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不下去了?美国贸易代表为这事首访亚洲三国
原标题:撑不下去了?美国贸易代表为这事首访亚洲三国|京酿馆
▲戴琪首访亚洲三国的关键任务,就是为美国应对供应链问题寻求更多机会。图/IC photo
11月15日,美国首席贸易代表戴琪开启了其上任以来首次亚洲之行。作为美国首位亚裔首席贸易代表,戴琪还是首次以此身份出访亚洲。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所公布的行程,戴琪一行在11月15日开启日本行程后,11月18日还将前往韩国、22日到访印度,最终于11月24日结束亚洲之行返回华盛顿。美国副贸易代表比安奇,也将随同前往。
美国正副贸易代表联袂出访,在非国际会议场合并不多见,足见拜登政府对此次访问的高度重视。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此次戴琪一行前往亚洲三国,系“与当地政府官员和利益相关者会面,讨论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持久承诺,以及加强贸易和经济两方面与主要盟友和合作伙伴间的关系”。
{image=2}
▲2021年11月12日,一名男子走出美国华盛顿一家超市。美国供应链危机加剧了通货膨胀风险,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下1990年11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图/新华社
出访正值美国供应链危机敏感关头
戴琪此次出访,正逢日本刚刚结束议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首相和内阁,以及韩国即将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之际。而其国内,又适逢美国一年一度“年底购物季”遭遇“供应链紧张”,面临几十年来罕见“最寒冷购物季”的敏感关头。
美国正副贸易代表联袂访问亚洲三国究竟意欲何为,自然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过去一段时间,戴琪显得很忙、很活跃:针对美国与欧盟的钢铁关税争端,她表示“乐观”和“谋求协商解决”;针对世贸组织(WTO),她表示“WTO需要注入能量和远见”;针对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分歧巨大的数字贸易政策,她表示“任何相关政策都必须保护消费者利益”……
而在最引入瞩目的中美贸易争端方面,戴琪在11月初的言论中,一方面称自己的使命是“缓和美中紧张局势”,另一方面却又百般挑剔,称“中国在履行中美2020年1月所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存在诸多不足”,甚至直截了当地指责中国,“美国造的客机买太少了”,称中国“兑现承诺太慢不符合美国利益”。
据日韩印三国有关消息人士称,在长达10天的行程中,戴琪将密集会晤三国商务部长和外交部长,以及其他相关高级官员,“集中讨论重塑全球供应链,以及继续促进在‘印太’地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问题”。
可以说,在此敏感关头出访亚洲三国,戴琪此行的关键任务就是为美国应对供应链问题寻求更多机会。
{image=3}
▲2021年11月13日,人们走过英国伦敦的一家三星专卖店。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半导体短缺现象日益突出,也加剧了全球供应链危机。图/新华社
想就供应链问题寻求三国更多承诺
关注戴琪此次访问,就不能忽视此前美国刚刚结束的另一次高层访问。
11月6日至12日,美国国务院负责“印太”事务最高级别官员——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已先后访问了日韩两国。
这也是克里滕布林克今年9月上任以来首次亚洲之行。除了地缘政治等事务外,克里滕布林克同样将“加强关系以应对全球供应链中断”、尤其半导体和芯片等短缺问题,当作此次访问重点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随着中美这全球最大的两个贸易体间竞争日益白热化,美国日益急切地渴望“拉帮结伙”,重塑一条可以绕开中国环节的产业链,从而减少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之所以要如此,一方面系应对在疫情、物流等因素影响下愈演愈烈的本国市场供需缺口,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与中国更干脆“脱钩”,减少在其看来过多且“不必要”的利益羁绊,以便日后可以更无所顾忌地对中国“出手”。
和克里滕布林克相比,戴琪在官方角色上更“专职化”,理应在“重塑供应链”方面更加着力。日、韩、印三国都以贸易立国,也都是美国重要的进口商品来源,戴琪显然是希望在克里滕布林克出访成果基础上,在供应链问题上获得三国更多承诺。
因此,韩国政府即将更迭,未来包括贸易在内的各种政策走向将如何变化,是美国所关心的。韩日两国素有嫌隙,近年来更在半导体供应等方面数次暴发激烈争端。对美国而言,“美日韩三角关系”不仅是在政治、地缘政治和军事上,在经贸层面同样是美国远东战略的基石,戴琪此行同样负有协调这个“三角”关系的使命。
美国将“亚太”改名“印太”,其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用意昭然若揭,而在经贸层面,美国同样希望从印度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赚饱赚足,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但印度自视甚高,内部治理又问题重重,对外资又素“不友好”,美国资本、企业在印度的经营、投资始终“疙疙瘩瘩”。戴琪的印度之行,当然也会竭力协调、解决彼此在这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image=4}
▲2020年1月21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21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春季展上,江苏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为访客介绍产品。长期以来,“中国制造”都在美国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图/新华社
解决问题需多谈“贸易”少谈“美国”
然而,戴琪此行真能如愿以偿吗?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论疫苗供应还是诸如电子消费产品等其他供应,美国都曾对印度这个“潜力市场”不惜重本、寄予厚望,但结果却总是播下良种,收获稗草。
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难担重任、尤其难以承接一些关键环节,系多种内外因素、尤其内部深刻因素所造成。拔苗助长,当然无补大局。在这方面,戴琪并非第一个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者,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因此,戴琪的印度之行效果如何,只能走着瞧了。
日韩则先后完成了一次甚至多次产业升级,在全球产业链上各有位置,其他经济体在现阶段想“撬动”其优势环节,应该说还不太容易。
但同样,日韩既无力、也无心去抢占其他经济体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优势环节。因为,这样做对其自身并无太大好处,徒然为美国作嫁衣裳,且很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归根结底,美国目前所遭受的供应链困局,是自己近年来单方面推行“美国优先”原则、一味从单边利己主义逻辑出发,不愿与贸易伙伴互惠互利,从而导致全球化趋势倒退所致。美中贸易关系的反复也好,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间的纠结也罢,真实症结无不在于此。
倘美国能真正放下“基于美国利益和意愿的国际秩序”这个解不开的死结,真心诚意地和各贸易伙伴互惠互利、求同存异,绕开“中国环节”本就多此一举。相反,倘若放不下这个死结,费心费力,终究恐怕仍是徒劳一场,更无益于世界经济疫后复苏与发展。
戴琪近来奔波劳碌不易,但愿她这位首席“贸易代表”能心平气和地与各国同行多谈谈真正的“贸易”,而不要一味热衷于去“代表美国”,更别只谈“美国”。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陶短房(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