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增持、大手笔分红,这家银行的底气源自何处?
原标题:大股东增持、大手笔分红,这家银行的底气源自何处?
11月19日,沪农商行(601825.SH)召开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60元(含税),共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25.08亿元(含税)。据了解,这是该行上市以来首次分红。
今年8月19日,沪农商行登陆上交所主板,是A股第41家上市银行、第10家上市农商行。截至目前,其市值在农商行中排名第一。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标普信评对该行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其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完善了其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国内信用质量最高的区域性银行的地位。
不久前,因连续20天破净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沪农商行发布“维稳”方案,持股5%以上多位股东合计增持不少于7277万元,拟增持的金额均不低于触发日前最近一个年度其自该行获得现金分红总额的15%。除了大股东的支持外,该行六名高管带头增持自家股票,进一步彰显对该行未来发展的信心。
大股东、高管增持力挺的底气来自稳健的业绩。三季报数据显示,沪农商行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效:实现营业收入181.52亿元,同比增长8.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68亿元,同比增长21.66%;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5.62%至11,163.28亿元;同时,该行不良贷款率降低,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提升。
{image=1}
大手笔分红
11月19日,沪农商行召开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上市以来首次分红。
分红预案显示,沪农商行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74.40亿元(未经审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累计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296.96亿元(未经审计)。按照中国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给予投资者稳定合理回报的指导意见,从股东利益和公司发展等综合因素考虑,该行利润分配预案为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60元(含税),以该行普通股总股本9,644,444,445股计,共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25.08亿元(含税)。此次利润分配不送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一直以来,银行股的超高分红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正是持续、稳定的回报率才助其成为长线大资金配置的心头好。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度A股上市银行合计分红高达4868.38亿元,占整个A股上市公司分红金额的比重达34.09%。从分红率来看,大部分银行在30%左右。
沪农商行独立董事亦发表独立意见认为,该行利润分配预案符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利润分配的规定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并履行了相应的决策程序。现金分红结合了公司当前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盈利水平、资本需求等因素,兼顾了公司股东的整体利益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兼顾了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与发展成果等要求。
大股东增持力挺
不久前,因连续20天破净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沪农商行发布“维稳”方案,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沪农商行持股5%以上股东(包括上市前持股5%及以上的股东)出手稳定股价: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盛集团资产有限公司和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这5家公司,此次拟增持的金额均不低于触发日前最近一个年度其自该行获得现金分红总额的15%。
其中,上海国际集团及其子公司国资经营、国际资管该次合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4600万元,国盛资产该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351.04万元;沪杭甬高速本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326.68万元。
11月4日和11月9日,沪农商行公告,上海国盛集团资产有限公司已于11月2日增持金额约为675.55万元,11月3日至11月5日,上海国际集团及其子公司国资经营已累计增持金额约为2846.38万元。
与此同时,沪农商行的高管们选择了带头增持自家股票。
11月11日晚间,沪农商行公告,该行六名高级管理人员于11月10日至11月11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普通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6.91元至7.02元。此举向外界传递其认可银行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2家A股上市银行股东出手增持,其中涉及147名高管。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高管真金白银出手增持,彰显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过去十年,银行股有较大概率在四季度跑赢大盘。在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底部情况下,看好四季度表现。
业绩持续向好
大股东、高管增持力挺的底气来自稳健的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81.52亿元,同比增加14.79亿元,增幅8.8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68亿元,同比增加13.64亿元,增幅21.66%。
截至9月末,沪农商行资产总额11,163.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3.51亿元,增幅5.62%;贷款和垫款总额5,942.1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5.40亿元,增幅11.97%;吸收存款本金8,034.30亿元,较年初增加544.42亿元,增幅7.27%。贷款和垫款增幅持续高于存款增幅,体现出该行坚守主业、扎实服务实体经济。
在经营规模增长、盈利水平提升的同时,该行资产质量继续表现优异。截至9月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90%,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覆盖率为464.90%,较上年末上升45.7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4.17%,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财务数据表现亮眼背后,是沪农商行零售转型成效的凸显和多场景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沪农商行个人存款余额3765.54亿元,与上年底相比增长8.95%;零售贷款总额(不含贷记卡)1704.66亿元,与上年底相比大涨23.73%;个人客户总数增至1920万户(不含信用卡客户),与2020年底相比提升15.68%。
此外,沪农商行的多场景服务能力也在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沪农商行聚焦“财富、零贷、代发工资、代发养老、工会卡”五大核心目标客群,建立分类客群品牌,推动客群规模稳步增长;以资产配置和客户体验为核心,推动财富管理能力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沪农商行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AUM)6011.16亿元,与上年底相比增长13.81%。
“陀螺”评价第一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沪农商行在参与评价的城区农村商业银行中,综合评价位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农信系统“优等生”。
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七年发布评价结果。该评价体系依据商业银行公开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通过公司治理能力、收益可持续能力、风险管控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体系智能化能力、员工知会能力、股本补充能力九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进行评估。本届有效参评银行数达到171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84家。
为何能成为农商行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这和沪农商行身上两大标签密不可分,分别是“上海”和“普惠”。
作为一家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沪农商行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使命,持续推进“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核心战略,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把握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机遇,截至9月末,上海农商银行已构建起长三角金融总部与昆山、嘉善两地机构网点“一体两翼”的服务格局,持续深耕长三角业务。
深耕上海市场是上海农商银行的区位优势,今年以来,该行抓住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机遇,为区内企业提供“专属通道、贸易收支便利化、重点行业服务升级、政策定制化产品”四大服务,推出“临港园区科创贷”专项方案。聚焦“五个新城”建设,推进与新城建设相关区政府战略合作签约,制定“五个新城”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五个新城”信贷项目专属推进机制。
普惠金融是上海农商银行的经营特色与优势,前三季度,该行在上海市场的普惠金融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期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61.91亿元,其中政策性农担保当年累计发放贷款上海市场占比54%,始终位列同业第一;小微金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两增两控”口径授信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18.08亿元,较年初净增111.72亿元,增速27.49%,普惠小微贷款户数22,579户,较年初净增3,077户;服务科技型企业超4,70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76.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2.31亿元,增幅34.57%,“鑫动能2.0”科创金融服务方案发布,“鑫动能”库内企业数446家,综合授信规模超400亿元。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