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1500

美国通胀“爆表”!华尔街选股“越来越难”了

市场资讯2021-11-21 21:14:340

来源:中国基金报 记者 姚波

随着美国10月份通胀率意外达到6.2% ,一连串供应瓶颈导致价格上涨,企业希望通过提价来竭力保护利润,消费者未来需求不确定当前却又保持景气。市场对于近一段时间经济和通胀走势,愈发难以准确预测。

尽管全球正处于通胀环境中,但以往应对通胀的惯常做法:先大宗商品,再股票,或通胀保值债券及实物资产等,并不一定奏效。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轰轰烈烈的通胀预期交易后,当通胀真真切切来临时,不管是对于加息的预期判断,还是对于后市走势的信心都开始出现分化。投资中如何应对通胀,成为考核职业能力的问题。

股票持续走高

选股越来越难

从今年的业绩来看,通胀带来的加息预期导致看空股市的“大神”结局并不美妙:一大批空头已经绞械投降。

拉塞尔·克拉克自2010年以来管理的RC全球基金到今年10月损失了2.6%,资产从2015年的约17亿美元下降到约2亿美元。这位基金管理人在过去9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净做空股票。

克拉克利用宏观经济分析来押注股票,他最新的押注是看空科技股。克拉克今年早些时候告诉客户,随着美国及中国的监管机构对科技股的监管加强,他正做空科技股。但结局是,11月初这家基金决定清仓退款。

另一“大空头”Burry在第三季度末放弃了基金空头头寸。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看空次级债一举成名的他,旗下Scion资产管理公司的文件显示,他放弃了针对特斯拉公司和“木头姐”的ARK创新ETF的空头头寸。

从长远来看,股票几乎总是抵御通货膨胀的缓冲器: 好公司即使成本上升,也会提高价格来维持利润。选股上的“通货再膨胀”交易,就是寻找处于业务快速增长或公司具有强定价能力的投资组合。但长期温和的通货膨胀和低利率帮助推高了股票的估值。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21年上涨了25%。高估值之下,选股难度增加。

没有更好选择再加仓?

空头仍不放松

全球基金管理公司对美国股票的增持达到201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美国银行11月进行的一项调查,约有51% 的投资者预计通货膨胀率会降低,愿意将现金投入美国股票,目前投资者超配美国股票的比例为29%,比10月增加了13个百分点。投资者提高了对消费类和科技类股票的配置,同时减少了对能源和银行等通货膨胀资产的持有量。

美国银行策略师在报告中写道,客户“确信”通胀是暂时的,并预计美联储仍将“远远落后于曲线”。在股票投资上,新兴市场和美国股市明年的回报率最高。

11月份调查显示,交易最多的是科技股、比特币多头、 ESG多头。但是,今年股票多头同样难以琢磨,科技股虽然整体没有去年火热,浮现的机会也不少,想要完全抓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木头姐”凯西·伍德的ARK创新ETF的前10名持股公司分化严重,大跌3成和大涨4成的个股都有,该基金今年整体下跌超过5%。

大宗商品走势遇反转

单一押注赚钱难

相对于多国央行在加息上的行动迟缓,处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力度却非常明显。美国总统拜登致信贸易委员会追查汽油价格居高不下,呼吁对涉嫌哄抬汽油价格和操纵市场进行调查,并施压多国释放原油储备。近期,一路走高的油价开始出现回调。现在时点,不少因为通胀而单一押注能源的多头可能开心不起来。

不过,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为一些基金提供了交易机会。

今年以来,随着需求的回升和供应的紧张,天然气价格扶摇直上,但最近几周的市场更加动荡。10月初,英国天然气价格上涨了500%以上,但随着俄罗斯增加供气后又开始下跌。借助天然气价格的波动,一家对冲基金仅在10月就获得了超4亿美元的利润。

Statar公司能够从市场波动中获利,多次利用短期合约的下跌作为增加头寸的机会,在价格反弹时获利。当然,这只今年风光的商品基金不是没有亏损,9月也一度亏损1.3亿美元。整体来看,Statar今年上涨了近6成,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之一。只不过,能源价格的快速波动为后续单边押注增加了难度。

加息预期不一

债券走势难解读

美银的基金经理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基金经理的空头集中在美国国债,但债券市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大程度取决于美联储。市场预期,美联储本月开始减少债券购买计划后,可能在2022年年中结束,随后就会有加息。

花旗集团全球市场策略师马特?金表示,美联储可能需要加快行动步伐。加快利率调整步伐也会放缓经济增长,对于已经习惯了美联储支撑资产价格的投资者来说,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今年大部分时间里,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一致预测在两个方向上都是错误的:债券分析师在今年上半年过于看好,实际收益率远远高于共识预测。当市场赶上趋势时,实际走势却已转向较低水平。

在押注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中发财的Burry,也在第三季度末结清了针对长期美国国债的空头头寸。事实证明,今年的债券特别难解读,因为投资者在争论央行将如何应对价格上涨意见上,从来没有达成统一。

责任编辑:彭佳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