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1523

一批独董“集体”辞职上热搜,这个保险也火了!明年保费要翻倍?

上海证券报2021-11-21 21:59:0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承担连带责任而被重罚的康美药业独董们,这几天霸屏了。一批上市公司独董“集体”辞职上了热搜,连带着保险市场也跟着火了一把,致电咨询“董责险”以求护身的上市公司多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仅一家大型财险公司就收到了超过50家上市公司的正式采购咨询。这也是瑞幸咖啡事件发生一年后,“董责险”再次受到外界关注。

多位责任险领域的资深人士称,因此案的赔偿金额巨大,预计会对市场有示范效果,“董责险”投保和咨询情况将会激增。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的“董责险”项目费率可能会出现翻倍上涨迹象。

什么情况下,“董责险”能“买单”?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董责险”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并发挥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董责险”,全名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赔偿责任保险(Directors & Officers Liability,D&O),是对上市或非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职员在执行公司管理职务时,因不当行为遭受股东、雇员、政府机构、客户或其他第三方提出的诉讼或调查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保险合同。

该险种的赔偿责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公司自身的责任。承保范围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以及对于公司事务正式调查的抗辩费用等。

那么,什么情况下,“董责险”能为董监高“买单”呢?

一家财险公司相关人士具体分析称,市场标准的“董责险”保险条款当中均会有一个核心条款,叫做“可分性条款”,主要用于判断故意违法行为的适用性。标准的“董责险”条款,应对知情及参与故意造假等人员进行除外。

保险法也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去年发布的《责任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也强调保险公司不得通过责任险承保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事故导致的赔偿责任。

不过,针对不知情或未参与造假的董监高,“董责险”应把其作为单独个体,与参与造假者区分对待,持续为不知情或未参与造假的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损失提供保险保障。

上述人士认为,“董责险”保险条款当中的“可分性条款”,应以监管处罚决定书、法院民事或刑事判决书、或被保险人自认等作为判定标准。

新业务增长率,或会超过100%

作为舶来品的“董责险”被引入中国市场已有二十多年。但在国内的覆盖率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以前市场普遍认为,上市公司被罚,董监高个人特别是独董无需承担个人责任,因此“董责险”的投保率也较低,费率也主要考虑的是公司责任。近两年,由于新证券法的落地及瑞幸咖啡案的出现,“董责险”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覆盖度呈现明显且快速的上涨趋势。

“康美药业的判决出来以后,会产生示范效应。”苏黎世保险相关人士表示,内地“董责险”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十分巨大,随着法律责任的增加,证券索赔风险较快上升,以及投保率提高,“董责险”会有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苏黎世保险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公司对于A股市场“董责险”的承保政策一直较为审慎,比较注重风险控制,近十年来“董责险”业务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随着新证券法的推行,A股‘董责险’的业务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预期新业务增长率会超过100%。”

其实,自去年4月瑞幸咖啡事件曝光以来,“董责险”咨询及投保量就出现了明显增长。记者获悉的一组业内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2021年10月之间,新增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约有300余家,整体投保率提升超过50%。截至2021年10月底,市场已有650家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投保率约为15%。

据记者了解,在康美药业案一审落地后,“董责险”再迎小高峰。自2021年11月15日以来短短几个工作日内,仅平安财险就收到超过50家上市公司关于“董责险”的正式采购咨询。

核保政策趋严,保费或明显涨价

在投保需求被刺激的同时,康美药业案的落地,可能会引发“董责险”市场的连锁反应。

首先,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保额需求将会上升。

根据公开披露的公告信息,已采购“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过50%的最高保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或以下。而在新证券法施行后,2020年全新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有70%已经将其保障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认为,康美药业案的赔偿金额巨大,预计将会对市场有示范效果,未来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保障额度将持续上涨,以便更好地应对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实际面临的风险敞口。

其次,保险公司对“董责险”的核保政策将趋严,部分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投保项目也可能迎来涨价。

过往,因A股市场“董责险”业务规模较小,绝大部分的保险公司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去了解市场风险,这也是早期“董责险”会出现保险费率远低于合理水平的原因。但是,鉴于近年国内司法及监管环境的实践和变化,再加近日康美药业案的落地,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业务的重要性。

苏黎世保险相关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推进,个人责任风险的升高,保险公司势必会更审慎地考虑风险费率的厘定,也会影响到承保条件和承保限额。

记者发现,过去一年中,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的费率水平较过往年度已出现明显上涨,部分项目更是有翻倍涨费的迹象。因此,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董责险”的保费将会有明显的涨幅,直到保费可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就“董责险”这一业务,预计近期将出现部分保险公司收紧核保政策、费率上调、甚至退出或进一步缩小承保能力等情况。如果保险公司希望长期稳定地参与这一业务,那么他们需要进一步且持续地加强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如果还没有专业化团队来对这一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的,那就需要尽快安排起来,否则将无法更好地为上市公司这一客群提供应有的保险服务。

责任编辑:彭佳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