=2}
更早一点的11月6日,网友“咪嘞个咻”投诉,“买了个三只松鼠的牛肉粒,打开第一包就发霉了,还好我开的第一包就是发霉的,不然吃了两包才发现就更恶心了”。从其配发图片看,牛肉粒大面积发霉长毛,观之令人作呕。
{image=3}
发霉的不止牛肉粒还有板栗
{image=4}
还有之前爆出的让人极度不适的巴旦木中吃出虫卵,以及猪肉脯中吃出虫子事件。
消息曝光后,不少网友也按捺不住,站出来分享泣血经历:
三只松鼠回应: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对此,三只松鼠方面今早向财经网回应道:关于产品客诉具体由客服部门沟通,原因暂时不明。公司会内部调查,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从线上起家的三只松鼠,曾靠着互联网的电商流量红利在短时间内便突破了百亿的营收规模成为国内头部零食巨头。
资料显示:2012年,三只松鼠首次参加“双十一”就登上了天猫零食榜首位。并连续霸榜多年。
但如今,作为最早一批网红零食产品,三只松鼠似乎正在被消费者抛弃。
据悉,三只松鼠在产品上一直是外包,即由多家供应商共同向该品牌进行供货,然后统一贴上“三只松鼠”的标签进行对外销售。
而“三只松鼠”则自豪地宣传这种模式为“我们不生产零食,我们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虽然通过代工厂的轻资产模式以及线上销售等方式节省下不少经营成本,但“三只松鼠”在短期内实现了全品类进行扩张的同时质量问题成为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
多次因产品质量被食安部门通报
部分指标超标340%
实际上仅今年10月以来,三只松鼠在多个平台的食品问题投诉就达数十起。
有采访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早在2017年,三只松鼠就曾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已合并到市场监管总局)的“黑名单”。
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其中就包括三只松鼠开心果,而不合格的原因为霉菌超标。
具体来看,此次检查为“抽检”,抽样单位名称为“天猫超市”,样品名称是“开心果”,不合格项目为“霉菌”。霉菌检查结果为“70CFU/克”,而标准值上限是“25CFU/克”,三只松鼠该批次开心果霉菌超过标准值上限180%。
除此之外,天眼查数据显示,三只松鼠2020年5月23日生产的“开口松子”,在重庆某超市被抽查出不合格。具体指标是“过氧化值”,标准值是每100克不超0.5克,但该批次抽查样品达到每100克2.2克,超标340%。
因为产品责任纠纷问题,三只松鼠屡屡与消费者发生诉讼,天眼查数据显示,三只松鼠的各类司法和行政风险达到四百多条。
今年5月9日,因开口松子过氧化值不合规,三只松鼠被市场监管总局通报送上久违的热搜。随即三只松鼠回应称:此次产品不合规为经销商运输环节未按包装标示要求存放所致,目前涉事产品已召回。
而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在网络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的投诉数量惊人:涉及产品发霉变质、长毛等问题。
而因为产品责任纠纷问题,该品牌屡屡与消费者对簿公堂。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其各类司法和行政风险达到四百多条。
营销费用持续高增
营业收入却下滑
三只松鼠是一家典型的靠营销驱动的公司。2012年6月,三只松鼠上线,此后7年踩中风口的三只松鼠“飞起来了”,总是以刷屏姿态出现在电视剧植入广告中及营销号推广,2020年与薇娅的直播合作就超过50场…
在电商平台的流量加持下,该品牌从一个初创小品牌逐渐成长为年营收破100亿的超级网红。与此同时,“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持续高烧不退。
据统计,三只松鼠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在2017年到2020年间分别是2.87亿元、3.93亿元、6.60亿元、9.61亿元,同比涨幅依次为36.93%、67.94%、45.61%。而今年上半年,“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已达到7.2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8亿元,激增81%。
但持续的营销费用投入,对销售额的拉动却出现了明显的递减。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三只松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01亿元、10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6.05%、45.30%。然而,到了2020年,尽管“推广及平台服务费”增长45%,但全年营业收入仅录得97.94亿元,较2019年下降了3.72%,这也是其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
