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蜂花被送上热搜,做一个心平气静的“国潮”没什么不好
原标题:国货蜂花被送上热搜,做一个心平气静的“国潮”没什么不好
平心静气,不忘初心,才能“蜂花正茂”。
{image=1}
文 | 万喆
最近,一则消息将国货老品牌“蜂花”推上了热搜。但上榜理由让蜂花表示“哭笑不得”,因为首次登上热搜榜的原因,竟然是有传闻说蜂花要倒闭了。
蜂花对大众的“厚爱”表示了感谢,同时澄清了关于倒闭的传言,他们开心而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好着呢!”与此同时,对于网友们热心的“支招儿”,包括改善包装向着高端大气上档次去,或者建议其参加一些热辣综艺大赛以提高知名度等,蜂花回复:“其实我们本来就很廉价”,被网友调侃“句句没提穷,句句都是穷。”
不得不说,在近些年的企业新闻里,几乎没有能够像蜂花这样的,在“被倒闭”面前泰然自若自信满满,在“没有钱”方面又大方坦荡,而且网友们还真“买账”真相信。可以说,蜂花真算是一个异数了。
“国潮”兴起是大势所趋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中国企业也在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消费市场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最明显的,是“国潮”兴起。
“国潮”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处于“洼地”,工业结构还在从重工业为主向轻工业转向,无论是社会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遑论所谓“品牌”了。
彼时,已经跻身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国家产品和品牌让很多中国市场消费者趋之若鹜,丝毫不让人奇怪。
21世纪初开始,国货品牌也有过一波小小的“复兴”浪潮,但在当时,对于品牌价值的概念仍然较为淡漠,市场和经营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也极度匮乏,导致相当多“百年老字号”的品牌被贱价转卖给跨国公司,成为其无数条品牌线中的一条,以方便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
近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管理经验日益成熟,加上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持续增长,“国潮”不但成为中国市场的“弄潮儿”,也成了全世界消费市场的“弄潮儿”。多少过去“高高在上”的全球知名或奢侈品牌,都在推出其“中国元素”系列,且乐此不疲,体现了中国经济实力和消费市场容量的力量。
{image=2}
搭上“高速列车”不代表就能“一飞冲天”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所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企业搭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这班“高速列车”,却不一定真正做好了“一飞冲天”的准备。
一是过度强调其“国货”标签,甚至有些产品有意煽动市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保证自己在“潮头”的位置。这种企业和产品,往往打出的广告口号中包含有“爱中国就用***”之类的字样,向市场暗示或明示“国潮”的价值在于“国”,将自身价值价格与国家力量捆绑起来,以实现增值目标。
然而,中国的竞争力和国家品牌价值远远高于和大于一个企业或产品的品牌价值,这类捆绑即使在短时间内发挥了一些作用,最终却很容易发生“反噬”,即广大消费者和网友们发现,自己珍贵的爱国热情成为了别人的消费和收益。而且,过度注重市场情绪煽动的企业注定不可能有太多精力花在产品质量和创新上,因此,往往是高调亮相、黯然收场。
二是企业经营和市场被过多的感性所左右,失去了应有的商业判断。尽管新世纪初开始,不少国产“名牌”被外资品牌“接手”,一时引起市场哗然和警惕、反思,这是件好事,说明中国市场品牌意识的觉醒与提升。
但实事求是地看,老国产品牌虽然脍炙人口,但并不一定都能够在新时期保持其品牌价值。更不要说,一些品牌虽则“有名”,其企业落后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品牌和企业交易也是一种很好的重组、融资手段。更何况,有些品牌转手跨国公司后,依然“水土不服”毫无起色,若干年后可能还会转回中国商家之手——只要其品牌还有相当价值。
但市场中,有些声音过于关注“我的”还是“你的”,导致一些正常的企业和品牌交易无法发生,最终几方都没有获得“赢”的结果。
