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851

大连第三次发生冷链相关疫情,外防通过进口冻品输入病毒有多关键?

界面2021-11-15 19:40:391

记者 | 卢奕贝

根据大连卫健委通报的信息,从11月4日到11月14日24时,11天时间,大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感染确诊病例超300例,病例主要集中在两家食品公司和庄河大学城。

而最先确诊的病例与冷库相关。

11月14日上午,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根据确诊病例的流调信息,大连本轮疫情首例确诊病例,来自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首站定点冷库的员工确诊,随后食品公司的员工被确诊,紧接着就是食堂餐厅出现大学生确诊者。

这已经是大连第三次发生与冷链相关的疫情。2020年7月,大连暴发疫情,疑似起源于某海鲜公司的加工车间。同年12月,大连金普新区疫情最初的感染者,也是进口冷链食品搬卸工。

大连之所以屡次发生与冷链相关的疫情,跟它在全国冷链系统中所处的关键位置有关。

2016年6月,大连港拿到全国首张国际中转水产品货物原厂地证明和卫生证书后,成为国内第一个可以向国际中转冷藏货物出具原厂地证和卫生证的港口。当年,大连保税区内冷库规模就达到了40万吨,大概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据大连发布今年3月披露的数据,大连是全国冷链水产品进口最大口岸,2019年水产品、水产品散货以及水产品转口量均居全国港口首位;主要水果进口口岸,2019年进口金额为4.5亿美元,位居主要港口城市第三位,其中进口香蕉居全国第二位,并新建了世界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香蕉市场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进口肉类产品集散地,肉类进口额居全国第四位;也是全国重要的冷链仓储运输基地,口岸冷库库容量40.5万吨,居全国第一。

如果从产业相关的公司、人员数量上看,大连在此前针对冷链开展的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中,检查有关单位13101户次,排查出冷链产业相关单位2261个。在大连,从事进口冷链相关产业的人员,有约60万人。

冷链运输一直是外防输入的一个重大挑战,对于承担了全国近三分之一冷链货物存储量的大连来说更是如此。大连在经历此前两轮疫情后,也制定了严密的防治措施。

2020年12月底,大连市宣布实行首站定点冷库管理制度,严把入口关,凡是从口岸或外省进入大连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先进入首站定点冷库进行集中消杀、集中检测、集中监管,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后方可出库,以实现从口岸到冷库转运的全链条闭环管理,而非首站定点冷库,一律不得贮存。

同时,全面加强冷链从业人员封闭、集中、规范管理,对冷链企业的冷库实行派驻制,挂牌负责,冷库一线人员固定、集中居住,人和环境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检测,从严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工作,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今年5月,在大连市首站定点冷库现场会议上,出现了五家涉及首站定点冷库管理的企业,分别是辽渔集团、大连港毅都冷链、大连开发区金山水产、大连北黄海冷链物流、大连科强食品,这五家企业又涉及甘井子区、金普新区、庄河市这三个地区。

但本轮疫情的第一例确诊,工作所在地正是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即首站定点冷库之一。

由此看来,对首站定点冷库的严密防控中,似乎还是有漏洞存在。截止11月11日,本次疫情中确诊的14名首站定点冷库员工中,只有7名确诊病例住在员工宿舍,其他确诊病例则分散居住在各小区,包括首名确诊病例。从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动轨迹来看,不少冷库员工有外出活动经历。

而针对冷链食品的管理工作,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去年11月9日印发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此前也发出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10月中旬以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连续4周反弹,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随着冬季来临、气温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增加。

作为冷链产业发达的港口城市,更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做到科学、精准防控,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坚决遏制疫情传播。要严防境外输入,人、物、环境同防,严格口岸闭环管理,做好风险人群定期检测和个人防护。要强化内防反弹,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加强社区疫情防控,严格分级分类管理。此外,还要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责任编辑:王翔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