据今年8月报道,三只松鼠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61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4亿元,虽然大幅增长72.10%,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增长236.47万元。这意味着,近3年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原地踏步,与休闲食品整体市场增幅差距拉大。
2019年7月,“三只松鼠”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并连续拉出11个涨停,此后其股价继续高歌猛进,2020年5月最高股价来到91元。
但去年6月以来,“三只松鼠”的股价持续下跌,最低跌至34元附近。今年3、4月其股价短暂反弹,但很快重陷跌势,8月底重新跌回30多元。最新市值只有155亿元,较高点缩水208亿元。
与股价持续下降同步的是机构投资者相继撤离。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和公募基金则在今年三季度单季大抛售。
香港中央结算在今年半年度末时还持有1071万股,到三季度末只剩238万股,一个季度抛掉近八成持股。公募基金今年半年度末持有1674万股,到三季度末只剩436万股,减仓比例同样达到67%。
对于三只松鼠屡遭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产品代工问题导致。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三只松鼠的经营思维,是用轻资产运营来规避重资产的经营风险,但代工厂模式是存在高风险的,因为企业无法盯住每个代工厂的每个环节。三只松鼠近年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因其‘贴牌+代加工’的产品生产模式。”
在一位从事坚果代工生产销售的业内人士看来,三只松鼠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大品牌,低价位”。他表示:“三只松鼠创立之初,产品定位相对高端,价格较高。但由于近几年主打线上低价销售,在拉低定位的同时,还将低利润传导至上游生产企业,导致代工企业的利润压缩,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三只松鼠因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屡屡被曝光,不仅被相关部门处罚,还让投资人逐渐丧失了耐心,更丢掉了不少消费者。光注重营销而忽视品控,遇到如今的境遇“三只松鼠”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下了?
责任编辑:王珊珊
不同技术新冠疫苗可混打?研究称保护力或更强
记者|田思奇受新冠疫苗供应短缺影响,部分国家开始推进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两针新冠疫苗,帮助民众迅速完成接种,以便更快解除限制措施,重启经济活动。在此过程中,初步研究表明,接种不同的新冠疫苗还可能提供更强大的免疫防护。德意总理相继混打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宣布,她在接种第一针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后,又接种了一针来自美国的莫德纳疫苗。0001视频|马云:要靠低收入人群拉动内需 三四五线城市有巨大潜力
{video=1}9月15日,马云演讲表示,过去美国靠3亿人内需撬动了世界经济,未来是中国14亿人口的内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内需消费不仅是富人的消费,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才是实实在在的内需力量,三四五线城市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责任编辑:尹悦0000“天眼查”“企查查” 谁会被查查?
国是说法|“天眼查”“企查查”,谁会被查查?来源:国是直通车负责人对线{image=1}△国是直通车陈昊星摄商业信息查询工具“天眼查”和“企查查”围绕广告语,再燃战火。企查查近日公告称,天眼查通过虚假及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公众,以抢夺用户资源、交易机会及市场份额,给企查查及其他市场经营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涉嫌不正当竞争。0000大众汽车集团信息泄露 涉及330多万名客户和潜在买家
2021年6月12日,路透社首先报道了大众汽车集团信息泄露消息。据AutomotiveNews获得的一份发送给大众汽车集团美国经销商的备忘录显示,由于一家供应商数据泄漏,影响到330多万名客户和潜在买家,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奥迪品牌。0001人民日报海外版:电商的新增长点意味着什么
去京东下单一部智能手机、逛天猫购买几件时尚服装、上拼多多挑选各地新鲜水果……随着互联网及物流业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加快增长,防疫期间,人们的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重塑”,更多消费场景由线下转至线上,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点。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