三是为了品牌而品牌,为了做大而做大。事实上,十几年来,中国新品牌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登上全球的各种五百强、富豪等榜单。他们在全球金融化、数字化的新时代里,借助中国市场不断扩容的底气,得到了将“国潮”发扬光大的机会。
但其中,有些企业和企业家,其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家族制阶段,内部管理比较混乱,主要精力则放在借助新概念和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上。虽然谈笑做派豪掷千金、往来皆全球显贵,但负债可能比资产还多。扩张速度虽然快,品牌名声无比响亮,华袍下爬满了虱子,早已经蛀得千疮百孔。他们看上去在引领一种“国潮”,实际可能是在侵蚀系统性金融安全。一旦所谓的“顺周期”不再,或者监管到位,其“哗啦啦大厦倾”就岌岌可危。
{image=3}
我们需要更多“平心静气”的“国潮”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货品牌,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牌、起伏、转型、升级中,蜂花活了下来,准确来说是活得低调平实而幸福。但反过来看,正是这种“平实”的经营态度和理念,造就了蜂花坚实的市场地位,让其从来不“弄潮”,而成为今日“国潮”的代表之一。
就像是这次与网友对话中的“哭穷”一样,蜂花对自己的市场定位、消费者细分从来清清楚楚,也因此完成了一个相应的包装、渠道、价格和营销系统。蜂花并没有借此品牌全面地尝试穷尽各种商品和服务,也没有把“国潮”二字挂在嘴边。蜂花的经营者一直很明白自己要什么,以及如何能够达到目标。网友们从万能的互联网上查到,该公司已成立36年,目前无一条行政处罚信息。
当“国潮”再次来到,国人欣喜而兴奋。但要想国潮不成为一次潮汐,而成为经久不息的滔滔浪潮,可能需要更多蜂花这样的平心静气、不忘初心。
特约撰稿人 | 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编辑 | 李潇潇
实习生 | 武鑫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蒋晓桐
你身边的烂尾楼在增加吗?疫情后收入断流加剧杠杆脆断
陈志龙|文作者:高级记者,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特聘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你身边的烂尾楼在增加吗?年关时节,商业银行忙年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处置不良。最近,遇到几家银行的相关人员,谈到一个新问题就是随着房地产企业出险案例增加,过去银行相对安全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按揭贷款“出险率”有了相当幅度的攀升。0000雷军:冒险和务实创造了小米
{image=1}小米的故事,是抓住了中国消费趋势变化、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时代脉搏的结果;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雷军“海盗”般的冒险与“农夫”般的务实。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程璐编辑丨李薇头图摄影丨邓攀“我越来越发现,大家对小米的误解还是挺多的。”雷军向《中国企业家》道出了一直以来内心的烦恼。0000麦肯锡陈洸:疫后旅游复苏进入下半场 消费回流考验供给质量
每经记者王帆每经编辑陈俊杰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即将到来,全国的旅游行业从业者正摩拳擦掌,迎接疫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旅游消费黄金期。从2、3月份完全“冰封”,到4、5月份重启省内游,再到7月放开跨省游,旅游行业正在复苏,一切向好。0002尴尬的配额制:打款三个月不见发货,有酒商抱怨变相涨价
来源:云酒头条7月10日,远达酱酒广东经销商张燕,心急火燎的给区域经理打电话:自己4—6月按照合同计划给厂家打款,至今尚未收到一箱酒。区域经理态度很好,话却很直白“现在货源紧张,经销商都要排队等待”。0002杭州两家知名英语机构英莱培训、兰迪少儿英语突然停课:老师解散群,家长退费难
一个上午,记者接到了多位读者爆料,杭州两家知名英语机构突然不能上课,老板联系不上。杭州的白先生告诉记者,自家孩子就读的英莱培训学校跑路了,还有上万元的课程未使用,他联系老师后发现,他们也很紧张,因为工资没有发,老板至今联系不上。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